温铂 温国政 李素梅 阿伦
摘 要:高职院校如何在技能培养中注入新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了内蒙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方法和途径,构建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前期通过文献查阅积累了有关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大量资料;然后通过调查(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不能完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针对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教育实验探索出一套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 深化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实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校培养的全過程。彻底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狭隘认识,切实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素养培养的过程教育,并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将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建强师资队伍
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二是创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教师培训工作,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适时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培养与素养教育的相融性。三是聘请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3 构建培养机制
构建技能培养、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做好职业素质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是融职业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4 建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与素养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与企业对接的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考核中,要避免理论与专业实践考核的脱节、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的脱节,构建技能考核、操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开展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可先从课程考核入手,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要求,细化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一套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5 对接校企文化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具有各种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搭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高职院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讲座,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与企业文化接轨;鼓励并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实现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袁艳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4).
[2]施皓.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