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曾捷 王忠玉
【摘 要】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整体教育理念与模式都在进行相应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将重心放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完成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先阐述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接着在分析人才培养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五个对接”相关理念,探讨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开展内容,给各个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五个对接;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0-01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7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关于高职院校跟社会企业合作进行深度人才培养的模式越来越多。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单靠自身主体进行,还应该积极进行行业和市场环境调研,最终能够联动多个主体的力量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而“五个对接”相关理念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创新变革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结合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五个对接”相关理念的贯彻还比较有限,有必要在后续时间里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
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经构建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整体模式。其中理论课程主要是指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等各类课程,能够引导各个学生正确认识整个专业课程的内容,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实训基地实习、顶岗实习、实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贯彻自己所学习的各科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在后续就业过程中获取较好的竞争力。从这个模式来看,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的配合匹配,就能够较好的实现现代化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结合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整个专业教学还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效,必须要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与提升。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我國各个高校来说,在当前背景下积极探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有着非常显著的必要性。一方面,随着当前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行业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转变,能够立足于社会岗位需求来调整内部教学细节内容,并能够基于此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各个高校都开始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但两者的结合深度还比较有限,并没有充分发挥两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能够积极贯彻“五个对接”相关理念,就能够结合整个机械行业开展各项教学内容,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得到行业环境的承认,同时也保证各个学生能够学会当前行业企业岗位的各项技能,更快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在行业市场环境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竞争力,也为企业节约了人才培养资金。综合这些内容来看,我国各个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都应该进行积极的创新,最好能够在“五个对接”相关理念下完成教学活动的积极拓展与延伸。下面也从这个角度入手,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探讨。
3 “五个对接”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策略
3.1 专业与产业对接教育
专业与产业对接主要是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和整个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点之一。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应该在平时的时候积极进行行业市场环境的调研,并针对调研信息进行深度解读与分析,最终实现围绕产业变化设置特色专业教学内容,使得整体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够直接指向产业布局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可以先进行区域内机械行业的调研,并围绕区域特色产业设置专业教学内容。比如长沙经开区有很多著名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企业,因此就可以考虑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加入工程机械或汽车零部件方向,实现学生大三课程方向的选修分支。总体来看,高校的专业与产业对接教育一定要关注机械产业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考虑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一些精品课程,最终实现产学协同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活动。
3.2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主要是指将职业标准注入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并将其当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标准。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中就提前感知职业标准,并能够以职业标准的内容来要求自己,最终也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而对于高校教学体系来说,在平时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关注国家政府面对机械行业所提出的新标准,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现状,细化职业标准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整个机械产业所涉及的分项岗位比较多,因此高校可以考虑结合专业分支方向的具体内容来细化职业标准。比如前文所提及的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方向分支,就可以整理区域相关企业岗位素质要求和产业职业标准内容,将其分化到各个课程内容中去,最终保证通过教学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较好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更好的参与行业工作。
3.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育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育也是工学结合的产物,要求高校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切实提高各个学生的机械操作技能,实现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也需要各个高校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能够充分重视实训教学,同时还要加强跟校外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最初阶段中,高校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等模式,实现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并能够联动教学内容跟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知。在后续阶段中,各个高校可以考虑跟校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应该能够还原企业的生产过程,让学生直接感知企业生产环境,同时也更容易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高对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