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的社保投入有利于企业创新吗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研究

2019-11-13 03:19邓大松
社会保障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估计值效应变量

程 欣 邓大松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一、引言

企业社保负担偏高的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占企业用工成本的40%~5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个经济体平均水平的2.7倍[1-3]。对此,大部分文献认为,作为劳动力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高的社会保障将推动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挤压企业用于技术进步、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从而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生产效率的增长[4-7]。2015年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社保负担、延迟企业社保费用缴纳的优惠政策,以期切实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推企业创新转型。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企业总体的名义社保费率已从41%降低至37.3%,累计降低企业成本约3150亿元[8]。

然而,更多的劳动经济学文献表明,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不是单向线性的。部分文献通过运用来自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数据发现,在企业社保投入较高的前提下,增加社保投入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显著的基础效应,这将造成企业用于研发创新的资本积累趋于不足[9-10]。此外,过高的社保投入还将引致“福利病”,导致员工自身努力程度下降[11]。考虑到上述两种因素的叠加效应,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2-14]。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文献发现,在社保投入处于适宜区间的前提下,更高的社保投入对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本、增加员工有效劳动供给具有激励作用[15]。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及《世界社会保障报告》披露的公开数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社保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保覆盖率均超过了30%,其中法国(59%)、荷兰(46%)、比利时(46%)和德国(40%)等欧盟发达国家的社保覆盖率更超过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而言,上述指标仅在10%左右[16]。社保投入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基础性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水平偏低。更高的社保投入、更为有效的社保政策可推动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福利,从而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动能与生产效率的持续改进[17]。基于较新的中国微观调查数据,一些文献也发现,社保投入增加将提升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并“倒逼”企业家更加注重管理升级、技术进步与研发创新,以对冲员工福利上升的潜在影响,因此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8-19]。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存在多元、非线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究竟是抑制作用更强,还是促进效应更大,企业真实的社保投入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提。然而,由于微观社保行为数据的缺失,现有文献多采用官方的名义社保缴费率作为企业社保投入的代理变量,就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中国的名义社保缴费率已超过40%,对此部分文献认为,社保缴费率过高是造成现阶段我国企业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生产效率提升滞缓的重要原因[20-21]。中国的名义社保缴费率已显著高于马来西亚(12%)、印度(16%)和印尼(12.5%)等国家,过高的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生产效率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22]。但是,由于我国名义社保缴费率是以当地政府规定的社保支出占员工工资的比例作为测算依据,实际上忽略了企业在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的内生性选择。因此,采用名义社保缴费率进行研究,将难以避免测度误差所造成的估计偏误。由于名义社保缴费率没有剥离当地劳动保护政策执行程度、经济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水平等因素的潜在影响,使用名义社保缴费率对企业创新进行参数估计,将无法完全准确地测算出其中的边际效应。特别地,实际中部分企业倾向于通过降低社保缴费工资基数来降低社保投入,此时单纯采用名义社保缴费率作为代理变量将造成企业真实社保投入水平的高估,并将严重影响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参数估计,甚至得出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果。遗憾的是,由于企业维度社保投入数据的稀缺性,选择从企业真实社保投入变量出发,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为此,本文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选取企业真实的社保投入水平作为代理指标,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做出创新性的实证研究,避免了由采用名义社保缴费率数据所造成的测度误差问题,从而使现阶段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估计更吻合真实情况。除此以外,“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搜集了有关企业创新产出、所有制、人力资本、劳动市场招聘难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有助于研究者多维度实证检验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现有文献多从名义社保投入、成本视角研究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生产率的影响有所不同[23-26],本文运用更高质量的微观实证数据进一步剖析了社保投入的激励功能,并发展了员工薪酬结构、激励方式对于企业行为影响效应的理论与实证认知[27-34]。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为较全面地实证分析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本文对企业创新、社保投入及回归模型所用到的主要变量进行了仔细甄别。

第一,选择创新产出变量作为企业创新行为的代理指标。目前,文献中衡量创新的指标有研发投入(R&D)、申请专利和有效专利数量[35]、新产品种类和数量等[36],总的来说,学界对于企业创新的分析主要围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端展开。由于研发投入(R&D)等指标仅能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无法就创新投入的使用效率、产出状况进行准确评价,并且考虑到新产品指标可能出现由定义造成的测度误差问题,本文采用代表创新产出的有效专利数量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相较于研发投入,专利指标能够更为直观地衡量企业的真实创新产出水平。具体而言,本文选取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问卷中“2017年底有效的专利个数”作为创新指标的代理变量。

第二,选择人均社保支出作为衡量企业社保投入的代理变量。与现有文献多采用官方规定的名义社保缴费率作为社保投入代理变量不同,人均社保支出变量能够考虑到不同企业在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的差异,从而对企业的真实社保投入情况进行准确的刻画,避免了核心指标测度误差对本文参数估计的潜在影响。本文用2017年底企业所支付的“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总和除以当年的员工总数测算人均社保支出,为测度企业社保投入水平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代理指标。此外,为保证主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社保覆盖率作为备选指标,以企业全体员工中参加社保的比例作为度量方式。

第三,人力资本相关指标的选取。在实证检验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基础上,本文拟从激励功能这一视角出发,实证讨论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为此,需要引入一系列剔除遗漏变量偏误、与影响渠道有关的控制变量,尤其是与人力资本相关的重要指标变量。具体而言,本文分别将企业人均工资成本、全部人员招聘难度、研发人员招聘难度、研发人员占比、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员工占比等指标引入计量方程,以期更稳健地检验社保投入的激励功能。

表1给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统计含义及度量方法。

(二)模型设定

在对企业社保投入、创新产出进行准确测度的基础上,本部分将研究如何通过准确的识别策略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稳健的参数估计。本文的基准回归方程设定如下:

在(1)式中,ln yi表示第i个企业截至2017年底的有效专利数量的对数值。ln insurancei则表示人均社保支出的对数值,核心参数β1表示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弹性系数,即本文的主要待估参数。考虑到劳动权益保护政策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执行差异,以及为避免遗漏变量对核心参数(β1)估计值的有偏性,本文引入企业存续年限、所有制作为控制变量(Z'i),以剔除遗漏变量偏误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地,考虑到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地区、行业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将城市固定效应(γd)、行业固定效应(γs)引入基准回归方程,以充分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行业因素对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能影响。如果在充分控制上述变量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则可以认为,我国企业的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的促进效应。与之相反,如果在上述变量充分控制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则可推断,对于现阶段中国企业而言,社保投入对创新存在抑制效应。

在基准回归基础上,本文分别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辅助回归等方法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渠道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而言,为从激励视角研究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潜在影响,本文将研发人员占比、本科以上教育员工占比等变量引入(1)式,考察在上述变量引入前提下,核心参数估计值的变化情况。基于上述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可推断出,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激励作用解释,即更高的社保投入是否通过吸引到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此外,我们还采用辅助回归作为备选方法,以员工总体招聘难度、研发人员招聘难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社保投入对二者的影响,待估方程如下:

其中,变量Yi代表企业员工总体招聘难度、研发人员招聘难度,数值越小,代表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在(2)式中,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及固定效应的设定均与上文(1)式保持一致。

三、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说明

为准确测度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本文选择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该调查由武汉大学联合斯坦福大学、中国社科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以制造业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效搜集了受访企业有关人均社保支出、社保覆盖率等方面的重要数据。该调查系中国首个有效搜集企业真实社保投入行为的一手微观数据库。因此,选取该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可避免社保投入的测度误差对模型核心参数估计值的不利影响。除此以外,以2016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企业年检数据库所披露的全部制造业企业作为总体,“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基于严格的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有效抽取了广东、湖北、江苏、吉林及四川等5个代表性省份中101个县区的2098家企业作为受访样本,通过随机抽样确保样本分布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真实状况相一致。除此以外,在调查执行方面,“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采用严格的入户调查方式,对上述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企业家、生产、销售、创新、质量控制、营商环境、人力资源等模块近1500余项指标进行了严谨审查,并匹配性地调查了上述企业共计19321名员工有关工资薪酬、社保福利、教育、工作历史等近1000项调查指标。丰富的调查指标也有助于本文从多个视角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二)统计结果

图1描述了不同社保投入分组企业在创新绩效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表明,2017年底我国受访企业的人均社保支出平均值为8466元,中位值为4615元。与此同时,2017年底我国受访企业的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值、中位值分别为51012元和48840元。因此,截至2017年,我国企业的真实社保缴费率约为10%~16.6%,与马来西亚(12%)、印度(16%)、印尼(12.5%)等亚洲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基本一致。根据CEES数据,2017年底我国受访企业的社保覆盖率平均为12.7%,这与世界银行所披露的发展经济体平均社保覆盖率水平(10%左右)基本一致。考虑到企业有关参保员工范围、缴纳社保工资基数的内生性决策,我国的社保投入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或不同于发达国家在较高福利存量水平下社保投入提升对企业行为的扭曲影响。

此外,图1的分组统计表明,人均社保投入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将全部受访企业按人均社保支出是否大于或等于中位值(4615元)划分为两组,发现人均社保支出较高的一组有效专利数量平均为24个,较人均社保支出偏低的企业组高出85%。与之相似,将全部受访企业按社保覆盖率是否大于或等于中位值(10%)划分为两组,发现社保覆盖率偏高的企业有效专利数量平均为27个,较对照组企业高出1.7倍。这表明,对于现阶段中国企业而言,社保投入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平均而言,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促进效应。以上统计结果进一步说明,在社保福利水平偏低的前提下,提升社保投入更有可能发挥激励效应而非挤出效应。

图1 不同社保投入企业的创新(有效专利数量)差异(单位:个)

图2 和图3给出了不同存续年限、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社保投入上的差异。一方面,将全部受访企业按存续年限是否大于或等于中位值(12年)划分为两组,发现企业存续年限较长的一组的人均社保支出、社保缴费率分别平均为9904元和15.2%,显著高于对照组企业(6758元和10%)。另一方面,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保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以人均社保支出和社保缴费率作为代理变量,国有企业分别为15744元和22%,显著高于外资(13779元和18.2%)、港澳台投资企业(8866元和14.7%)和民营企业(7079元和10.9%)。这表明,企业存续年限、所有制与社保投入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如果不将二者作为控制变量引入,简单的分组统计或产生遗漏变量问题,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可能出现估计偏误。

表2给出了本文所用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图2 不同存续年限企业的社保投入差异

图3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保投入差异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检验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社保投入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与发达国家大多将社保投入作为雇佣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所不同,社保投入对我国的企业创新或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真实社保投入水平偏低、社保激励效应大于成本效应有关。然而,存续年限、所有制与社保投入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不引入上述因素的前提下,简单的分组统计或由于无法剔除遗漏变量而得出有偏的研究结论。为此,本文选择多元线性回归、中介效应模型、辅助回归等多种识别策略,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表3给出了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影响效应的基准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与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以人均社保支出的对数值作为代理变量,模型1的实证结果显示,在未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的前提下,简单OLS回归的参数估计值为0.694,其在至少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为正。这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潜在影响的前提下,人均社保支出每提高10%,企业有效专利数量将增加6.9%。进一步地,在加入企业存续年限、所有制、行业和地区固定效应的前提下,人均社保支出对于企业创新的参数估计值从模型1的0.694下降到模型2的0.357,这表明有近50%的参数估计值可以用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但是,模型2的参数估计值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为正。这表明,即使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差异,人均社保支出每增加10%,企业的有效专利数量仍将提高3.6%。相似地,采用社保覆盖率(0-1 ratio)作为代理变量,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效应。模型3表明,在其他因素未控制的前提下,社保覆盖率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为2.042,说明企业社保覆盖率每提高1个标准差(从当前平均水平13%提高到28%),企业有效专利数量将提高31%。进一步地,模型4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企业间差异充分剔除的前提下,有47%的参数估计值可以被不随时间变化的企业差异有效解释。但是,社保覆盖率对于企业创新的半弹性系数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为正。这说明,即使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差异,社保覆盖率每提高1个标准差,企业有效专利数量仍平均提高16.4%。

综上,基准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促进效应。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保投入水平下,企业提升社保投入的激励效应将大于成本效应,社保投入或将通过对更高质量人力资本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表3 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

(二)影响机制分析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这表明,考虑到当前我国偏低的真实社保投入水平,与成本效应相比,社保投入提升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基于基准回归结果,本文提出一个假设:由于社保投入具有激励作用,更高的社保投入将促进企业吸引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首先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具体而言,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研发人员占比、本科以上教育的员工占比两个中介变量。与未引入中介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相比(表3的模型2和模型4),在引入这两个中介变量后,如果(1)式中的核心变量参数估计值出现下降,并且两个中介变量均满足统计显著性的推断要求,则可以认为,社保投入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能通过吸引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表4给出了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影响渠道的估计结果。在依次引入研发人员占比、本科以上教育的员工占比两个变量之后,无论以人均社保支出还是以社保覆盖率作为代理变量,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上述人力资本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在至少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为正。进一步地,模型3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变量充分控制的前提下,人均社保支出对于企业创新的弹性系数从0.357下降到0.276,参数估计值降低了22.7%。而根据模型6的估计结果,在充分控制人力资本变量的前提下,社保覆盖率对企业创新的半弹性估计系数从1.090下降到0.848,参数估计值降低了22.3%。

为了更直观地验证上述发现,本文采用辅助回归的方法,选择企业员工总体招聘难度、研发人员招聘难度的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表5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将员工总体招聘难度还是将研发人员招聘难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社保投入对它们的影响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为负。这表明,随着社保成本的提升,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招聘难度将趋于下降,社保投入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这进一步支持了“社保投入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激励功能”的观点。表5的回归结果表明,社保投入增加对于研发人员招聘难度的降幅要显著大于一般员工,因此社保投入对更高质量人力资本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

上述实证结果说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社保投入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其通过促进企业吸引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来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表4 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渠道分析

表5 社保投入对于企业招聘难度的影响效应

(三)进一步讨论

现有文献发现,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并不具有单向线性的影响效应。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基准回归及影响渠道分析的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社保投入对于我国企业创新总体具有较强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更高的社保投入有利于激励、吸引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在企业之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者所担心的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在部分企业中是否仍然存在?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

本文将全部受访企业按2017年用工人数是否大于或等于中位值(102人)分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两组,分别估计计量方程(1)式,以考察不同规模企业间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表6的分组检验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规模企业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无论以人均社保支出还是以社保覆盖率作为代理变量,大企业组中,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并且估计值均较基准回归的参数估计结果明显偏高。这表明,大企业的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与之相对,中小企业组中,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均为负值且不显著性。这表明,中小企业的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社保投入增加对中小企业产生更大的成本压力。综上,尽管平均而言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效应,但并不能忽视社保负担增加对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挤出效应。因此,当前我国降低企业社保费率的政策应重点向广大中小企业倾斜。

表6 不同企业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

五、结论

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本文选取人均社保支出、社保覆盖率等企业维度变量作为社保投入的代理指标,就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中介效应模型和辅助回归等识别策略,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基准回归表明,当前企业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促进效应。在不考虑企业之间差异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始终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与大多发达经济体中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资源具有挤出效应不同,在当前的社保投入水平下,提升社保投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

其次,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社保投入通过激励、吸引人才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在充分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企业社保投入水平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员工对于未来收入保障的不确定性,有效促进老员工的有效劳动供给,并吸引高质量新员工加入企业,从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规模企业间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大企业而言,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与之相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创新则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我国不能忽视降低企业社保投入的“减税降费”功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应更大程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以缓解它们面临的用工成本压力,帮助其加快创新转型。

本文建议:一方面,企业应充分认识社保投入在激励员工有效劳动供给、改善人力资本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理性看待社会保险;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减税降费”的精准施策,引导大企业更加重视社保投入,有效减轻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保负担,以促进中小企业将更多资源用于创新转型。

猜你喜欢
估计值效应变量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也谈分离变量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2018年4月世界粗钢产量表(续)万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2014年2月世界粗钢产量表
2014年5月世界粗钢产量表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