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谭志慧
最近一次备课组内集体备课中,研讨主题是二次函数章末复习案的打磨,笔者对其中一些打磨细节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引发后续思考,本文整理出来,与更多的同行分享、研讨.
案例1:在知识点简单梳理之后,继续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初稿安排了下面这道习题.
已知下列抛物线,填空:
y=x2+2x-3:开口向______,对称轴为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当x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______值;
y=1+6x-x2:开口向______,对称轴为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当x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______值;
打磨意见:这组习题的呈现方式是“密不透风”式的多空白填空,是封闭式问题呈现,可改为开放式问题,先给出4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安排学生描述这些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其他学生在倾听后进行评价,教师适时追问:“你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述的?”
打磨意图:先后给出4个不同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之后,安排学生描述它们的图像和性质,有利于反馈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并且能看出学生是如何研究图像和性质的,从哪些角度展开描述的,也就是函数研究的一般路径或“研究套路”.比如,对于函数图像,要关注它的形状、对称性、顶点坐标、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分布位置等;对于函数的性质,则可从函数的增减性、最大或最小值等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2:为了训练学生数形结合地分析对二次函数一般式中系数符号的理解,安排下面这道习题.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a____0,b____0,c____0,2a+b____0,a+b+c____0,a-b+c____0.(填>、<或=)
图1
打磨意见:这个题目是封闭式问题,可以修改如下.
问题1:你能说出系数a、b、c的符号吗?理由呢?
问题2:有同学指出代数式2a+b的值一定是正数,你觉得呢?
问题3:求证a+b+c<0;
问题4:你们还能提出一个关于a、b、c的不等式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大组内展示.
打磨意图:初始问题是一道习题,但改编后以问题串形式呈现,使得问题成为问题串,有效驱动问题学程,让学生围绕图1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系数符号的分析,对一道习题达到了深刻理解的程度,并且从开始的封闭式设问走向了开放式设问.改编设问还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即从以教师为出发点的习题设计,眼中缺少对学生的思考,到改编成开放式的问题串,体现了教师眼中有学生,并且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教师要转化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日常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心中有学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我们见到不少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明明一些教学环节是封闭式的,学生接受的是注入式教学,但教师在评课或所谓“赏析”时仍然大贴标签、大唱赞歌,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之类的新课程理念.这些乱弹琴式的赞歌做法,说大话、说套话的教研风气需要批判,有追求的青年教师要主动防范这类不良导向.值得说明的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关键是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得到彰显,比如,对某一道习题的封闭式设问,优化为开放式问题,这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重视整节课的学程设计,而不是拘于某个习题、某个环节的精心预设,可以构思学程前后,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互动呼应,这样就可走向问题驱动式的教学研究.具体来说,上面案例1中,我们对原本“密不透风”式填空题进行改编设问,改成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结合函数学习与研究经验,自主归纳交流对这几个二次函数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这个环节不只是训练了这几个习题,而是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全面梳理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知识点,并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熟练运用.在案例2中,通过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出各项系数的符号特点,可以促进学生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郑毓信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善于提问、善于举例、善于优化)得到不少一线教师的共鸣,在近年来《中学数学》(下)就刊发了很多关于善于提问、善于举例和善于优化的案例文章,这些文章读来非常接地气,常常能给我们以教学启发.就本文提到的案例来看,关键也是要修炼命题的专业基本功,而命题能力的背后就是教师善于提问的专业能力.问题呈现是否恰当,还可以怎样改进设问方式,都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刻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需要防止一种认识偏差,这就是有些教师认为试题命制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能力要求,自己没有机会参加一些地区或学校命题活动,也没有机会训练命题能力.事实上,就命题改编能力提升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当成一种自觉追求,比如,针对一些例、习题的改编运用,就是重要的训练自身命题改编能力的机会.
数学考试时使用开放题可以让考生有多样化的表达,对开放题的研究也一度成为不少期刊上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随着这类开放题的“阅卷成本”偏高或者存在很多主观成分,可能会影响开放题在评价中的信度,所以在很多较为重要的考试中开放题的身影越来越少,这是一种命题遗憾.但是在很多教学过程中使用开放题却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追求,因为利用开放题可以促进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当然从开放题到开放的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有些教师说课堂生成“易捕捉、难点评”的原因.特别是,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那些偏离教学主线、偏离课堂教学目标的学生发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或淡化处理,以便让学生的研究围绕教学主线,聚焦教学目标展示讨论和对话.
教学即研究.我们从日常集体备课中的一些细节打磨和改进意图出发,思考了开放题与开放教学的做法,既有组内同行的共同意见,也有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表达,既不一定准确,更不一定正确.期待更多同行围绕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深入讨论,丰富案例并优化开放教学的操作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