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尤静 章琼芝 任红艳 傅婷婷 沈翠珍*
安宁疗护是指利用全人照顾的理念为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身、心、社、灵的全方位照顾,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面对危机的能力[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病终老的严峻现实使老年人安宁疗护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然而我国安宁疗护起步较晚,在发展安宁疗护的进程中,存在诸多阻碍[3].因此,本资料通过对杭州市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以期为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杭州市3家养老机构和4家三甲医院的167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93例,女74例;平均年龄(78.34±8.57)岁.纳入标准:(1)年龄≥60岁[4];(2)罹患老年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3)自愿接受调查.排除精神疾患、智力障碍、沟通障碍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质性访谈、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2个部分:①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居住情况、自理能力.②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水平.包含3个维度:原有经验包括您了解生前预嘱吗、您了解目前在实施安宁疗护的机构吗等6个条目;价值观念包括您了解临终病人的范围吗、您了解安宁疗护服务的内容吗等8个条目;情感状态包括您赞成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吗、老年人应经常有亲人朋友的陪伴等5个条目.按照Likert5级评分法,将选项分为"非常不了解(非常不赞成)、不了解(不赞成)、不确定、了解(赞成)、非常了解(非常赞成)",依次赋分1~5分,总分19~95分;得分越高,表明需求程度越高.问卷的Cronbach's 系数为0.737.(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请其独立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178份,收回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情况 本资料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的总得分为(68.47±7.85)分,对安宁疗护认知态度在不同维度的得分不同.单项条目中,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态度排名后5位的项目包括:您了解安宁疗护吗、您了解有实施安宁疗护的机构吗、如果您临终阶段无意识行为能力时,您觉得家属是否愿意放弃治疗而选择安宁疗护吗、您愿意和家人谈论死亡吗、您赞成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吗.
2.2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2.3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将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总得分设为因变量,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宗教信仰、医保类型、居住情况为具体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分析,变量筛选方法为逐步法,进入标准为P<0.05.结果显示,此回归模型有意义(F=18.499,P<0.01),不同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对老年人安宁疗护认知的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水平的单因素分析(n=167)
3.1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状况分析 (1)增强安宁疗护宣传力度,以期提高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本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较低,总得分为(68.47±7.85)分,其中认知排名后2项分别是对安宁疗护、实施安宁疗护机构.这可能与我国安宁疗护起步较晚[5],优逝理念尚未普及,人们对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姑息治疗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清、界定模糊有关[6-7].因此,应发挥社交媒体的力量,如微信、微博、电视及"互联网+"时代下各类APP,录制安宁疗护专题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增强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了解安宁疗护并知晓其概念来源、经济学意义等,从而为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开展个性化的死亡教育,以期转变人们传统的生死观.本调查发现,家属愿意选择安宁疗护、愿意和家人谈论死亡、赞成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这三个问卷条目的得分较低.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生死观有关,人们更重视"生",对待"死"则选择逃避[8].家属也常不愿意接受安宁疗护,选择继续治疗.因此,应注重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奉行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给予针对性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以期建立新的生死观,从而提高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的接受度.
3.2 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将对安宁疗护认知总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1)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得分较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高.由此可知,文化程度越低,对安宁疗护的了解越少、接受能力越差,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安宁疗护的接受程度.这可能是由于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较少接触安宁疗护知识,但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善于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因此较容易接受安宁疗护.(2)宗教信仰:调查结果显示,无宗教信仰老年人对安宁疗护认知总得分较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高.这可能与各类宗教对于死亡的神秘、敬畏和可怕的渲染,使老年人不愿意正视死亡,视安宁疗护为消极等死有关.因此,针对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首先需对其信仰给予尊重,其次尽量满足其对宗教的需求,保证他们通过宗教教育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信仰的关怀,以期提高他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