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研究

2019-11-13 21:46李高芬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7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口试点评估

李高芬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十年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国务院也于2014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6部委也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开启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步伐。

为深入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2012年起首批试点项目启动至今,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即将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笔者认为,要确保“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否,是否科学是关键。

一、“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尤其是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测量、评价、分析和预测,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实质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连续性监测,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条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保证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

20世纪80年代起,各发达国家高校普遍实施了教育质量评估,我国也逐步开始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经过近20年的试点,在2003年正式建立起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并被确立为教学基本制度之一。在此背景下,建立“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肯定是必须的,是不容置疑的。况且,“3+4”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先进的经验可循,其人才培养质量也必须由评估来保证。

二、“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

毕竟“3+4”教育的试点实施还不到一个周期,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其质量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上而下还未重视,还未建立独立的质量评估机制。根据笔者对重庆多所试点高校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只是在各高校的部分院系或专业试点且试点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毕业生(重庆是2015年才开始首批试点,2018年学生刚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还未重视“3+4”教育的质量评估问题。在问及如何确保“3+4”教育质量时,均认为应该、也必须通过评估来保证,不过,目前没有单独的评估标准,采用和普通本科专业相同的指标来进行。“3+4”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也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中的无奈选择,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它既与一般本科人才培养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特色和规律,因此,采用一般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机制来评估“3+4”教育,是不合适的,未能体现差异性,也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

2、评估主体单一。“3+4”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应该是试点高校自身作为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的主体,社会评估机构、企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评估体系下,评估的主体依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组织评估考察,其他民间组织、第三方机构及企业、学生与老师所起的作用有限。即使在评估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同行专家、高校师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但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估中并不占有主导地位,不是评估的主体。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仍然行政化色彩浓厚,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不高。事实上,“3+4”教育的质量评估不应该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而应该是一种价值共建。

3、重视外部评估,忽视内部评估。教育质量评估应在输入、过程、输出、结果多个环节并重,其中内部质量评估多关注的是输入和过程的运作,外部质量评估多关注输出结果,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我国的评估是由政府主导的外部评估,带有强制性,所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虽然在接受外部评估之前要求进行内部评估,但这时的内部评估是为外部评估服务的,为迎接评估工作,部分院校弄虚作假,采用“运动式”的方法突击教学质量,进行“形象工程”建设,却忽视了“内涵建设”,在评估结束后又恢复原状。这种行为往往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最终却并未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初衷。我们希望的是定期或常态化的内部评估,以此奠定外部评估的坚实基础。在内部评估方面,英国、德国的评估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以英国为例,英国高校每个年度或学期都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或抽查的方式来进行内部评估,主要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模块—教育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专业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甚至于对每个教师的授课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等也要进行逐项的审查。

4、中职、本科质量评估衔接机制缺失,各自为政。通过与几所试点中职、本科院校的学生及学校管理人员访谈得知,目前“3+4”教育在管理、交流、专业化设计、质量评估等方面缺失衔接机制,导致“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不畅,甚至不贯通。此处仅分析质量评估衔接机制缺失的弊端。目前,参加“3+4”教育试点的中职学校采用的是中职的质量评估标准,本科院校采用的是一般本科院校的质量评估标准,很显然,这两种标准对人才的要求肯定有差别和侧重,如果不进行有效衔接,必然会导致试点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确保该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导致该创新模式的失败。

三、提升“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的对策

1、加强重视,建立特定的质量评估机制。“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它的成败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从一试点开始,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各试点院校,都应重视“3+4”教育的质量评估,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3+4”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健全“3+4”教育质量评估制度。“3+4”教育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不能采用一般本科教育的评估标准和体系,而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甚至根据各试点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评价规则和标准,这既保证了“3+4”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性,也为各地质量评估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形成和发展该培养模式的特色。

2、评估主体多元化,增加第三方评估,完善学校、行业、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机制。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在于谁来进行评估、由谁决定评估的标准。所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建设是改善评估环境,提高评估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我们可以“3+4”教育为突破口,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增加第三方评估,实现多主体评估。在未来对“3+4”教育的评估中,应强调老师与学生的参与,使他们能从各自角度出发发现该模式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应由企业参与,由其来评价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企业需求;更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由于这些机构受到社会监督而非官方所有,具有较强的公众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其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数据准确且可信,更容易受到高校及社会公众的重视与关注。

3、加强内部质量评估机制建设,重视内外机制的结合。在“3+4”教育中,要加强内部质量管理,首先要完善中职和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应拓展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学生评教,这样就使得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优良教学系统。除了要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外,还需重视内外机制的结合,强调绩效保障下的学校自治,突出“3+4”教育的特色。

4、建立中职、本科质量评估衔接机制,构建“全程贯通、协同监控”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全程贯通、协同监控”是指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开展全过程监控,并充分发挥相关主体(中职学校、本科院校、教育考试院等)的作用。探索本科院校对中职学校的指导和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发挥中职学校对其转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给予反馈、动态跟踪的积极性,重视教育考试院对中职转段考核的评价性监控,尝试引入第三方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中职本科院校协作状态监控。重视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单位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四、结语

“3+4”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有靠试点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积极开展高素质人才分段培养的合作,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对口试点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对口帮扶这一年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