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传承发展的态势研究

2019-11-13 22:35张士东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满语满族语言

张士东 彭 爽

【内容提要】满语是记载了清朝268年历史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濒危语言。满语的消失,将会对古代文化遗产乃至现代语言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利用态势分析法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梳理,以便对其脉络进行把握。在各界的努力下(包括政府的全力支持,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满族人士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社会各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广泛共识,除了要大力弘扬满族文化,下大力气搞田野调查、记录满语的语音和故事外,更要加强力量进行满语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资金、管理和深入学习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也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即在政策上、教育上、家庭上、与产业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以便使满语的传承更加顺利、发展更加到位。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东北三省。此战略同时涉及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许多现实问题甚至可以直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清史稿》等文献中就记载了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疆域等众多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除了汉语之外,还有大量的满语。“满语文已经成为我国的濒危语言,大量的有清一代历史文献资料将被封存在历史档案馆成为永远的不解之谜”。海量的满文资料,鲜有人能够识读,这无疑造成了一个极大的信息缺口,导致对历史的把握出现偏差,对现代民族与疆域的判定缺少历史的证据。如果能够将满语记载的历史资料全部翻译为汉语,既便利了学界的研究,又便利了社会各界对历史信息的了解和把握,这会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事业。基于此,满语的传承和发展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满语的历史和现状

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历史最长、文化最灿烂的朝代。满族的历史脉络从古代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脉相承下来。到了明末,建州女真异军突起,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迁都沈阳;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建立了八旗制度;顺治皇帝入关,定鼎中原;康熙帝平定三藩和征服新疆。在经济、军事和文化逐步发展壮大之后,满语和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达到了顶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体现在开国统治者能够充分学习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利用本民族的文治武功,打下了江山,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满文老档》便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要历程。2. 统治之道。最典型的“康乾盛世”,跨度达134年之久。在军事上对于祖国的统一、文化上的繁荣、社会上的民族融合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儒家经典和老庄哲学的精髓充分吸收,并为之所用。3. 好学善用。前六位皇帝都好学善用、文治武功,不但自己勤于学习,还带动了文武大臣的学习和研究。

满文是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额尔德尼和达海充分利用蒙文创制出来的。它在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典籍、规章制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满族统一中国,乃至与世界交流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在文字创制方面,它充分吸收了蒙古文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通过加上圈和点,包括创制一些专门标记汉语借词的字符,使得满文不仅可以充分和高效地表达满语的意思,而且可以全面、准确地记录汉语乃至外语的词汇,使得满语从创立之初便很快迈上成熟文字的新台阶。第二,在记录本族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方面比较全面和透彻,包括祭祀用的萨满神歌、外交谈判的《尼布楚条约》、制度方面的《大清律例》、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等都以满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得以保存。第三,满汉合璧的会话教材。有康熙年间的《满汉成语对待》;雍正年间的《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乾隆年间的《清话问答四十条》《满汉合璧集要》《清文指要》;嘉庆年间的《庸言知旨》;道光年间的《问答语》。这在当时对于满人学习汉语、国人学习满语及研究清代北京话都是重要的资料。

在汉民族先进文化和汉语的巨大影响下,满语便逐渐被同化而走向衰落。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致使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便成为了革命的口号,作为统治者的满族已经岌岌可危,其语言便不再受到重视。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满语更加式微,逐渐退出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也渐渐从满族民众的日常语言中淡出,乃至被汉语所取代。百年之内,由南部的辽宁、中部的吉林到北部的黑龙江,满语逐渐消失。2000年后,满语只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富裕县三家子村和黑河地区的一些满族村为一些老年人所使用,中年人基本上只会听而不会说,年轻人就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满语了。由此可见,满语在其400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由国语变为濒危语言了。“一旦一种语言消失,我们将无法接触使用这种语言记录的原始材料,也便失去了对于这个民族或者群体特有文化知识的理解与研究的可能。”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在他的倡导下,196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一期满文班,培养了20多名满文人才。“文革”期间中断,改革开放后,其中的几位专家得以走上了满语的讲台。

各级院校办学:第一,高校满语及清史梯队。比较典型的是黑龙江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1983年,刘景宪先生带着其弟子赵阿平创立了满语研究所,后来更名为黑龙江大学满语文化研究中心。最初招收满语本科生,后来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形成了国内唯一一个完整的满语高等教育培养梯队。1981年,刘厚生先生来到东北师大教授满语,研究清史,也培养了一批能够阅读满文文献的青年学者。2017年,锡伯族母语者庄声博士开始在东北师大历史学院招收满语研究生,继续壮大了满语的力量。第二,现代满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了满语新闻播报活动。王硕和张春阳把它打造成满语教学和研究基地,这对满语的学习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中小学满语教学。三家子及其周边的中小学、伊通县和本溪的小学也有专门的满语教师给满族中、小学生开设满语课。黑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也开设了满语课。这就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学队伍,从硕士到博士的科研队伍,说明各个层次的满语教学和科研活动已全面展开,为满语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力量办学:第一,有识之士的倡导。21世纪伊始,爱新觉罗·肇子瑜女士积极倡导和组织满语和满族文化的复兴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促成了满语教育的三大飞跃:从书面文字到口头语言的巨大飞跃;从书斋走向民间的飞跃;从学者或满族专有到为社会各界、各民族所共有的飞跃。第二,具体的执行。1.白山开办了13期满语学堂。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这里接受为期二至四周的全封闭免费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金标博士为白山满语学堂编辑满语教材,在学期为中小学生、周末为东北师大学生、假期为社会人士讲授满语课程。3.在长春师大、吉林师大等十几所高校和其他的公共场所和家庭也开设了满语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人数超过一万人次。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满语学习和交流活动一方面壮大了满语学习的队伍,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满语的传承和发展。

编写教材和词典、出版刊物:第一,词典类。有安双成的《满汉大辞典》《汉满大辞典》,刘厚生的《简明满汉辞典》《汉满辞典》。第二,教材类。有安双成和屈六生的《满文讲义》、刘厚生的《满语文教程》、张春阳的《初级实用满语教程》,还有《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现代满语八百句》等。第三,刊物类。有国家民委于2008年8月创办的《民族翻译》,有辽宁省民委主办的《满族研究》,黑龙江大学主办的《满语研究》,相关的有《黑龙江民族丛刊》及吉林省民委主办的《北方民族》等民族类刊物。这给包括满文研究的学者、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第四,纪录片。富裕县制作了纪录片《世界满语活化石——三家子》,还有北京满文书院的《满文讲义》视频、金标满语授课视频等。

世界范围内研究满语和满文化的大国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德国。中国的台湾地区对满语的研究也相当盛行。满语的历史和现状说明了满语作为满族人民的语言,其产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的;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则是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产物;其逐渐在民间乃至学校的兴起、学习和研究也是社会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在恢复、了解、学习和研究传统中华文化的社会大潮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语和满文化的重新勃兴也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也需要满语和满族文化。

二、满语传承和发展的态势分析

第一,鉴于满语是有清一代中国的官方语言,有大量的资料以满语形式记载下来,里面含有大量的历史和文化社会方面的信息,但是还未翻译为汉语及英语,这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不利的。第二,基于满语濒临灭绝的事实,无论是政府部门、各级学校和科研部门、社会各界,都需要将满语和满族文化重视起来,群策群力,为满语的保存和研究、甚至推广做出各自的贡献。第三,作为语言和文化生态的一部分,满语和满族的文化和习俗的传承,会丰富中华乃至世界的语言与文化生态,对子孙后代的福祉产生巨大的益处。

优势:第一,国内的大环境。1.政府在倡导恢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五次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满语的传承是符合总书记的倡导和中央办公厅的建议的。2.社会有识之士在呼吁。孙东生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应下大力气部署满语人才培养工程。3. 民众有一定的热情。许多满族人有自己的家谱,对祖先的历史和故事都非常自豪和憧憬,这是许多满族民众参加满语学习的原动力。在东北的各主要城市,河北的承德,甚至包括北京的清华大学都有了满语的研修班。第二,自然和历史优势。1.人口众多。不仅有满语母语者,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满族人口。在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分布较密集,恢复起来有人口和地理优势。2.满族历史上是统治民族,档案等历史文献众多。将这些档案翻译为汉语,对于深度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及国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许多还没有翻译为汉语。《清史稿》中便记载了许多满语、蒙古语和藏语。3.锡伯语的存在。锡伯语言文字的实质仍然是满语满文,它是新形势下满语满文的继承和发展。其与满文的关系就像中国的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一样。锡伯人的学者为数众多,且许多人还活跃在学术第一线上,还定期举办满语、锡伯语语言、历史和文化研讨会,便利与各地的满族学术团体及高校的密切交流,这都促进了满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的复兴。在满语濒危的情况下,保护锡伯语是传承锡伯族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满语的可行之路。可以说,锡伯族继承满语满文对中华文化的多样化和完整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第三,网络发达,学习方便。年轻人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下载满文字典、满文歌曲、满文书籍、满文教程都是非常方便的。甚至还有线上和线下的满语辅导班、回课群,便利了满语学习。

劣势:第一,满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实用性不强。1.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和世俗化的社会。作为交际的语言倾向于选择强势的汉语,弱势的满语自然受到冷落。2.除了搞清史及东北的少数民族研究之外,能够用得上满语的地方就很少了。满族自治县的满文牌匾,鲜有人能够分辨出其具体的词,更不用说其满语的意思了。满文和满语几乎成了文化的遗迹。第二,以满语为母语的人少。满语的衰落从乾隆年间就开始了。乾隆帝强调“清语尤为本务,断不可废”,甚至人为地掀起一场“国语”浪潮,但对于其衰落也是无力回天的。满语在东北地区是从南到北逐渐消失的。在20世纪,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满语先后退出历史舞台。黑龙江三家子村的满语也在1961、1986、2003的调查中显示出明显的衰退趋势。2.迟至2002年,纯粹以满语为母语,且不会讲汉语的人已经故去。现在讲满语的人都是满汉合璧的双语人。其满语难免不受到汉语的影响。第三,满族人对于自己民族语言的热情度不高。1.语言的功能主要是交流,由于周围的汉族人数众多,生产、生活、教育基本上都用汉语,满语只是在自己家里与老人聊天、在祭祖的时候使用。这样,人们自然对满语的热情度不高。2.对于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已为社会的实际需求所取代。这有个人和社会的问题,同时也有语言保护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机会:第一,世界学界重视语言生态建设。1.满学和满语实际上是世界性的学问,其在国际上的受重视程度比在中国大陆要高。这与对语言资源的认识深度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每一种语言中都携带着这个民族的基因,要想清楚地认识一个民族,对其语言的了解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一个捷径。2.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等地区都重视满语的研究。对于美、日而言,其固然有战略上的考虑,但是文化传承及科学研究也是其强调的重要方面。对于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等地区,要么是有这个民族,要么是有许多文献资料,都使其对研究满文、满语有极大的热情。苏联编写出了《通古斯——满语比较词典》,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总结性巨著。日文编著的满语、满学图书仅在大连图书馆就有12种之多,包括羽田亨和渡部熏太郎的满文论著。3.中国也需要与世界语言生态接轨。既需要从战略,又需要从现实考虑,所以对满语及满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需要历史的诉求和关照。1. “一带一路”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满语和满文化则是历史纽带的重要节点、通道和载体,清代与东北亚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无不带有满语的印记。2.现实的“一带一路”则更需要包括满语在内的各种语言的交流和沟通,以便让这条路既充满了历史的文化底蕴,又富于现代语言多彩的文化气息。3.与过去相比,国家政策、经济条件、各界认识、信息技术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满语的传承和保护,同时有利于“一带一路”的畅通和发展。第三,语言生态和保护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保护语言生态就是保护人类的生态,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资料和工具,它是古代与现代的历史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的纽带。2.国内各界包括学界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满语和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是从古今中外语言传承和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出来的共识。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3.一些有此认识的年轻人则积极参与满语课程班和满文化的弘扬活动。

威胁:第一,满语濒临灭绝。语言的消失与使用者的急剧减少及使用频度的急速下降密切相关。1.纯粹以满语为母语的使用者且不会讲汉语的满语母语者在十几年前便已故去。这意味着留存的满语口语也是受到汉语口语的极大影响。语言环境的变化导致满语交际功能的衰退;汉语的影响导致语言本体的变化:词汇量大大减少,语音和语法的简化。2.满汉双语的母语者逐渐减少。他们是满语传承的巨大财富,因为他们保留了活的发音、语法、句法及语篇。3.他们保存的语言里有完整的满族故事和文化遗迹。通过满语复数词缀就可以看到语言学成分、对数的认知过程、氏族组织痕迹、社会职能观、祖先崇拜、与蒙古族等民族的交流等信息。英雄神话则反映了其先人如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从而争得了生存权和创作权。“满文如果真的变成无人能懂的天书,那就不仅是满族文化的损失,而是整个中华文化,甚至是人类文化的损失了”。“抢救与保护濒危满语,传承满语文化迫在眉睫”。第二,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满语灭亡的损失。1.语言灭亡后很难再将其复原。语言失去会很容易,恢复就异常困难了,或者说近乎不可能。世界上只有犹太语成功复活,其余的还没有复活的先例。2.语言里保留的文化信息将会随着语言的消失而不复存在。3.满语灭绝后,继续研究只能从文献上进行了,这使得研究的层面变得异常狭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断层和断面,那时将无法对满语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只能研究孤零零的死语言了。第三,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1.资金。硬件上的教学楼、宿舍和桌椅板凳,软件上的人员开支。学习用品中的免费书籍和民族文化作品的原料。2.管理。管理涉及与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团队、学员的生活、安全的方方面面协调。本身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文化水平、语言水平、学习动机和领悟能力大相径庭,管理起来难度颇大。3.深入学习的问题。初级满文班举办了许多次,能坚持到最后的不到半数;在这些人当中,想继续升入中级满文班深造的人数又大量锐减;最终能够从中级满文班毕业,从而能够胜任初级班师资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三、满语传承和发展的解决对策

为了满语学习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也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即在政府、学界、产业界、村落和家庭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以便使满语的传承更加顺利、发展更加到位。

在政府层面,应全力支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满族和满语文化。第一,做好宣传工作。1.满族文化的贡献和辉煌。2.满语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巨大作用。3.尤其是学界对于满族和满语研究的最新成果,都可以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和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上广泛宣传。第二,政策上的支持。1.由地方政府首脑主抓。富裕县由正、副县长任满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具体开展满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给懂满语的人在博物馆、档案馆安排工作。辽宁新宾猴石国家公园就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即推荐满文成绩优秀者在猴石公园工作。3.给取得满语证书的同学在升学中予以照顾。在语言学习中,中、小学有专业基础的同学,其学术优势会在未来的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展示出来。取得满语证书的同学会是未来研究满语的中坚力量。第三,资金上的扶持。1.一种活的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死的文化和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大得多、也容易得多。资金投入也会比较少,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于濒危满语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无论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意义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满语及满文化对于历史的传承、维护国家的稳定及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维护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第四,与孔子学院对接。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向国外宣传的窗口。而国外更希望了解包括满语在内的原生态文化。同时满学在世界上是显学,美、德、日、俄的满学研究都是走到世界前列的。建议孔子学院开设满文课程,可以聘请国内外的满学专家给学员们上课,以便让学员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将满文化与汉文化对接的,从而为外国文化与汉文化对接提供经验。

教育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广泛共识,即大力弘扬满族文化和满语人才的培养。这为满语传承的实现和积极保护乃至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理念上:1.学校积极承办满语教育。2.各级中小学校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3.派出优秀教师到各个满学研究中心去学习和研究满语。第二,做法上:1.可以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学开设满语课,在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阶段有选择性地开设满语专业。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于满族和满语应该加大研究力度。2.要守住目前掌握满语的人。要下大力气搞田野调查,记录满文的活的语音和故事;3.要加强力量进行满语人才的培养。在各级学校开设满文专业,为学界培养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满语的口语实用人才。在这方面,伊通、本溪等满族自治县做得比较好。省会城市哈尔滨的香坊区也有小学开设满语课。第三,教师团队应该加强研教结合。1.在教学过程中,满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英语和汉语进行联系和比较会便利学生掌握;2. 满语是满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满语必然要涉及研究满族历史和文化。第四,将满语学习与地方的满族民俗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将萨满歌曲、舞蹈、剪窗花、满族服饰等各种文化融入教学当中,寓教于乐。

家庭和村落层面,家庭是语言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第一关。第一,满族村落应该鼓励年轻的父母学习满语,并在家庭中讲满语。第二,设置满语传承人。给每个传承人颁发荣誉证书,每月都有相应的资助额度。就是让其将满语及文化传承下去。而家人,尤其是后代接受满语为其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传承是最有效果的。第三,村子建满语博物馆、满族文化馆、举办研讨会。不但便于当地人的满语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其本族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也让其体会到学会满语之后的好处。2010年8月,“世界学术研讨会——中国·三家子满语论坛”在三家子村召开,国内满族语言文化学者就满族历史、文化、民居景点、满学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满语抢救和教学研究、满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第四,开展满族传统的活动,以便为满语的传承创造出相应的氛围。将书斋与日常对话、交流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习与实用结合到一起。包括开展满语书法、艺术、相声、故事大赛、才艺展示等,寓学于用。

文化旅游产业部门也应该抓住满语和满文化发展的机遇,利用政府、学界和全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契机,将满语和满文化与产业形式紧密结合起来。1.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三家子满族村、满族语言文化保护区、满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满族八旗风情园等旅游景点,既提升了满语的影响力,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使得满语和满文化从象牙塔和书斋里走到民间和寻常百姓家,为广泛、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3.可以开展满语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活动,让人们在旅游中学习满语、宣传满语。三家子利用自己的满语优势,形成了以保护区为主,文化学会、文化传习所为辅,配合民俗游的满语生存和发展区域,为保护和弘扬满族语言文化奠定了基础。

四、结 语

满语文化既记载了过去,呈现出现在,更承载着未来。过去,有其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语言,但同时也有其衰落的经验和教训。既要学习其成果,也要吸取教训,从而为做好现在开路,这是问题的关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环境、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全社会的文化传承热情,努力将满语满文化的学习、研究、保护和发展落到实处。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同时,借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东风,努力开创一个未来,即保护满语及满族文化,让它们继续留存下去,作为语言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一部分,以便为满族、全国各族乃至世界民族的后代子孙服务。

猜你喜欢
满语满族语言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