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江 重庆市綦江中学 401420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仍然陷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想象以及思考的空间,难以体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所包含的各种意境与美感,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力。鉴于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来开展诗歌语言教学中的美育教学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关论述,希望能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中的美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诗歌语言教学工作为了达到美育的效果,必须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提升[1]。传统模式下,教师疏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式,导致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够宽阔,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难以很好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声。而诗歌语言教学则能有效的改善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意境,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都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空间,教师从这些诗词中拆分并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形象性的理解。
美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想象的能力,提升学生将不同意境下的心理活动良好的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高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诗歌语言教学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更为精准,同时也能使语言表述更具感情、更富有感染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一首诗歌的创作背景都有不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学生体会作者写作心境,加强学生诗歌鉴赏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在进行诗歌讲解之前,教师要提前查找作者写作之前的各方面背景例如写作的时代、作者的遭遇等等,并在课上将其讲述给学生,上学生能够对诗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体会诗歌中包含的美感或意境。
诗歌中的美感很大程度通过音韵、旋律以及节奏之间的配合而得到彰显,这就是许多优秀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富于美感的原因。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及到“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也表明了诗歌语言极为注重节奏方面的美感。教师在开展语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一点,从诗句中的平仄、高低、轻重、缓急、强弱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把握住诗歌中韵律节奏的美感,从而获得良好的诗歌学习效果。
在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即是对诗歌的朗诵部分,良好的朗诵对于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中的美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朗诵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诗歌中的内在美,还能丰富语文诗歌教学的授课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齐读、领读、范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诵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配乐,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参与感。
在通过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来达到美育目的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教师口述,要灵活的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之美的感悟[3]。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苏东坡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体会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种古战场壮丽雄奇的图景。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网络上找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播放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句中的意境,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教学是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育所具有的意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诗歌语言,感悟其中的美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