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永霞 成都天府新区煎茶幼儿园 61000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意味着教师能够用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燥......成功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达成,急于加快课堂教学的进度,难以兼顾到幼儿的学习状态,忽视了幼儿发展的本质诉求。等待是为了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想象、思考、探究和交流。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好预设的等待和生成的等待,巧妙机智地运用好有效的等待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有助于活动精彩的呈现。”
活动前教师要预设好等待的时机,预设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等待要能使幼儿产生实质性变化,即时间放下去,幼儿确实有事可做,而不是在课堂中“无效学习”。等待要体现它的价值,要等得值。
活动前预设的等待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设计有效的等待策略更好地解决活动重难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例如在大班绘本教学《一寸虫》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等待点:
(1)幼儿分别自主阅读。在《一寸虫》绘本故事中教师播故PPT,幼儿安静地逐幅观察图片,给幼儿充分的自主阅读、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分析情节、理解故事。
(2)幼儿自由结伴学说故事中对话时的等待。等待中教师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的情景对话、语气和表情,关注好整体及个别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及表述能力。
活动前预设的等待可以是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知识,通过有效的等待策略,帮助幼儿自己感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例如:绘本教学《一寸虫)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等待点:故事中一寸虫的语言及动作“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于是一寸虫给知更鸟量尾巴;量了火烈鸟的颈子;量了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还有蜂鸟的全身。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学习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于是我在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环节中预设了等待。等待中,同伴进行游戏“量一量”。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让大家正确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活动前预设的等待可以是活跃幼儿思维,发挥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等待策略,促使幼儿思维活跃,呈现各种精彩和亮点。比如在绘本教学《一寸虫》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等待点:故事开始可怜的一寸虫被知更鸟抓了,怎么办呢?你们想想办法快来救教一寸虫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问题抛出后等待,让幼儿思考。等待中幼儿会观察图片,也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想像......等待之后孩子们的亮点多多:“一寸虫可以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一寸虫可以拼命地喊救命,说不定会有好心人来救它”“一寸虫可以放屁臭死知更鸟,再乘知更鸟不注意偷偷跑掉” ......
活动中生成的等待,是指活动前无预设的,但因活动的需求、幼儿的发展需求,需要运用等待策略,产生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或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随时发现”的敏锐观察力,来捕捉发现适宜的等待良机。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尊重孩子,不仅要尊重孩子应有的权利,而且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要保护孩子强烈的自尊心。语言活动中,个别孩子会因为紧张而一言不发,或说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回答的内容与问题不符,或回答一半中途停下来,或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时不知所措等等。这时,我们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表达,应该耐心地等待,先缓和紧张的气氛,可以用期待鼓励的眼神暗示他不要着急或通过语言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孩子通过短暂调整后,即不失面子又能及时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完整。
《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等,再等,也许下一刻,就有幼儿思维顿悟,就是精彩生成之时。”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幼儿立即做出回应,否则认为较长的等待是“冷场”或“浪费时间”。其实,活动中问题生成时,幼儿需要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这个过程也不能滑过,要给幼儿消化的时间,那层“窗户纸”要留给幼儿自己去擦。
《指南》中指出:语言活动中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因某个问题产生意见不合,各抒己见时,教师要恰当抓住时机,停下来耐心等待,给幼儿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就是给幼儿创造争论的机会。孩子们争论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大家在碰撞中交流思想、交流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语言教学中的等待是一门艺术,不是教师在时间层面上无谓地延长,而是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辅提好每一次等待的良机,运用好每一项等待的策略,“妙”彩排,“活”演绎,静待活动绽放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