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忠利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3
“留白”是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种“此处无声胜有声 ”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画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苏霍姆里斯基曾说过:“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课堂留白的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特别是有意义的思考时间,同时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想收到更好的留白效果,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启发式留白。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重点、难点知识,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如果完全抛给学生去思考,难度太大,而直接讲解又会使学生因被动接受,缺乏深入思考而理解肤浅且难以灵活运用。这时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启发式留白的策略,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其发现原理,总结规律,或引导学生迁移到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上,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其探究的进程中再制造盲点,催生出积极地心理动机,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必修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一节中,我们为了突破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先通过一个例子对书写步骤进行示范:写、拆、删、查。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但在究竟什么样的物质需要“拆”(易溶易电离的)出现了疑问?进而催生出新的问题:哪些物质易溶易电离?学生自然而然被带回上节课电解质的内容,通过回忆,发现,总结得出需要拆的只有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样的物质需要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二)设置悬念式留白。我们目前使用的高中化学教材为鲁科版,它的课程设置是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很多知识在高一学了,到高二还要学,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增加。另外,就是同一本教材,一个章节的内容,我们也很难在一个课时内学完,这都为留白提供了契机。如在必修二《化学反应限度》一节中,我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特征及判据,同时留下思考的空间:化学平衡特征中的“变”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如何变?想知道答案吗?那就高二理科班等我哦。
(三)发散创新式留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的获得要借助实验。而实验原理的优选,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用等等,都可以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我们则可以借此留白,给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实验的机会。在必修一《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课中,为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我们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给学生准备足够多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让其自行设计实验进行对比,并做好记录,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规律,最后展示分享。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实验操作能力的锻炼,也培养了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真正做到外华内实。
(四)追寻原理式留白。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处处为生活。自然科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为探索生活的奥秘,同时为我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生活。生产和生活中潜藏着很多化学原理,在我们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便可以拿出来各种身边的生活实例,留白给学生追寻其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的实用和美妙。例如,在必修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一课中,课前先抛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十人九胃病,胃酸了怎么办?”同学们则各抒己见,说出自己了解或使用过的方法,如服用胃药“斯达舒”“胃舒平”“碳酸氢钠片”等。老师补充:鸡蛋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顺势提出“你知道这其中的化学原理吗?”学生很自然的觉得这节课需要认真学习,且很有用。
课堂留白方法的应用,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同样长的留白时间,对于一个班不同基础层次和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有的是合适的,有的认为时间太长有些浪费,有的却根本没有用来思考,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思考,需要老师讲的更具体些。所以,留白的设置可能还需要照顾不同的学情,该如何分层实施?另外,对于不同的具体的知识内容,如何留白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也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