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场交替传译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和冈山商科大学的表敬访问为实例

2019-11-13 14:02:47刁丹丹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速记译员口译

刁丹丹

(郑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0 引言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或称连续传译)是口译的一种形式,是指演讲者说完一段话之后稍作停顿,交替传译译员现场以口头的形式将源语转化为目的语传达给听众。这一过程可具体分解为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录、编码和表达五个阶段。就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良性的贸易交流已成为重要内容,那么像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等小型国际交流会明显增加,因此交替传译的使用频次会也随之增加。交替传译项目的顺利进行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替传译员的素质高低。徐冰教授在《日语口译学论稿》里提出了口译员应具备的七个方面的素质:良好的母语基础、熟练的外语水平、良好的记忆力、理解力、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及宽广的知识结构等。本文通过对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和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的交流团现场口译项目翻译过程进行分析,以塚本庆一教授和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的释意理论为基础,总结了现场交替传译的实际性问题,并从具备的素质要求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

1 翻译项目分析

1.1 项目介绍

本人受日本冈山商业大学委托进行这项口译任务,负责接待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的访问团队。主要工作是负责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访问团的欢迎、接机、礼貌访问的翻译和谈判的翻译。这个任务属于礼节性访问范围,历时10小时左右。具体内容如下:

双方:日本冈山商科大学代表(主席:Ijiri教授和秘书长)。

中国台湾建国科技大学(I教授,李教授等)。

会场:冈山商业大学1楼2楼会议室。

会议时间:2013年11月8日8:30至18:30。

会议内容:礼节性拜访,国际交流生,远程学习等。

1.2 过程分析

本次口译活动包含了从机场迎接到交涉和宴会接待的整个实践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工作、译中情况、译后的分析和总结等工作内容,例如,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单词表的制作等。本人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是口译活动的主要译员,在活动后的总结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和工作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现场交替传译的过程中,译员的很多素质和专业知识发现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作者想通过论文形式对这些经验和教训做下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后面的翻译工作甚至是翻译行业贡献一些有用的经验参考。

2 本次现场交替传译过程中发现译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译员的知识储备不足

2.1.1 对项目背景知识储备不足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由于译员对此次中国台湾大学访问团的访问目的了解不清楚,导致翻译工作进展不是很顺利。

例如:作者被告知中国台湾大学的老师们此行是一次礼貌性的拜访行为。但实际上,在会谈中他们谈及了如何加强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甚至是互相委派实习生问题,但作者一开始并不知情,也没有做好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导致现场翻译的艰难和尴尬。

2.1.2 译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这主要是指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储备不足问题。对于现场交替传译的译员来说,多采用非书面语法且不生硬的口语式的表达更加恰当。而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词汇储备不足问题。

例如:日方校长说出一个“いし”这样的单词,在新名解中有多达30个日语词汇,这些都是同音异义词,如果没有储备到正确词汇并应用到翻译中去的话,会导致整段翻译都很被动和不顺畅,结果就是听不懂、错译而导致翻译失败。

2.2 现场听力水平有待提高

塚本庆一强调了听力的重要性。他说道:“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听”的重要性。在口译学习方法的介绍中,列出首先要“听”,可能会让大家感到意外。但是,可以说正是“听”才是“说”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听”,何谈口译,甚至连提高汉语水平都无法奢望。”这段话中说到的内容恰好在此次实践中得到了实例的印证。

例如:日方校长的开场欢迎寒暄非常的长,其中提到了很多内容,既提到了和中国台湾老校长的共同爱好,也提到了和中国台湾接洽老师的相处过程以及和中国台湾学校的多次交流等。在这一长段的日语中,对译员的听力水平是很大的考验,听不懂或者漏听、错听,都会导致翻译失败,影响交流。

2.3 译员速记水平和方法不恰当

在本次翻译中,无论是中国台湾老师的发言还是日方老师的发言都出现了“长篇型”的特点,这就要求译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听力功底外,还需要有一定的速记能力。

例如:中国台湾老师有过这样一段发言:“现在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主题会比较适合?因为像我下个礼拜要去泰国,去讨论一个商务的或者在商务当中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我们希望还有一个就是企业怎么和学校做一个产学合作的一个情况。那一个是经验分享或者未来展望的部分,那现在的中国台湾蛮重视学生去企业里实习,那像这个部分,是不是也可以像我们的学生到海外实习,比如说交换,日本的学生来中国台湾,在中国台湾的企业实习,中国台湾的同学到日本来,到日本来做企业实习,像这样子的一个机会,我们来做这样一个论坛,那我们也可以邀请厂商过来。”

而我们的译员是这样翻译的:“先生は今のテーマまだ決まっていないです。でも、来週にタイにいくのになりますので、そのテーマは企業と学校の交流のことで、学生の実習することをテーマにして、一緒に研究しています。このテーマは先私たち三つ方のシンポジウムのテーマと大体同じかも、学生さんの実習を基にして、研究したいと思います。例えば、中国台湾の学生日本にいって、実習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逆に、日本の学生さんが中国台湾にいって、実習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かどうかと思います。”

而在上文中的把“去讨论一个商务的或者在商务当中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我们希望还有一个就是企业怎么和学校做一个产学合作的一个情况。”翻译成「そのテーマは企業と学校の交流のことで、学生の実習することをテーマにして」了。实际上,这里面的“一个商务的或者在商务当中”、“那现在的中国台湾蛮重视学生去企业里实习,”和“比如说交换”、“那我们也可以邀请厂商过来”就是漏译的例子。

出现漏译情况多数是因为译员的记录出现了漏记,也就是说译员的快速记录能力不够好。这是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在我们这次的实践中也反映出来了。

2.4 对说话者的语言习惯的掌握不足

就本次实践活动而言,无论是日方代表还是中国台湾的代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说话较长,停顿少。尤其是中国台湾代表的发言。例如:

“现在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主题会比较适合?因为像我下个礼拜要去泰国,去讨论一个商务的或者在商务当中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我们希望还有一个就是企业怎么和学校做一个产学合作的一个情况。那一个是经验分享或者未来展望的部分,那现在的中国台湾蛮重视学生去企业里实习,那像这个部分,是不是也可以像我们的学生到海外实习,比如说交换,日本的学生来中国台湾,在中国台湾的企业实习,中国台湾的同学到日本来,到日本来做企业实习,像这样子的一个机会,我们来做这样一个论坛,那我们也可以邀请厂商过来。”

就这一段发言而言,有230个字左右,如果现场译员没有掌握他的这一说话特点的话,就会导致心理焦急,影响记录和翻译。

2.5 对现场的控制和临场应变能力不够

作为现场译员来说,忠于服务对象,基本完整地将服务对象的原意翻译出来即可。那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和现场的把握也变得重要起来。例如:

本次翻译活动中,中国台湾老师将日方校长的名字说错了,我们的译员将如何处理呢?是选择原文翻译还是要向服务对象再次确认?这些都是问题。

首先,如果j是正常节点,由于其行为的高度可靠性,其信任值会随着网络的持续运行而不断提高。重复1 000次并取平均值,正常节点j的信任值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3 针对传译过程译员素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根据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我们总结了很多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以塚本庆一教授和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的释意理论为基础,对这次的口译实践做了详细地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对译员工作者带去些许启发。

3.1 完善和拓展知识储备

3.1.1 重视中外双语水平的提高

首先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中文水平。这种知识储备是需要译员长时间的积累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达到深厚的中外文语言功底,平时的积累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于外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储备也很重要,每天的晨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1.2 加强项目背景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对于某项活动的译员来说,在工作前需要对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加强学习,以作为必备的知识储备。这个也考验一名译员短时间快速查找和整合资料的能力。因为一方面这样的知识储备需求是临时强加的,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译员自身知识面的检验。只有在平时利用一切机会,广为涉猎,不断积累,打下一些基础,才能在具体翻译当中灵活应用。所以,注重平时积累,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涉猎和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即正如文献[6]所提:“尽量做到博学多识,杂学,是成为一名合格译员的基本素养”。

3.2 不断提高听力水平是译员的必备素质

从上文的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听力水平会影响译员的整体发挥,这也是口译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之一。那么不断提高译员的听力水平就很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听力水平:多听,不停地听,而且要尽量集中性地、经常性地听,听的内容可不限,既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小说或者娱乐综艺。通过多听,可以渐渐地抓住目标外语的特点,进而培养语感,使译员自身的听力水平不断提高。

3.3 系统地学习速记,最好形成个人独特的速记方法

作为一名口译译员,应对快速记录的方式和内容都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怎样完成译员快速记录的系统学习呢?首先应确定的是每个译员的速记方式都可以是自己独创的。只要自己看得懂,能基本完整记录服务对象的意思即可。它可以是总结性速记,也可以是归纳式速记,还可以是联想式速记。其次速记最好用目的语来完成,原因有二,其一是用目的语记录是一个听出来、理解、表达的过程,可以使译员快速把握服务对象的表达的实际含义。其二就是这样可以使译员一直保持用目的语表达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有利于翻译的顺畅性和完整度。最后速记应尽量详细,越详细的速记内容,越有利于译员准确完整地翻译服务对象的表达,就会避免出现上文中提到的漏译现象了。

3.4 较全面地掌握服务对象的表达习惯

作为译员可能接触到的服务对象类型会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因此服务对象的表达习惯就会有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国台湾老师说话比较长,还有人说话爱引用古诗词等等。如何较全面地掌握服务对象的表达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译员多多练习、不断地进行多样化地练习。练习的对象可以以某段致辞为对象,也可以以某段商务对话、政府工作报告为对象。

3.5 具备良好的现场控制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如上文提到,当遇到服务对象出现口误时怎么办?我们可以向服务对象再次确认一遍内容,要保持沉着冷静,切忌焦躁,译员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准确完整地传达服务对象的意思。一定要有“厚脸皮”的精神,做到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才能更好地完成现场口译工作。

4 总结与结论

翻译工作是一份责任重大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行业交流和国际交流问题,同时还是国家与世界融合的桥梁。作为一名合格的现场口译人员,他的工作更加重要和有意义,所以现场译员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就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口译实践活动,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现场交替传译译员必备的素质供同行们交流和参考。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工作者,或者无论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者,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词汇的丰富都是十分重要的。日常积累和碎片式的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十分可行的办法之一。对于具体的每一项翻译工作,对背景资料的了解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这项准备工作做好的话,可以使现场口译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场的“听”对于现场口译工作者来说更是“万事之源”的效果。如果现场听不懂对象讲什么,那就什么都做不了,更不要提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了。所以,除了固定时间的固定学习外,平时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的练习听力也很奏效,为了丰富知识面,听的内容应该尽量多种多样。

现场的速记水平决定了现场翻译工作的顺畅度,也是防止漏译和避免错译的关键。速记最好进行系统地学习,最好掌握自己的一套高效的记录方法。

具备较好的现场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是现场译员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其中包括译员需要很快适应服务对象的讲话习惯等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译员多做专业工作并学会在每次工作后做好总结和归纳,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会让译员现场的控制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更强。

以上是本人根据现场交替传译实践活动引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对大家及本人以后的工作有些参考。

猜你喜欢
速记译员口译
灵感速记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6
30小时速记3000个单词 抗遗忘®英语单词速记
30小时速记3000个单词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