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区委党校,甘肃天水 71402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及命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而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产品种类的丰富以及生产关系的变化则会导致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积极顺应科技革命的方向提升自身生产力的国家最终都会在全球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讯、物联网等等,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现代科技革命的出现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良机,而研究科技革命以及生产融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这有利于我国将来在激烈的全球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社会生产力越高,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的增长就越为显著,这在很多经历了科技革命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找到证明。在20世纪初期,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由科学技术带来的贡献仅占10%-15%左右,而在二战之后,经历了现代科技革命的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所占据的量最高可达80%,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成为了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科技振兴基本政策”等。我国虽然发展较晚,但也意识到了高级技术在国家级竞争中的优势,因此也提出了“中国智造”计划,以当前的高端技术为标准点,开始全力提升国内的科技研发与制造水平,试图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1.1 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
产业空心化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自身经济与产业的过程中,逐渐向高端产业和技术方向发展,而基础的产业与技术开始逐渐减少,在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形成了一种“空心化”的现象。发达国家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的向高端转移,国内的人口从事高端科技研发与应用或者是设计、服务、信息等方向的工作的比例逐渐增多,而低端的、附加值不高的产业,例如流水线作业等在发达国家中因无人参与开始逐渐被取代,这种现象称之为产业空心化现象。在整个产业体系结构中,虽然低端产业直接负责大量基础原料的供应,但失去了这些产业的发达国家不但没有受到制约,反而成为了产业链的顶端,在贸易过程中获取了大多数利润,由此也可以证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1.2 发展中国家得到机遇
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的逐渐空心化,被其所淘汰的低端产业开始转移到发展水平尚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低端产业是发达国家所淘汰的产业,但对于发展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得到发达国家所淘汰的产业却是帮助自己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这一过程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找到证明。在我国发展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时代,依靠国内的人口优势以及接收来自发达国家的落后产能,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而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后,我国的部分企业开始将流水线类型的工作转移到越南、印度等水平尚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在接收我国的产能后其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在将来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后,也会走类似我国的道路,瞄准高端产业并将国内的落后产能转移到其他的国家。
科技革命与生产融合使得各种利用新型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而产品种类的变化促进了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反过来,市场需求也对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研发起到了正反馈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代表产物,而最初的计算机不但价格昂贵,占地面积较大,且性能并不高,因此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时代以普通人的能力是根本无法负担购买计算机的费用的。但当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的生产成本下降且性能能够满足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需求时,计算机的平民化市场开始出现,购买计算机的人逐渐增多,而市场需求所带来的收益和刺激也加速了计算机研发领域的进步,更多体积更小、性能更强、功能更丰富的计算机被制造出来,这些新型产品又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需求,而计算机市场就在技术—需求的反馈作用下开始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庞大规模。
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融合对于人力资源的分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科技革命与生产融合会使得发达国家负责高端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从事低端产业,这种分工明确的生产关系对于人力资源的分配也造成了影响。以单一产业的内部来看,科技革命使得该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因此在产业中,从事研发、设计、规划等高级技术的人逐渐增多,人力资源呈现出向高端流动的趋势,而这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从事该产业的企业在招聘相关人员时对学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这又对教育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科技革命的出现与分工生产的方式使得各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据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分析结果,国际贸易中由自然以及人工条件所决定的因素,如资源、人力等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逐渐下降,依赖这些因素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开始逐渐减小,而由社会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因素,如科技水平、生产工艺、供应链关系等因素的优势逐渐增加,国际贸易的天平开始向技术发达型国家进一步倾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发达型国家虽依赖自然条件型国家提供的资源、人口等,但其技术优势可以几乎完全抵消其在国际贸易中所花费的成本,科学技术使得技术发达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在面对自然资源型国家时完全不存在劣势;另一方面,技术发达型国家凭借自身新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自然资源型国家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因此技术发达型国家可以凭借技术而不受自然资源型国家的约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发达型国家开发了大量可取代自然资源的产物,如人工合成用品、各种新型能源等。技术优势使得技术发达型国家不受自然资源型国家的限制,但自然资源型国家却需要来自技术发达型国家的技术优势,因而国际贸易的天平进一步向技术型国家倾斜,使得各国的贸易结构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不单指物品的贸易,还有技术贸易,例如技术所有权转让,技术专利费的收取等,这些不涉及到实物性商品的贸易都属于技术贸易。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实物类的贸易占据多数,但随着科技革命以及生产融合所带来的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发达国家开始出售自身的科学技术,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技术贸易按照授权方式,可分为所有权转让与专利授权,所有权转让是指购买方直接购买该技术的所有权,购买后该技术可由购买方永久使用;而专利授权一般用于较为高级的技术,购买方购买的是技术的专利,使用时需要向出售方缴纳专利费,同时使用的范围也受专利的限制。而按照贸易的方式,则分为纯技术的贸易与技术和其搭配硬件的贸易,技术的使用往往需要搭配一定的硬件设备以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工业基础较差,缺乏硬件设备的落后国家来说,技术贸易涉及到技术与硬件的同时买卖;而在发达国家之间,很大程度上只有纯技术买卖。
本文对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融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代科技革命的出现使得各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同时,生产融合使得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对于产品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变化也产生了影响。在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融合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开始向逐渐技术化,技术的占比增加,这又对学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强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对于我国来说,在新时代除了要全力提升科技水平外,还应当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国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