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民政局,河北唐山 063000)
自“全民阅读工程”开展以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14年至2019年,全民阅读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进行大力推广,但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目前在全面阅读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仍不甚理想,在国民阅读方面我们与欧美国家乃至韩国、日本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为此,我们尝试从反向入手,借由分析影响全民阅读推广的制约因素,来找到有效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合理途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广泛开展“知识工程”,旨在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提升图书馆事业的质量,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标志着全民阅读上升到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层面,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自1999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即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截至2019年共发布了调查报告16次。该项目作为一项基础性、连续性的国家工程,以全面、准确地观测我国国民阅读的发展趋势与现状为目的,为更好地了解国民阅读情况和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数据。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举办了首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并将每年的12月确定为“全民读书月”,以大力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如北京的北京图书节、北京阅读季,河北的以阅读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七进”活动为主要切入点的河北省全民读书月,广东省的“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等等。
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出现在了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全民阅读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此开始,倡导全民阅读在2014至2019年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次未落,充分体现出了政府对全民阅读事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虽然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阅读本身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3%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1.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但我国的全民阅读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却差强人意。从2008年以来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虽逐年上升,但2017年也仅为59.1%(2018年为59%),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2018年仅为4.67本(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比日本人均年阅读11本书,韩国9本,美国7本,法国8本(见《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19日12版《书,还要读得更多些》),差距十分明显。
对此,笔者也是深有感触。笔者在行政机关工作,2017年,在单位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为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笔者参与筹建了机关图书室,成立了机关读书会,并举办了多场读书沙龙活动。然而,图书室开放2年多来,图书借阅一直不太活跃,大家对参与读书沙龙活动也不是很积极,总体而言机关的阅读氛围不容乐观。
作为单位图书室的兼职管理员,通过图书室建成2年多来的观察和对本单位机关干部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调查时,所有人都认同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提升途径,有80%以上的人称自觉喜欢把阅读作为一种充实知识的方式,而事实是真正到图书室来借阅过图书的人不足50%,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仅仅来借过一、两次。
在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机关干部群体中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如果扩大到全体国民的范围,这个数据会更加难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吊诡现象的出现呢?我们认为,应该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
(1)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对读书氛围的破坏尚难以完全修复。十年浩劫期间,在红卫兵组织的“破四旧、立四新”中,无数的书籍和历史文物一起作为四旧的代表被人为损毁,同时图书出版工作也几乎陷入停顿之中,形成了“文革书荒”。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即便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侥幸残存下来的书籍,也不免让人谈虎色变,避而远之。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虽仍然存在,但现实却是大家的文化生活被迫单一化,个性被抹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样板戏”的出现。同时,文革也对教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考试交白卷成为了英雄,高考取消,这也导致了人们在知识文化方面自我认同的迷失。最严重的影响还在于,由此所产生的文化断层,使得阅读开始与民众生活脱离,读书氛围终于被破坏殆尽。
(2)急功近利、利益为先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普遍盛行。近代以来,我国长期积贫积弱,普通民众的生活困苦不堪。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之后,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成为了我们最大的目标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经济虽然体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人均水平仍然不够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受此影响,急功近利、利益为先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仍普遍存在。实用主义心理之下,阅读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和享受,阅读自身的价值被忽略。能够驱动国人读书的,可能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而实现某种现实利益,比如获得文凭或某种职业资格,比如提高考试分数。因此,目前国人的阅读书籍许多和考试有关,和教辅读物有关。只要我们随便进入一家书店,看看书架上所陈列的都是哪类书籍,都会对此有一个直白的认识。这种情况下,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自然不足,阅读与心灵、与成长和品位渐行渐远。
(3)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有限。在我们就全民阅读问题对本单位机关干部开展小规模调查的过程中,当问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阅读量这么少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没时间”。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只是以此拿来当借口,但国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少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受城市中心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每天仅仅是浪费在上下班往返途中的时间都是非常可观的。有媒体报道,国人的工作时间在世界上最长,不仅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也远超发展中国家。2018年,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国人每天除去工作和睡觉以外的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相较而言,英、德、美等国则大约为5小时左右。
(4)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一方面,我们的休闲时间实在少的可怜,另一方面,即便是这点有限的休闲时间,也正在迅速被手机、网络所占据。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沉湎于其中难以自拔,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大街上、地铁公交上、餐馆里甚至是在会场中,抬眼四望,见到最多的永远是“低头族”。微信、微博、吃鸡等游戏、抖音等小视频,吞噬了我们太多的时间。伴随着智能手机产生的还有数字化阅读的问题。数字化阅读也是阅读,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也要看到,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在数字化阅读中,碎片化阅读占据着很大比例,而碎片化阅读存在着先天的弊端,即容易以走马观花取代深度系统的学习思考,并不能拉近人与知识的距离,反而使得文化积累和传承成为问题。另外,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的人群中存在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的现象。这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利用网络和手机进行的阅读是低层次的,不具备社会文化意义,如果不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将容易成为低俗文学的温床,无助于国民阅读水平的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引导国民认同阅读价值,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阅读,可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增广见闻,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可以交流思想、反思社会、教化人心。我们要大力颂扬阅读的价值,在社会的普遍浸染中引导国民认同阅读的文化价值,引导社会向有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方向发展,避免功利主义的诱导,使阅读本身成为一种超越狭隘个体利益与考虑的价值关怀,让国民真正从参与阅读中感受到自我满足,找回读书的乐趣。
(2)要引导国民学会正确阅读,提高国民阅读效率。与文革时期的书荒不同,在出版和阅读重获自由之后,民众最大的困扰由无书可读变成了面对着海量的图书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无从着手,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从天文数字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本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积极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主动向民众推送阅读信息,推荐优质图书,制定各种类型的阅读指导书目,为民众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解决“不知道该读什么”的问题,提高国民的阅读效率。
(3)要做好阅读相关配套服务,为国民阅读提供便利。目前,保障全民阅读的硬件建设仍然有待提高。图书馆等公共阅读设施的总量虽然在迅速增加,但相比巨大的人口数量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因此,还要继续加大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的建设力度,为国民营造更加便利的阅读环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下民众的多元化需求和灵活的生活方式,通过开设更多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在飞机场和地铁站设立无人图书馆,在高铁和普通列车上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书籍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为民众的阅读提供支持。
(4)要从儿童阅读抓起,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我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国外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15岁之前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那么终其一生都将难以改变。现实则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之下,在没完没了的作业和一个接一个的补习班的轰炸之下,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因此,政府、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行动起来,政府要加强引导并提供优质的少儿阅读资源,学校要还学生阅读时间加强阅读指导,父母要做好陪伴阅读,在可塑性较强的孩童时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良好阅读习惯。
要真正达成全民阅读、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美好目标,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正如同当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一样,虽然过程中难免会有曲折,但我们怀抱希望,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