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所谓“三大教育”,是指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以爱国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为核心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具体来讲,“爱国主义”是倡导大学生树立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意识,做一名“有使命、敢担当”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劳动教育是指对在校的大一新生推行为其一年的“清早起、扫庭院”的校园卫生清洁活动教育,从劳动中教育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树立对父母、师长、社会、国家的陪伴、养育教育等情操的理性成长和发展,现阶段我校已经把感恩教育正式纳入思政教育课的教育内容,以期塑造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懂感恩的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1)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王广亚博士提出的“三大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既涵盖了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和塑造,又涵盖了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同时还包含了对大学生个人劳动素质的锻炼和培育,与以往其他高校单纯提出的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相比,具有内容多样性的特点。
(2)教育形式多元化。我校开展的“三大教育”活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现状。比如,我校对大一新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劳动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周”活动;开展以“爱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摄影展、绘画展、电影展等活动;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打电话等主题教育活动。
(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及普及性。我校开展的“三大教育”具有广泛性、普及性的特征。我校每天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每天举行升国旗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政教育周”活动,全面实现在校生全部接受“三大教育”活动。
(4)“三大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我校开展的“三大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符合我国倡导的当代青年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感恩教育符合我国传统美德中“孝道”的精神旨要,劳动教育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过硬的时代要求,因此可以说我校开展的“三大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3.1 “三大教育”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王广亚博士提出的“三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新形态背景下的重要体现,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传递形式,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时代特征。新形态背景下不断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合格的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重要教育形式。新形态背景下继续加强对当大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培育思想情操高尚、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是继续弘扬以“孝道”为主旨的中华名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趋势。新形态背景下继续推进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期大学生“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传承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永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是锻炼和培养新时代合格青年的必然选择。因此,新形态背景下进一步发扬和推广王广亚博士的“三大教育”理论对于高校青年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3.2 新形态背景下“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新形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收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蚀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更加严峻,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三大教育”是抵御“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的迫切需求。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身体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具有冲动性、片面性、极端性的心理行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三大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抵御西方思想侵蚀的现实要求。因此,新形态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三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1.3.3 新形态背景下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加强对学生“三大教育”的培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三大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加强对大学生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爱国教育倡导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三大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指加强对大学生的“孝道”培育,培养大学生的“德”育,加强大学生与父母、师长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大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指培育大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能力。新形态背景下加强和落实“三大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现实需要,是培育综合素质强、专业素质硬的大学生的重要途径。
1.3.4 新形态背景下高校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体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新形态背景下培养思想健康、体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三大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恩教育及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各项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和素质是新形态背景下高校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提高自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自建校以来,严格落实、遵循创办人王广亚先生提出的“三大教育”理论,全面培育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在践行“三大教育”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我校在践行“三大教育”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这里之所以说,王广亚博士提出的“三大教育”理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是因为“三大教育”强调和注重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劳动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都是学生从课本中无法学到的,同时也是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大学生在校四年通过这种深入人心的教育,在增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2)提高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及学生的就业率。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建立一所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提出的“三大教育”的理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校内外大型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无形中是对学校的一种有力宣传。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特色的教育,使得升达学院在同类高校中出类拔萃,在考生中具有较强的信誉度和认可度。
(3)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离家父母怀抱的学生,步入高校的大门,就需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处理各种关系,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广亚博士提出的“三大教育”理论,提出对入校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及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
(1)学生对“三大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之所以说学生对“三大教育”理论的认识存在一定片面性,主要是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片面。
(2)教育形式单薄,不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当前我校“三大教育”劳动教育主要开展模式主要体现在日常卫生打扫卫生等方面,在实践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单薄性,缺乏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劳动教育中这种单纯通过劳动等机械性的活动割裂了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高校单纯依靠这种单一、简单的劳动活动是无法吸引学生长时间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来;新形态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多元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模式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则能够更有效的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效率。
(3)学生接受“三大教育”活动的功利化心理。据调查发现,我校75.3%的学生在接受“三大教育”活动时呈现出功利化的特点。很多学生过分强调“三大教育”的外在价值,比如把劳动教育和每年的评优、评先、评奖、评助等挂钩。这些现象都恰巧说明了师生在实践“三大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教育本身的内在育人价值,更多的希望通过“三大教育”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从侧面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淡化的现状,同时更说明了我国高校全面推行“三大教育”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水平的现实需要。
(1)高校思政教育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之所以说,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思政教育课的课堂教育内容陈旧、观念过于老化,与当代大学生追求新颖、创新、多元的文化价值不协调。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思政老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直接念教材,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他们认为现在的思政课没有开课的必要。第二,思政教育者孤立了意识形态教育,仅仅在思政课上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导致单科零散作战,无法高效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2)高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新形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这一群体具有“易感性”,所谓易感性是指他们很容易受其他言论、思想等感染和影响。新形态背景下的高校青年所生活的环境正是全球化不断加深,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快速变革的时期,他们普遍寻求快速变化与新鲜感并且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面对一些繁杂的思想或者不正确的诱导时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决定从而酿成大错。所以这一时期的高校青年如若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很容易剑走偏锋,在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发生重大的错误。
新形态背景下的大学生从年龄上划分多属于90后,00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呈现出较强的“易感性”。所谓易感性是指学生容易受到其他言论、思想等的影响和诱导。但是学生自身不成熟性和判断是非能力的缺乏性,导致大学生在践行“三大教育”活动中存在片面性、功利性的现象。再加上新形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收到父母、祖父母等长辈的庇护和偏袒,缺乏从事劳动活动的能力,对父母长辈缺乏感恩之心等情形也是造成“三大教育”在践行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全球化的影响。新形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当前情形下,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各国间的文化、经济、教育活动日趋频繁,因此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这就为思想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期的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2)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充分反映和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够极大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这种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容易给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不利于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和形成。
(3)信息全球化的影响。新形态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出及时性、多元化、广泛性的特点。新媒体时代下,自媒体逐渐衍生,这就造成自媒体人更加自由、不受约束的发表言论,各种信息超地域传播使得多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在网上畅通无阻,90后,00后的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大学生本身的“易感性”,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侵蚀。
改善“三大教育”的培育现状,解决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青年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有效弘扬,我们从学校、政府、个人、家庭和大众媒体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应发挥教育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重要职能作用;高校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授课时应紧扣时代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寓教于乐,不断丰富和多元化教育模式。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如何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项中,有43.6%的学生选择了“组织观看优秀爱国影视剧,学唱爱国歌曲,阅读爱国书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比单纯的教条主义更为被广大学生接受,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爱国主义教育不流于形式和表面。其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形式的新媒体传播媒介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转发爱国主义教育小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图片以及歌曲、文章等能够呈现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的重要场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时代青年,首先,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做一名时代青年;其次,青年学生更应该将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动转化为爱国主义行为。新形态背景下,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时代青年,应该积极主动的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意识和个人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并把这种爱国主义思想不断转化为爱国主义行为。优化青年爱国主义行为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塑造和提高个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水平。第二,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和应用能力;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全的体魄才能为祖国的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和才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生“三大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属于言传身教,孩子通过父母工作、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父母的行为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三大教育”,就需要家长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和孩子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及劳动教育相关的问题时,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形态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形态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渠道;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更加深远和广泛。新媒体传播具有快捷性、及时性、广泛性、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和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三大教育”,将新媒体传播与“三大教育”紧密集合提高“三大教育”的广度及效率。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能够更有效的在大学生中推广和实施“三大教育”。但是,网络平台具有信息量较大、内容复杂的特性,但是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更有利于“三大教育”的推广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