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9-11-13 05:51金恩斯别克哈布亚库尔曼别克捕扎拜赛力克波力阿勒泰汗古丽加依娜提阿木尔汗
报刊精萃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科少数民族教师

金恩斯别克·哈布亚;库尔曼别克·捕扎拜;赛力克波力·阿勒泰汗;古丽加依娜提·阿木尔汗

新疆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一、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多年来受地域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历史变革的影响,在基础教学上已经落后很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各项教学资源欠缺,教学条件有限,因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不强,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牢靠。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理科学习的兴趣愈加减弱,不少人视理科知识为学习难点,本能地认为理科学习乏味枯燥,且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未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所存在的这种现象,一时间对理科教师的教学造成了较大的困惑,若在理科教学课堂上,教学氛围始终僵化不活,学生的学习也必然出现更为严重的整体滑坡或两极分化倾向。因此,人们对此给予广泛地关注,并努力加强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的提高策略,意求有效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理科教学获得更理想的有效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在理科学习方面差异化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的理科理论素质较低,无法有效完成自主学习,理科教学难以得到更好地全面提升发展。多年来,本地优质生源大量外流,让学校与社会不得不深度思考和研究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其中,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探讨研究之重点。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长久大计,新一轮课改为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少数民族的初中阶段积极实施新的理科课程改革,将阶段性实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各种目标与任务,即可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坚忍意志、求是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本研究通过灵活探讨提升理科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扩大教学影响力、推动课改方面意义重大。

(2)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少数民族与汉族地区的学生从小所接触到的文化体系有所不同,因而不同民族的学生对事物均保留有独特的认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初中阶段变得难以适应,顿感无力学习,特别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对理科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理科学习兴趣,将激发学生的更多潜能与动力,从而能够在理科学习上变得积极上进。

(3)铺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受我国政府的积极政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改观,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因受历史时期的影响,各领域建设动能还有待加强。对教育事业而言,加强对学习兴趣的提升研究,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持续优化教学,将为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优质人才,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

(4)优化解决现有各类负面现象。当前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风气,特别是对理科学习没有兴趣可言;学校教育方面还存在让学生家长或社会公众不满意之处。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已经存在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中的学习陋习将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各方将全力以赴促进负面现象的消除。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本研究主张通过以下几项策略来提升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

(一)教师引导策略

首先,教师应融洽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初中生对理科课程的排斥原因中教师角色影响占居首位。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掌握少数民族的信仰与习俗,主动开展后进生的学习辅导,要保持真诚之心对待学生,让初中生在内心建立信任感与亲切感后,学生很大程度上会愿意在学科中努力学习。

其次,教师的引导要注重表情与语言的应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主体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合作者,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的交流语言与表情应该准确到位。通过调查研究,教师在理科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的表情与语言要求有:保持亲切的微笑、保持自然认真的态度、保持鼓励肯定的眼神,保持鼓励性话语,保持客观评价性话语,活用情感类话语。

第三,教师的教学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始终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理解其水平现状,并努力提出建设性培养理科素质、增强理科兴趣的方案。第一,保持对教材课本的灵活应用,如在数学课本所出现的各种概念、公式、符号等重点和难点,可以适当地进行打乱教学,诸如十字相乘与分组分解等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关系等内容可不列入讲解范围。教师要对不同章节中的具体概念进行难易排列,要综合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授课。第二,要主动开展学生自主自发性学习。理科教学中不应该强调所有学生采取同一要求,而是要在教学内容、训练内容中增加阶层性与多样性,同时还应融入更多的趣味性,要在寓教于乐中为学生传递理科知识。教师可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宜自身的学习模式,从而为积极学习创造更多基础保障。

第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典型学法。少数民族初中班总有不小比例的学生无法取得理科学习的好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不适应。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要体现在学法的总结和传播上。本课题研究认为,教师应坚持首重培养学生观念,次重强化指导学法。一是教学生科学设问。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才能在思考和解决中有所收获。教师应坚持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找准问题的发散点与集中点,让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得到满足。二是教学

生积极参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知识架构,健全数学思想,树立良好个人。三是教学生开展错题反思。错题是学生掌握理科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料,能够快速定位自己的学习缺陷与漏洞,强化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的方法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有效性。

(二)小发明激发策略

课题研究中发现,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对理科学习的兴趣将影响他们对理科课程的关注与投入。兴趣足则精力更集中,学习更忘我,思考和解决问题更有效率。对于理科的兴趣培养,课题组积极推荐加强小发明、小制作激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手上的废旧教学器材进行重新改造为新的教学工具,并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无论是课上或是课下,都要适当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从中挖掘创造发明的灵感,从而在动手活动中将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手工发明制作中。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根据不同的图形来设计美丽的图案,学生通过对线、面、体等物品进行平移、翻转、对折以及轴对称变换等处理,就得到风格各异、亮点突出的图案小发明,从中学生掌握了有关图形变化处理的不同方式。如在物理课“光的传播”单元教学中,若教师仅仅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理论告知学生,学生也许能够快速记忆信息,但也仅仅限于完成对文字字面意义的理解,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的探讨,就可能变得无从下手。为了强调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都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有关联,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制作小发明、小制作来帮助大家提升知识的理解度。一些学生在家中找来简单常见的塑料管,用美工刀截成三四段后,用胶水将平面镜固定在了不同塑料管的对接处,从而自制出潜望镜。这一小发明灵活地应用了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等原理。也有一些学生将手电筒的光束照射透过分布有少量粉笔灰的鱼缸水后,可以直接地看到有一束光在水中穿过,向大家证实了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正是由于学生参与动手制作完成了各种有益的小发明,他们能够在高涨的兴趣中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学到了各种有用的物理学科知识。

(三)评价促进策略

教学有效性需要通过一定机制的教学评价的激励,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毫无疑问,学生在课上课下的每一次表现,都希望获得周围关注者的肯定与好评,更希望听到来自于老师、同学的欣赏与认可,如此便可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可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后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可以多揣摩学生的心理诉求和个体需求,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有效评价,让获得成功的学生在掌声等氛围中,得到更有效果的激励,并随之转化为未来接受物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动力。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评价总结中可适当加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为学生的探究思考打造更加开放的载体,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完成总结推理与说明。教学实践证实,教学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上与课下参与理科学习的热情,有效规范和调整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对学生促进作用明显。

四、课题研究与实践效果

(一)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本校超八成的少数民族初中班学生已经体会到理科学习并没有曾经以为的那么枯燥乏味,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不同学科的好感正在提升。

(二)有效增强了对理科知识与生活实践问题的理解。理科课程的知识点体系庞杂,数理化在内的各门学科均与日常生活有了紧密的联系,人们常常能够在生活中直观看到各种生动的理科现象,并在抽象分析中找到理论研究的概念与特征,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理科知识的全面掌握。

(三)改善了学生学习习惯,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手段的转变,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趋于平等。很多学生不再为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感到忧虑,放开身心投入到主动学习中,积极开展了互助、探究、合作式小组讨论,在理科学习的预习阶段能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积极发问,参与教学,课下针对练习错题认真总结,加强专项分层的练习成果,学生学习习惯得到了改善,成绩有了重大突破,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四)巩固了教师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期间,教师们勤勉教学,认真科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得教学与科研水平新上一个台阶。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新的改变,一方面更加注重在少数民族初中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现代教学,另一方面努力发展理科课堂教学技巧性与艺术性,让课堂氛围永远保持融洽和谐。

五、思考与建议

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别,初中班学生对理科学习兴趣不足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教师应坚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的考验,灵活应用更多的策略来提高学习兴趣。

本次课题研究成员还有阿扎提·土热阿热汗、祝红云、刘晓军、王艳琴、古丽巴合提·乌拉孜汗、沙哈提汗·巴合提汗、达刊·马克斯、多合得尔·阿克坦、古丽加孜·沙买提、王亚敏、马晓娟、普辉玲、于淑娟、哈啦哈西·哈尔阿帕、周莲花、努尔巴哈特·乌尼尔汗,仍有需要努力和深入探索之处。在提高兴趣的同时,如何能够确保学生获取最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知识信息,如何降低在学习中的错误率,如何加强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的有效性,还有待课题的持续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理科少数民族教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少数民族的服装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文科十里柔情,理科一朝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