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

2019-11-12 01:58阮晓琳张珊珊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阮晓琳 张珊珊

【摘 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使用了头抱菌素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导致头抱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过敏史、过敏体质、年龄、情绪、饮食习惯、药后饮酒等。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泌尿系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病床中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头抱菌素类药物的禁忌症以及适应证,掌握配伍禁忌以及应用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一直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这种药物的优点为广谱抗菌、杀菌能力强、疗效好等,和其他药物比较,很少产生过敏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近年来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并且这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不断升高,致使滥用药物的问题层出不穷,直接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升高。[1]本研究深入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不断提升药物的应用安全性,不断提高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资料,一共有患者1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6例,女性患者有64例。患者的年龄为33-71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3±18.5)岁。这些患者以前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没有发生过敏情况。

1.2方法 由患者所在科室医师汇总上报不良反应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所使用的头孢类药物名称、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分析饮食、心理及身体状况等自身因素是否影响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抱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本次研究中,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布情况如下:年龄大于60岁46例(35.38%),年龄小于60岁24例(18.46%);男性66例(50.77%),女性64例(49.23%);饮食习惯规律25例(19.23%),饮食习惯不规律40例(30.77%);药后饮酒77例(59.23%),药后不饮酒24例(18.46%);过敏体质101例(77.69%),非过敏体质29例(22.31%);有過敏史103例(79.23%),无过敏史27例(20.77%);情绪稳定28例(21.54%),情绪不稳定102例(78.46%);环境优33例25.38),环境差36例(27.69%)经分析,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过敏史、过敏体质、年龄、情绪、饮食习惯、药后饮酒等,而性别、环境不是其危险因素。

2.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本次研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如下:过敏反应60例(46.15%),消化道不良反应37例(28.46%),泌尿系不良反应19例(14.6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8例(6.1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例(3.08%),其他2例(1.54%)。

3 结论

大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多为变态反应与泌尿系统反应。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不同患者自身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导致其对相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2]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变态反应例数远远多于无过敏体质患者,充分验证了个体差异与变态反应的因果关系。当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哮喘、皮疹等临床症状时,可以判断其对于该类头孢药物过敏,需及时采取停药治疗措施,如不及时处置,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等危重表现。[3]患者不遵从医嘱,饮食不注意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亦较多。如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需要禁酒,部分患者不遵医嘱,在服药过程中饮酒,导致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有学者研究显示,患者用药期间饮酒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存在甲硫四氮唑侧链,患者饮酒后,减弱了乙醛脱氢酶活跃程度,使得患者体内乙醛浓度增高,影响药物的半衰期与代谢,另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双硫仑”效应,将严重影响肝肾功能异常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药物代谢作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程度加剧,重者危及生命,故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需要在用药之前加以预防。下面笔者来分析其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第一,临床医师在用药之前先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并给患者做药敏试验,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以及是否为过敏体质,在排除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再给药。第二,临床医师应熟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禁忌症、适应证,不误用或混合使用;并且要严格把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做到不过量使用。

综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及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态度与技能为患者服务,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情况的临床报告分析[J]. 陈劲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索[J]. 戎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风险预防机制探索[J]. 张丽萍,张达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4)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