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当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9-11-12 08:34赵亚洲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

赵亚洲

【摘 要】目的:分析研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60%,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比较NIHSS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1周、2周时,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比较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1周、2周时,研究组hs-CRP、TNF-α、IL-8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0%,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值的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

临床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则为急性脑梗死,因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生活方式变化,发病率逐年攀升,致残率和病死率更高,大约50-75%的患者会残留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不仅患者家庭需承受较大负担,社会压力也增大。病理学表明[1],脑梗死病灶包含附近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域组成,中心坏死部位缺血严重,其功能完全丧失,但缺血半暗带仍有存活神经元,所以,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为逆转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目前,已有研究明确证实[2],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突出。为此,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重点讨论依达拉奉药物治疗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接受MRI、CT等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②均为首次发病;③瘫痪肢体肌力≤4级;④病程时间<72h;⑤患者与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此次诊治。排出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大面积脑梗死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无法配合治疗者;⑤合并肺部感染等疾病者。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78岁,平均为(65.8±1.2)岁,基础疾病:12例高血压,12例高血脂,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1-79岁,平均为(65.9±1.1)岁,基础疾病:11例高血压,13例高血脂,7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水电解质稳定、降颅压、降血压、吸氧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依达拉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353,生产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0ml:30mg)治疗,30mg依达拉奉与生理盐水100ml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持续治疗2周。

1.3 指标判定

根据患者体征、症状等评估疗效,显效:无病残(0级),NIHSS评分降低≥46%;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病残为1-3级;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病残程度>3级,或持续恶化。

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ml,直至其凝固后,离心处理10min(转速为每分钟3000r),分离血清,将其放置在零下80℃环境中保存。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量表包含11个项目,评分越低越良好。

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如全身皮疹、梗塞性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60%,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

比较NIHSS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1周、2周时,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2。

2.3 血清炎性因子

比较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1周、2周时,研究组hs-CRP、TNF-α、IL-8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0%,数据差异较小(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疾病脑梗死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医疗技术逐步发展,疾病预后不断改善。脑梗死疾病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已成为医学界研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证实,急性炎性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作用较大,血清IL-8、hs-CRP、TNF-α为主要炎性因子[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疗效、血清炎性因子、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优势。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3-6h内,梗死位置会出现缺血性坏死,病灶中心位置会发生缺血半暗带,发生缺血再灌注,出现大量自由基,如羟自由基、脂溶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4]。此类自由基会导致蛋白质、脂质、核酸过氧化,损伤细胞。自由基介导造成恶性缺血性级联反应,加重损害脑细胞[5-6]。急性脑梗死疾病预后与自由基毒性存在密切关系,确保自由基清除良好,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疾病预后意义较大。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强[7-8],清除自由基,可显著缓解血管内皮损伤,提升细胞耐缺氧功能,并对缺血性脑水肿发生和神经元凋亡有抑制作用,梗阻面积小,保护神经功能。且已有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疾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其疗效突出。综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高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值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1):51-54.

[2]Shang H, Cui D, Yang D. Th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Improves Neurologic Function and Perihematomal Glucose Metabolism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Journal of Stroke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15, 24(1):215-222.

[3]吴锦英,李欣明,冯兵,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621-623.

[4]王一沙,赵丽嶶,郭婉姝.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9):541-543.

[5]仇晨峰,冯学问,吴伟林.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19-1321.

[6]任全维,刘瑞珍.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5(7):842-845.

[7]赵蕊,张桂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15-116.

[8]王妍,许能贵,曹月红.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医药导报,2016,35(7):780-788.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