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12 12:24柳红娟徐凌忠庞建美李宏生栾晓嵘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意愿山东省

柳红娟 徐凌忠 庞建美 李宏生 栾晓嵘

【提 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6997例老年人,以Anderson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倾向、使能、需求三类因素分层纳入模型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山东省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分别为89.1%、2.7%和8.2%;模型1~3的χ2值和决定系数R2均逐步增大;女性、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目前有工作或退休金、收入水平高、城镇、东部地区、生活自理能力差、孤独感强烈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P<0.05)。结论 家庭养老是山东省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养老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除加强家庭养老的作用外,还应根据老年人差异合理配置养老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1]。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30%,我国的养老服务将面临严峻挑战。1994年,山东省比全国早五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37.3万人,占总人口的2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表明山东省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2],凸显了山东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快速发展态势。此外,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群体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将逐渐增加。为更好地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探讨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山东省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制订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7年8月“山东省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本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户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人均GDP水平体现)和地理位置(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抽取3个地级市,共有3个县(市)和3个区、18个乡镇(街道)、108个村(居)。本次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中随机抽取50户,应调查5400户(6×3×6×50)。该调查由3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相关专业研究生组成。课题负责人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工作,两位老师全程参与、负责质控等工作。本次实际调查5649户,有效问卷5643份,共计7070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由于73名老年人没有选择任何一种养老方式,最终样本量为6997。

2.研究工具

养老方式是本研究的主要分析变量,作为因变量。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本研究基于Anderson行为模型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1)倾向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

(2)使能因素:居住方式、婚姻状况、居住地、地区分布、年收入、医保方式;

(3)需求因素:①客观需求:是否慢性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测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该量表共14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自己完全可以做;有些困难;需要帮助;根本无法做。评定结果:得分为14分表示完全正常,≥15分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ɑ系数为0.931;

②主观需求: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孤独感。采用单条目评价老年人的孤独感:“我感到孤独”,四种选择: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单条目与多条目孤独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度相关[3-4]。

3.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不同特征老年人对养老意愿的影响分析;本研究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统称为广义的社会化养老,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倾向、使能、需求三类因素分层纳入模型,分析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结 果

1.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

在6997名老年人中,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89.1%,2.7%和8.2%。结果表明,家庭养老是山东省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其次是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新型的养老方式,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具体见表1。

2.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居住地、地区分布、年收入、医保方式、自评经济状况、ADL在不同养老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居住方式、婚姻状况、自评健康和是否慢性病在不同养老方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基于Anderson理论模型,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方式为因变量,将表1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模型,其中倾向因素纳入模型1,使能因素纳入模型2,需求因素纳入模型3。模型1至模型3的值和决定系数R2逐步增大,表明随着影响因素的引入,模型解释力和拟合优度均呈现出较好的趋势。具体见表2:

续表1

表2 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模型1引入倾向因素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目前的就业状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女性老年人相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相比,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即文化程度越高,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在目前职业状态中,与无业老年人相比,有工作和退休金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

模型2引入使能因素,在模型1中显著的变量仍显著且保持同向,表明模型1较稳定,纳入的变量较合理。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与西部地区老年人相比,东部地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而西部与中部地区没有统计学意义;以>16800元为参考,≤5700元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而医保方式不显著。

模型3引入需求因素,倾向因素和使能因素与模型2结果基本一致,医保方式依然没有显著性。被纳入的3个变量均通过了95%以上置信区间的检验,与自评经济不富裕的老年人相比,自评富裕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与“从不”或“很少”孤独的老年人相比,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随着ADL的下降,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化养老方式,如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作为新型的养老方式正逐渐兴起。但由于城乡、区域差异等原因,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有所不同。本研究借鉴Anderson理论模型,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了分析。

1.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在本研究中,家庭养老以89.1%的比例在三类养老方式中占绝对优势,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5-7]一致。家庭养老是山东省绝大多数老人的首选,可能与山东省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老年人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关。尽管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实际的养老方式选择,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因此,家庭和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既要发挥社会化养老的功能,又要尊重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解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相关部门在提升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加大对社会化养老的宣传,提高社会化养老在老年人中的知晓率,有效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

2.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1)Anderson 行为模型在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的分析

本研究以Anderson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对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能较好反映个体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可考虑依据该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类指导。但是,本研究的模型验证人群仅局限于山东省老年人,其推广性需要更多的研究作为支撑。

(2)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

①倾向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目前有工作或退休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的可能性越大[5,8-10],一方面,低年龄段老年人思想开明;文化程度反映了老年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对生活方式选择的自主性,对其接受度就越高。另一方面,有工作或退休金为老人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了经济保障,对社会化养老的认可度更高,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有偿性服务,没有工作的老年人担心不能支付高昂的服务费用。随着代际更替,未来老年人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养老的响应度将会越来越高,其潜在需求也会增加。

②使能因素

与之前的研究不同[11],本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可能的原因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农村老年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孝”的思想观念深入老年人心[12]。另外,不同地区之间的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养老政策不同造成的。因此,不同地区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养老规划。与之前的研究结果[13-14]一致,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疾病或需要他人照顾时对经济支付能力的考虑,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西部地区),尽管身患疾病、活动受限,但因经济拮据却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

③需求因素

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身心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都有影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6,15-16],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寻求专业人员照护的同时,又减轻子女负担;而孤独感强烈的老年人,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充实感,更愿意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方式[10]。因此,社区服务人员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应该注重其心理护理。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同[17],本研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入户调查和社区服务中心面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者积极性高,且身体状况良好,老年人虽然有慢性疾病,但其症状较轻,对日常生活活动影响较小,因此未发现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另外,自评经济富裕的老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从另一方面验证了经济状况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重要意义。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家庭养老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这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决定的。而在家庭养老资源不断匮乏、代际更替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将成为家庭养老的外延而被多数人所接受。经济状况、城乡差异、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密切相关。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借鉴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有经济能力的中年时期以投保方式减轻老年时期选择社会化养老的经济负担。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存在差异,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域养老规划。养老服务建设中,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社会化意愿山东省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山东省即墨市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