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敏 2 文公胜
1 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海瀛小学 2 四川省筠连县希望小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包含着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指向,它不仅是让小学的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由简单单一的体能机械化训练转变为多元化的身体素养锻炼,而且还让小学体育教学的内涵实现了“质”的变化,完成了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机接轨。本文拟从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小学体育具体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改变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从而优化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是体育知识的具体化和综合化。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运动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健身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整合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是教师在教学中确定学科的课程标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的质量评价的标准和依据,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基本的技能体系。
体育专业技能主要是指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体育活动的熟练程度。体育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往往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初步掌握动作——学习技术动作(模仿-学习-理解)——技术动作成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某些专业技能完善过程中会受到阻碍,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提升自我。如跳双飞的教学内容较为困难,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技术动作。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层次化教学,首先利用甩绳让学生感受此项运动的乐趣,再逐步增加难度。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小教师”,让他们一对一指导其它同学。整体来看,体育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完善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重要体现。
体育意识指的是人脑中所特有的对体育以及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人没有天生的体育意识,我们的体育意识都是在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在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锻炼下逐步形成的。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便会对人的各项体育活动产生影响,并在不断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增强。对于学生来讲,广播体操和跑步是他们在学校中需要每天练习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运动所带来的好处,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体育意识。学生的体育意识一旦形成,便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有的体育意识还会融入到学生的人格之中。但是,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在体育意识形成的最初阶段,由于其态度系统尚未稳固,因而极易因为新情况、新知识以及新经验的出现而发生改变。以前滚翻教学为例,由于前滚翻这个体育运动本身较为枯燥,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了该动作技能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在结束课堂学习后,也不会再加以练习。随着新的学习知识的介入,以及日常练习的疏忽,学生所掌握的前滚翻技能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而相关体育技能的缺乏,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体育技能的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
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传统教学中“高分低能”的问题,目前的教育中在逐步强化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求各级各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本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加入基本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助力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强健的体魄是生活学习发展的基础,体育可以強国,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身体运动之余,开展文化知识小课堂,向学生普及我国体育文化的衍生和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体育精神。
体育核心素养中包括了正确的体育知识和基本的运用技能,体育是锻炼身体的活动,但是缺乏技巧、不正确的体育锻炼不仅无法强健体魄,还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所以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专业的技能训练。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知识的缺失,这已经成为阻碍体育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专门开设健康知识讲解和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如运动前必须热身、运动后不能喝冷水、投篮的技巧以及预防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办法等等,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健康知识理论框架,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一言蔽之,核心素养理念小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养的责任。新时期体育教学工作者自然应该深度解读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从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