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探寻民族文学的共性
——评吴道毅新著《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

2019-11-12 16:03周新民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共性沈从文

◆周新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民族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汉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之所以把汉族之外的55个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是因为相比较汉族来说,这些民族人口数量相对比较少,在生理、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但是,文化上独特性只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史。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在总体文化上,呈现出诸多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过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伴随着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程,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历经了岁月的风霜,共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道路,共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过,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常常被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所呈现的少数民族的历史、风情习俗、风物等吸引,也为了更加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上和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性,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而相对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汉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上的共性。为了彰显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而忽视少数民族文学的共性的研究理路,自然无法全面、完整地描绘少数民族文学的本来面目。因此,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注重挖掘现代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民族文学文化上的共同性,力求纠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偏差”。

吴道毅教授的《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就是这样一部纠偏之作。吴道毅多年来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在南方民族文学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不少前期成果,曾出版过《南方民族作家文学创作论》《当代湖北民族作家文学研究》等著作。《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是一部南方民族文学研究的集大成式的著作,该著着力研究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的思想意蕴的复杂性。《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借鉴话语理论,将现代南方民族文学的思想意蕴归结为诸种主题话语。该著所涉及的主题话语主要有启蒙话语、民族话语、传统话语、阶级话语、救亡话语、主流话语、先锋话语、女性话语、生态话语等多种类型。从上述所列举的话语类型来看,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与20世纪汉民族文学话语类型有着一致性。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中国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样,在建构多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上,有着一致的历史命运。因此,吴道毅始终把南方民族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现代历史勾连在一起,从南方民族文学的书写中,寻觅南方民族文学与时代大潮一起起伏的历史脉络,以此建构起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生成的历史共因。这样的研究理路,能产生发人所未发的洞见。例如,沈从文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吴道毅却能别开生面,紧扣沈从文苗族身份,论述了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价值、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小说丰富的民族话语,这种切入沈从文小说研究的理路,发掘了沈从文小说所鲜为人阐发的思想内涵。现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1930—1940年的救亡主题时,往往会忽视少数民族作家的身影。吴道毅却发现,彝族作家李乔、壮族作家华山的创作致力于救亡的文学书写,丰富了中国救亡文学主题的版图。而论及建国后的南方民族文学主题话语时,吴道毅始终把南方民族文学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视野来观察与研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吴道毅发现了南方民族作家在主题话语上的特征与内涵。吴道毅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头30年里,南方民族作家的书写,自觉地融入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书写了共和国建立的必然性,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性。而在现代化建设的近40年里,南方民族作家加入到现代性的书写行列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吴道毅在探寻南方民族文学与汉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性时,并非简单地局限于呈现南方民族文学在现实社会生活的书写上与汉民族文学的共同性,还从文化传统传承的角度来发现南方民族文学的价值。吴道毅认为,南方民族作家的创作,也着力于传承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如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传承了道家文化;回族作家白先勇的文学创作,常常流露出对于中华文化的深深眷恋与回望。总而言之,吴道毅从南方民族文学在回应现实社会生活、传承文化传统两个方面,发掘了南方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的共同性。吴道毅这种探究南方民族文学主题话语的方法,切中要害,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弊端,也避免了把南方民族文学同时代、历史、文化切割开来的片面性。

当然,作为研究南方民族文学的著作,也不会以南方民族文学书写的共性来抹杀其独有的个性。发现南方民族各个民族文学的个性,也是《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发现南方民族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性知识”,也是《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吴道毅从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等角度,发现了南方民族文学的独特个性。苗族作家沈从文、向本贵,藏族作家扎西达娃、阿来,佤族作家董秀英、袁智中,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哈尼族作家冷莎,土家族作家叶梅等,都进入到了吴道毅的研究视野。对于少数民族,例如苗族、土家族、藏族、佤族、回族、彝族、哈尼族等民族文学创作,吴道毅充分挖掘了少数民族自身的独特历史、独特的文化信仰与风俗习惯,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独有的自然风貌。应该说,对于少数民族文学所体现的民族独有“标示性”特征的发现,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吴道毅对于南方民族文学相对于汉民族文学的个性的关注,并不是抱着猎奇的态度来研究,也不是要呈现南方民族文学的奇特之处,而是以南方民族文学与汉民族的个性为表,共性为里的角度,来把握南方民族文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自然符合南方民族文学创作的实际,也体现了南方民族文学汇入中华民族文学创作大潮的历史实际。例如,对于1950—1979年的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吴道毅注意到了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复杂关系。民族话语是关注少数民族的命运、解释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阶级话语是叙述少数民族阶级压迫的话语。民族话语是相对汉民族而言属于少数民族的独特性,而阶级话语则是和汉民族文学共同的话语类型。吴道毅在把握民族话语时,并没有简单地割裂民族话语和阶级话语的关系,而是始终把握住民族话语为隐形、阶级话语为显形话语的基本原则,从二者共生、对话乃至相互渗透的角度出发,阐释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特征。吴道毅在阐释藏族作家扎西达娃、阿来,佤族作家董秀英等少数民族作家叙述本民族历史进程时,以现代中华民族的建构为基本视野,叙述了少数民族汇入到现代化历史洪流之中的曲折历史与艰难历程。吴道毅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少数民族自身历史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统摄在一起,深刻把握现代化话语为里,民族话语为表的研究理路。这种研究方法,很好地阐释了南方民族文学相对于汉民族文学的个性之内涵,又不失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学共性的途径。

相对于汉民族文学而言,南方民族文学的共性,包括其共性呈现方式,都被研究者注意到。但是,像《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这样系统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从历史长度来看,自1920年以来的南方民族文学,都被纳入到研究视野之中。著作分别从“20—40年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50—70年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新时期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三个阶段,阐释了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著作把苗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壮族、侗族、土家族、仫佬族、傣族、白族、回族、藏族等南方各个民族的文学创作都纳入到研究范围,论述的作家有百余位。所涉及的作家不仅有著名作家沈从文、白先勇、扎西达娃、阿来,也发现了马子华、李乔、李纳、吴琪拉达、普飞、孙健忠、李寒谷、牛相奎、木丽春、陆地、华山、韦其麟、黄勇刹、苗延秀、滕树嵩、袁仁琮、刘荣敏、萧离、司马军城、汪承栋、包玉堂、康朗英、康朗帅、岩峰、那加伦等作家。

总体看来,《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特质的著作。该著着眼于中华民族文学的现代性建构,阐释了南方民族文学的共性,并深刻地把握了南方民族文学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共性沈从文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