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 坦荡 博学 求实
——纪念老战友李一氓同志

2019-11-12 20:32宋任穷姬鹏飞
郭沫若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志工作

宋任穷 耿 飚 姬鹏飞

数月前,令人崇敬的老共产党人李一氓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氓同志投身革命事业65个春秋。他是我们党内已为数不多的大革命前入党的老同志之一。他从事过地下工作、军队工作、保卫工作、政权建设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和外事工作,是一位具有百折不挠、襟怀坦荡、博学多才、实事求是这样特色的老共产党人。他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地探索新事物,开阔新视野,提出新见解,总是紧跟时代前进。他以自强不息、无私无畏的坚定步伐,走完了作为一位彻底唯物主义者的一生。

一氓同志是我们的亲密的老战友。他的逝世,使我们不胜悲痛。他的业绩,值得纪念;他的品格,值得学习。

信念坚定 百折不挠

一氓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历经革命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在艰苦的征程中,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精力。

他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鼓舞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熏陶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合作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在上海读书,是一个政治上异常活跃的大学生。投笔从戎后,直接参加了1926年、1927年的大革命和南昌起义。由于他政治上坚定和颇有才华,在北伐时即先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在南昌起义中任参谋团秘书长。他没有被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大屠杀和南昌起义的失败所吓倒,在党的安排下,又秘室去上海从事更艰难的地下保卫工作,同时做文化工作。当时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常常坐在由他开着的小汽车里面开会。他曾将从苏联归国不久的赵毅敏(当时叫刘焜)当作弟弟,赵一曼(当时叫李一趟,又名李坤泰,后来在东北抗日战场壮烈牺牲)当作妹妹,加上自己的家属,组成一个临时家庭,掩护以中共中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名义召集的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个时期,他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为转移、保存党的重要力量做出了贡献。

1932年李一氓同志奉命去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在几次反“围剿”中,一氓同志历尽千辛万苦,为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于1962年重访瑞金后写的一首五律诗《叶坪老樟树》,抒发了他对当年斗争生活的缅怀:“屋后百年樟,盘虬散木香。随枝系战马,纵笔听寒螀。别久如亲故,感怀益劲苍。重来绵水老,难以纪流光。”

在长征路上,一氓同志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先后任特种营教导员、总政宣传部宣传科长。瑞金时的红军大学等四所红军学校在长征中曾改称干部团,团长陈赓,政治委员宋任穷;李一氓同志与徐特立、董必武、成仿吾、冯雪峰等同志一起,担任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政治教员。一、四方面军汇合后,恢复红军大学,原干部团易名,任穷仍当政委,一氓继续任教。一氓同志对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态度鲜明,批判坚决。他在长征途中,始终保持革命豪情和必胜信念。这充分体现在他于1936年写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纪实文章之中(收入50年代出版的《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这篇长文还为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撰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材料。

一氓同志到达陕北后,工作流动性大,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他先后担任由李富春等同志任书记的陕甘省委、陕甘宁省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长期间,经常远途跋涉,特别是有一段时间作为省委代表专管宁夏东北地区,成天骑马奔波,为筹集粮食、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等工作而不遗余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氓同志受党的委派,协助叶挺同志组建新四军,并担任新四军秘书长。皖南事变并未使他的斗志稍减。他脱出重围后,历经艰险,奔桂林,转香港,过上海,回到苏北新四军军部。1942年后相继担任淮海和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先后担任苏北区党委书记、苏皖边区政府主席。这个时期他风华正茂,政绩卓著,鹏飞与他接触的机会较多。淮海地区广大人民至今仍深深怀念着曾经为他们作出无私奉献的老领导李一氓同志。

新中国诞生以后,40年来李一氓同志将他的智慧和经验主要用于外事工作,1950年曾被任命为准备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为张闻天)。此后,无论是任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还是任驻缅甸大使和国务院外办副主任,都表现了他勇于开拓的特点。国家旅游局最初就是一氓同志倡议、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而设立的。“文革”期间,一氓同志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关押达6年之久,他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恢复工作之后在中联部的8年,他犹如获得第二次青春,壮心不已,同中联部其他领导同志密切配合,切实依靠广大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入调查研究,为发展我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他德高望重,从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成立时起,便被推选一直担任会长。他在1982年退居二线之后,鉴于他具有难得的博学多才,中央委以领导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重任,他则不顾80岁高龄,为此倾注了极大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开拓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局面。他的逝世,是古籍整理工作方面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一氓同志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贯穿着他的一生。

顾全大局 襟怀坦荡

一氓同志的最大特色,是胸怀坦荡。他顾全大局,能上能下;敢于负责,又善于纳谏;嫉恶如仇,待同志则十分宽厚;做事大胆果断,又能认错改错;为人刚直不阿,处事公允廉洁,从不宣扬自己,不摆老资格,却时时记着他人的功劳。一氓同志的这些高尚品德,有许许多多的事例。

从一氓同志的简历可知,他虽然是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同志,但是职务上上下下变动是很多的。对于组织上的安排,他总欣然接受,从无怨言,小平、陈毅同志曾经称赞他“很开明”、“不计较个人”。他在瑞金时期已身负国家保卫局部长的要职,而在长征途中则一度担任由团中央、妇联、工会和一些老同志组成的特种连指导员。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过苏皖边区政府主席,不到两年又去担任旅大区党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之后,职务变动也较多,但他总是愉快地在不同岗位上竭力奉献,做出成绩。

与一氓同志一道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敢于负责,颇有气魄。对上,他能直言不讳,不说违心话,勇于直接把自己的见解报告中央。对工作,雷厉风行,从不拖拉,而且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这是基于对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对党的托付毫不苟且。同时,他又一点也不专横,非常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包括资历比他浅得多、年龄比他轻得多的同志的哪怕一孔之见。大家称赞他从善如流,公道正派,可敬可亲,把他看作是一位既严格又宽厚的长者。与一氓同志共事,同志们总觉得工作起来痛快,思想受到启迪,问题解决及时,自己也得到提高。

一氓同志是真正做到嫉恶如仇的。他当年对张国焘是这样,对“四人帮”也是这样。他常常以幽默的讽刺鞭挞敌人。他在被“四人帮”关押期间,要他以自传形式写交代材料,规定了3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不准“丑表功”。他诙谐地说:“既然是受审查写的自传,这传自然就是‘供词’。供词是供认你有什么罪、你有什么错,当然不是要你供你有什么功,你有什么劳。所以它的第一条不准是有它的道理的。”一氓同志还对在“四人帮”淫威之下攀诬同志的人,予以应有的谴责;对于在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敢于声张正义。

一氓同志对于同志,对于战友,对于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的人,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临终前不久完成的长达30万字的回忆录中,无一处自我炫耀,但又借各种场合,以动人的笔触,高度赞扬那些他所熟悉的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他将自己1934年1月7日为纪念钱壮飞烈士以邓发名义写的、至今镌刻在瑞金纪念塔上的热情悲壮的赞诗,恭敬地抄录其中。这里不妨再举一件事。1948年夏天,胡愈之同志经过大连准备去河北平山找党中央。一氓同志同他谈起战争形势。胡愈之从军事形势和人心向背诸因素分析,认为解放战争胜利不需要两年,大概再有一年就行了。一氓同志听后“大为欣喜”,建议他“一定要把这个看法告诉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后来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11月14日以新华社评论名义发表的《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使用了这样的说法:“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至于在全国一切地方消灭反动势力,完成人民解放,则尚需较多的时间。”李一氓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作出这样振奋全国人心的科学预言,包括也吸收了胡愈之同志的意见。他称赞胡愈之同志对党的贡献。

一氓同志平日不苟言笑,但待人平易可亲,颇有风趣。许多职级不等的同志向他要毛笔字条幅,他总是欣然挥毫相赠。他的正直廉洁,传为美谈。他生前将自己多年收集、珍藏的古字画,捐献给国家。他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没有一个搞过特殊化,至今都是普通一员。一氓同志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从来是鄙视、抵制的。

一氓同志心胸坦荡,回忆录中对于自己在皖南事变时的教训,多次作自我批评,态度磊落。他作为见证人,无私无畏地澄清了“四人帮”采用移花接木手法所制造的所谓“伍豪”事件,为粉碎“四人帮”反对周总理这一罪恶阴谋立了大功。

一氓同志在他朴实无华的回忆录中,却把自己的整个革命历程说成“是很平庸的”。这是过谦之词,但这也再次证明了他严于律己的美德。

治学严谨 学识渊博

一氓同志年轻时便以党内、军内的才子著称。在他一生活动中,就文化领域而论,涉及过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和诗歌的翻译、古典诗词创作和校注、文学和书法艺术著述以及京剧、词典、版画、碑帖等方面的评论。古典诗词造诣尤深。他还就国际问题、哲学问题、历史问题、党建问题和经济问题写过不少专文。早在1939年《抗敌报》上发表的长篇论文《漫谈苏联红军向波兰进军》,立论正确,见解新颖,当时对于澄清思想认识曾起过重要影响。直至晚年,他还不断地对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潜心研究,并带领同志们写过一批很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他在建国后已经和即将出版的专著有《一氓题跋》、《花间集校》、《存在集》、《击楫集》、《续存在集》等。他早期主编过杂志《流沙》和《巴尔底山》,问世的译著有《马克思恩格斯合传》、《马克思论文选译》、《新俄诗选》等等。他的许多著述,尚待整理出版。

作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一氓同志有其特色。

他勤为学习,善于学习。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在戎马倥偬和公务繁忙之余,他从不间断地学习。他能随遇而学,孜孜不倦。在陕甘工作期间,他对毛泽东主席用浅近文言写的《致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的公开信》的谴词用句、谋篇布局非常欣赏,读了一遍又一遍。到了鄜县,自然而然地想到杜甫的《月夜》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并加考证。去瓦窑堡过延长,便联系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鄜延境内有石油”,对石油旧称“脂水”又作一番查考。开辟工作去宁夏,对当地野草根甘草成为中药的由来,加以研究。在皖南期间,新四军军部迁到歙县的岩寺,又想起明朝李日华《礼白岳记》关于岩寺的记载,有所抒怀。去到苏北,乘分配工作前之空隙,精读《资本论》。在苏皖边区,开始搜集字画、瓷器,偶获刻有“小松所得”字样的笔筒,系黄小松遗物,爱不释手,相伴终身。

一氓同志勤于笔耕,直到晚年,仍保持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撰写文章的习惯。他思想锐敏,才华横溢,有着惊人的记忆力,都是同这种勤奋分不开的。1981年,他曾亲自主持将外国出版的数十本含有反华内容的书摘编成册,并在青岛休息时写了一篇气度恢宏、以理服人的前言。他年事已高,视力减弱,那些手迹仍苍劲浑厚,显出颇深的书法功底。他的著述,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文字清新活泼,不落俗套,自成风格。古籍专家们赞仰他“学问可佩,为人严谨,言之有物,精彩难得”。

这里想起一件往事。1943年秋冬,他在苏北淮海地区主持工作时,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曾亲自组织一个京剧团。演出多彩多姿,十分活跃,颇受党政军民各界欢迎。一氓同志本人还将当时在延安作为整风学习文献的郭沫若同志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改编成京戏《九宫山》连场公演,作为整风学习的一种辅助形式,曾轰动一时。

一氓同志非常尊重知识、尊重专家,注意培养人才。这是一贯性的,而在古籍小组和中联部工作期间更有突出表现。他在领导古籍小组的工作中,对专家学者十分尊敬,极为重视他们的意见,并为发挥老专家的作用竭力创造各种条件,因而他本人也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钦佩和景仰。他还为培养专门古籍人才作了规划,寄希望于年轻一代。在中联部工作的几年里,他注重德才兼备,知人善任,妥善安排中年干部,积极扶掖年轻干部,并提议拟定了培养干部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以及从高校源源优选毕业生的长期安排。他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及时主动退居二线,为中联部领导班子新老交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事求是 与时代并进

一氓同志是一位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起来、富于哲理的人,是一位勤于思考、紧跟时代前进的人。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同时又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看问题能由表及里,认清本质,大处着眼,抓住关键。因此,直到耄耋之年,他始终保持思想活跃而不僵化。能够经常提出新鲜问题和精辟见解而不因循守旧。

这种情形,在他认识时代,分析历史,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他从哲学的高度,赞扬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他说,“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这个原则,还是有根据的。否定前者,正是为后者开辟道路,使新的事物前进,并且要求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干扰和障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停滞、因循、复古是消极的。奋发、改革、前进是辉煌的。”又说,“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存在,总得要求发展,要求前进,要求变革。”这一番话,反映了一氓同志的现实感和时代精神是很强的。一氓同志在一次理论务虚会上,以书面形式系统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坚决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而发表的宏论,许多同志记忆犹新。

一氓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处理国际关系和世界共运中的重大问题,更有建树。1978年他率领代表团到南斯拉夫作实地考察,排除历史上形成的偏见,为实现中南两党关系正常化进行了重要的准备,随后又在中央领导下为完成这种正常化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在他主持日常工作期间,中联部向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辩证地认识意识形态问题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加以正确对待,坚持求同存异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等原则,从而打开了我党同包括社会党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党关系的新局面。

陈云同志提出,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这方面,一氓同志作出了榜样。求实坚定信念,无私方能无畏。这也正是数十年来一氓同志保持言必行、行必果的大胆泼辣作风之源泉所在。

一氓同志的彻底革命精神,最后集中地体现在他如何对待自己生后而留下的感人肺腑的遗言之中:“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李一氓同志的彻底唯物主义的宽广胸怀、共产主义者的高尚情操和一个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将作为我们党和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而永存。

(原载1991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同志工作
纪念焦裕䘵同志诞辰100周年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