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艺论述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2019-11-12 16:03◆张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艺马克思主义

◆张 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个人特色,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与论述,只有将之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一、习近平文艺论述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于时代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照新时代文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经典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以中国特色实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并且由此提炼标志性概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具有独特的思想品格和突出特征。

着眼于新时代。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在中国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没有经验,世界没有先例。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文艺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地位来认识,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背景下,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进行思考,提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的整体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视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为根柢,吸收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有益营养,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升华文艺理论,以理论引导中国文艺实践。

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文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价值维度,是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根本方向。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而且他更突出强调,人民的文艺就是既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也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作为文艺的价值评判的主体,从文艺服务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最突出的价值维度。

符合文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并深谙文艺发展规律,其中关于“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的论断,关于“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的论述,关于“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的论点,关于“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的论说,等等,无不契合文艺活动内在的必然联系,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规律、文艺人才成长规律、文艺发展规律,体现出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突出问题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文艺发展问题,破解文艺创作顽疾与难题。针对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浮躁”、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问题,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问题,有高原缺高峰,网络文艺发展带来巨大变革问题,等等,均提出一系列面对现实、贴近实际、回应期待的思想观点,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创造出崭新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坚持民族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强调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

胸怀世界视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论述以其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入研究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课题,具有恢宏的历史视域、人类视野和世界格局,把发展繁荣文艺工作放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放到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大格局、大势中去观察和思考,强调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更大的包容度,更广的开放性,以中国话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领世界。

二、习近平文艺论述的继承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的新问题、新经验、新现象,做出了新的分析,在理论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

文艺事业是党的整体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这既显示了我们党领导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但又不仅仅与领导人的个人兴趣相关。在传统中国的视野中,文艺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文艺是改造世界、改造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从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我们党只有在理论上深刻阐明自己的主张,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掌握主动权,引导中国文艺走向新的道路。在延安时期,面临民族解放的迫切任务,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野中来谈文艺的,“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问题放在马克思主义宏大历史视野中观察,强调文艺对于整体事业的推进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早提出了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继承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又面对着一个新的语境。如果说毛泽东同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斗争中提出了中国文艺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在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民族复兴之时提出的文艺发展的新方向。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放在中心位置,可见强调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也是文艺工作的核心。

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注重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强调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分析,也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深刻把握。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创作方法上,毛泽东同志指出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继承了毛泽东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关于“歌颂”与“暴露”的论述,强调既扎根大地,又让人们看到远景与未来,给人希望。

典型人物论。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这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就是带有这个时代新要素的“新人”,只有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新人”,才能凝聚时代精神,才能引领社会进步。

三、习近平文艺论述的创新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面对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面对文艺事业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性地回答了文艺实践中的新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提出和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在我们党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外,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与前者并称为“四个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揭示了文艺作为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面临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为人民写作,是我们在历史上没有面对过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地指出,“文艺不要做市场的奴隶”,这不是“不要市场”,而是不要做“奴隶”。市场经济有其内在规律,文艺作为产品也具有商品的属性,也要在市场上流通,通俗作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艺也具有精神性,具有表达与塑造人们情感与内心世界的重要作用。“不要做市场的奴隶”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观点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新的文艺人民论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情感和爱恨的表述,继承并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群体概念的超越,即我们既重视作为群体的“人民”,也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这表现了我们党新时代在理论上的突破,强调注重创作与人民喜怒哀乐相关的作品。

极为注重文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艺的创新,他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对创新的重视,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显示了共产党人面对复杂文艺问题与文艺现象的理论创新与文化自信。

提出“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创作中继承与借鉴、转化与超越的关系。他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他要求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这是对“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发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着眼于“用”,但没有指出“怎么用”,“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继承了其宽广的世界与历史视野,并进一步指出以创造性、创新性的方式来“用”,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提供了方法论。

创造文艺评论的新标准。针对文艺批评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是对恩格斯“美学的”和“历史的”、毛泽东“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深化与拓展,在文艺评判之外,又加上了“鉴赏”,更全面地概括了文艺批评的作用。

改进党领导文艺的方式。在新时代,我们党既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又充分尊重文艺规律,尊重文学艺术人才,既不采取批判、运动的方式对待文艺工作,也不对文艺工作放任自流,而是在思想上注重引导教育,在组织上依托文联、作协等群团组织,注重对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和引导,以和风细雨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根本主题,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才能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中央基本业务科研经费资助基金FRF-BR-18-004B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艺马克思主义
1942,文艺之春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我的祝愿:坚持与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