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设计思想】
本节课型:复习课。在学生经过初次学习后,在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理解。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四环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2 能力目标:理解:(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和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联系的客观性。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
【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复习习,让同学们进一步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自觉的联系时政热点进行知识的运用。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展示第一张幻灯片
【师】根据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我们重点来看看联系的客观性展示超链接(幻灯片):2.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第二个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同学们要牢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合作探究要求:
1 全体迅速起立,每位组员在自主探究后展开一对一分层讨论,交流成果。
2 小组长主持跨层交流,达成组内共识。
3 探究过程中,每位组员要做到笔不离手,及时记录已解决的问题,记录疑点难点问题。
4 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参与小组讨论,如有疑难问题可及时发问。
目标:积极参与,高效讨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力争最大程度解决疑问!
探究二:2.(2014·江苏单科)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6分)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6分)
【生】:学生把整体与部分的所有知识点都写上了。
标准答案: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生】最后进行情感升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复习的全部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激情诵读: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