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友 李智
【摘 要】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很大部分内容必须演示活的动植物或它们的器官组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学生不能获得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感性知识,从而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结论。活的标本的采集,受到一定季节和时空的制约,更不能从解剖角度反映细胞分子内在结构的特点,这时,恰当地运用教学挂图就显得很重要了。
【关键词】生物教学;活标本;生物挂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正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它对直观教学的要求要比其他学科更高。因此,图示教学在生物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图示教学能充分发挥图示的直观性,既科学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生物知识的内涵,又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能够恰当地把挂图与标本有机地结合,这是把握直观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学挂图能够指导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它是正确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生物挂图的科学使用,首先表现在教师通过对挂图的准确指点和解说,使学生对挂图能够进行认真观察体会,这样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挂图与实物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知识就能更好地持久巩固和发展。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对挂图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发挥教具作用,甚至会使学生得到错误的慨念。因此,科学使用生物挂图,第一 要做好生物挂图的用前准备工作。生物教具的准备是生物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堂上所需要的有关挂图要准备齐全。对于挂图内容要全部了解,也要进行全面检查·若有不全的挂图应设法补救或重新自绘.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种子的结构》,课前几天布置学生浸泡种子,按照老师布置的课题,观察变化并做好记录。然后课堂上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教学挂图,采用边看边讲边板书。板书出种子组成部分、胚是种子的主要成分,新植物的幼体。学生亲自实验,亲自做活标本,又结合看图,对知识易懂易记牢。
类似这样,挂图与实标本相结合,既培养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把实验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并推断出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软体动物——河蚌》和《节肢动物——虾》内容。事先让学生采集活鲜的河蚌、蜗牛、蟹标本,然后板书学习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后,再展示教学挂图。学生很快弄懂了软体动物与甲壳动物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在野外采集,既增加了学习乐趣,又学会了动物生长的环境。生长习性等多方面的知识。图示展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生物的遗传和生态,关于环境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学生不易理解。“食物链”“食物网”是难点。为了尽快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多举常见实例,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的作用,边看边想边讲,提出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以图中识别。分清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中取食与被食形成食物索关系。多条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可以形成或连成的食物网。从图示中,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生态因素——生态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结合当前人类在环境污染存在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青蛙是庄稼的卫士”?为什么说“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什么说“蛇是老鼠的天敌、虎狼祸害人们、为什么不能全部干净消灭它们”?让学生七嘴八舌争论中,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校园绿化的道德意识。学到有关科普知识。类似这样的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边看图边听讲解,学生听得懂,有趣味,当堂消化,印象深。
演示教学挂图与活的标本,具有一定的艺术。包括标本采集的种类与挂图演示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精心安排,合理运用。挂图的内容与活标本有机地结合,并要廛究挂图与文字的完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感观认识事物的表象,然后恰当地演示教学挂图,最后板书必要的文字。并且注重语言的直观。使语言、文字、图像和活标本紧密配合。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裕惠,于士良.谈生物挂图在教学中的科学使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8(02):32-33.
[2]张秀红.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尝试[J].中国教育学术论坛,2006(05):02-03.
[3]周梅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09):55-56.
[4]蔺玉贞.寓教于图学在乐中——引导学生在画图中学习生物学[J].《湖南教育:综合版》,1987(04):22-23.
[5]张晓平.例说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J].《湖南教育:综合版》,2013(06):45-46.
[6]苗立鵬.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J].《湖南教育:综合版》,2014(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