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旺
摘 要:参谋业务学员培训实战化教学应着眼打仗要求设计课程,着眼部队需求组织教学,着眼参谋人才标准打造队伍,着眼岗位实际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参谋队伍建设发展。
关键词:参谋人材;培训训练;实战化;教学
院校作为参谋业务的培训机构,必须认清自身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现实需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切实立起实战化这个根本方向,使培训训练不断向实战化靠拢。
1 着眼实战要求设计课程
培养能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合格参谋人才,必须要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培训训练改革。
1.1 以岗位实践为依据设置课程
参谋人才培训主要以培养胜任部队作战与建设任务需要的参谋人才为目的,必须以参谋岗位面临的作战任务为依据来建立课程体系。要深入进行岗位分析,厘清参谋岗位所面临的作战任务,并在对任务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形成能够代表参谋岗位特点的典型任务,以此作为参谋培训的教学课目。
1.2 以任务需求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
“辅助指挥员快速定下决心”是指参谋人员的根本职责所在。围绕实战需要选择课程内容,是参谋业务培训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以作战任务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是培养参谋人才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径。要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参谋人才的目标和完成作战任务的需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形成面向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任务、面向指挥员能力素质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使课程服务于部队建设的需要、服务于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1.3 以任务目标为依据编写教材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内容顺序等具有规定性。要把以作战任务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贯彻到教材编写过程中,围绕作战任务的完成来确定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2 着眼部队需求组织教学
参谋学员培训训练的组织形式,对参谋学员掌握部队训练方法和完成参谋岗位任务的方法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围绕部队的需求来组织教学。
2.1 以行动为导向确立教学理念
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学员自己动手实践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参谋学员全面的岗位任职能力。遵循“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序列,让学员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
2.2 以部队为参照明确训练模式
围绕完成作战任务而进行训练,是部队日常工作的主体。参谋学员培训训练“实战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采用部队的训练编组、训练流程和组训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学用一致的教学过程,缩短学员上岗的“适应期”。
2.3 以任务为主线划分训练环节
离开“任务”,能力既失去了形成的载体,也失去了形成的途径。因此,要按照打仗的要求,以作战进程作为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将作战编组作为教学编组的依据,将作战任务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学的过程,通过“行动”体验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提高学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
3 着眼指挥员标准打造教员队伍
着眼指挥员标准打造教员队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1 稳妥推进教员的角色转变
一是从学术型、研究式转变为全面型、应用式。教员必须既精于理论又通晓实践,善于把军事学的一般原理和已有战例,通过全面梳理和整合,提炼上升为解决现实问题和打赢未来战争的智慧和能力,并付诸教学实践。引导培养参谋学员能打胜仗、解决“仗怎么打、兵怎么练”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二是从稳定型、程序式转变为动态型、应急式。课堂应当讲授“带着硝烟和余温”的战例,还要预先研究尚未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体现“课堂直通战场”的实时性、动态性、应变性特征。三是从培训型、阐述式转变为指导型、创新式。教员不能仅为“培训师”和“讲师”,而更应成为“规划师”和“导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应侧重于指导学员在“能打胜仗”的实战历练和时代背景中规划军事职业生涯和发展路径。
3.2 积极促进教员的能力生成
一是知识整合的能力生成。教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悉部队作战、训练、装备、管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由课堂式、讲座式教学向课题式、专题式转变。二是快速应变的能力生成。教员必须快速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做到围绕岗位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设置,快速构建多样化课程以适应实战任务需要。三是实践创新的能力生成。教员既要关注教会学员“怎么做”,更要研究“如何发展”,即对军事理论、战法训法、指挥保障等关乎“能打胜仗”的要素进行创新。
3.3 科学谋划教员的职业发展
一是营造环境氛围。优化教员成长发展的环境氛围,激励并保障教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二是优化成长路径。大力拓宽专业领域,“既精理论又通实战”,补充适应实战所需的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选送优秀教员到部队任职;充分发挥具备部队多岗位甚至军兵种任职经历、年富力强易于融入部队教员的独到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健全政策机制。着重提高教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员积极参与实战化教学顶层设计、教学规划计划制定和教学质量评估管理,使教员真正“唱主角”,促进教员“挖潜提升”。
4 着眼岗位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近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岗位实践,能有效培养岗位任职能力。
4.1 设置实训条件,生成实战能力
参谋培训教学训练与部队接轨、与参谋岗位面临的作战任务相联系,需要有真实或近似真实的训练条件、作战环境做依托。这就要求参谋培训不能局限于多媒体教室、教材、训练模拟器材等,而更应着眼创设岗位任务的真实环境,以保证参谋学员在实际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能力。要加强武器装备与训练场地建设,按实战编组配备武器装备的数量、类型,按作战实际设置训练场地,以满足实兵、实装、实弹、实地训练需要。
4.2 創设作战背景,培养参谋能力
创设与实战相近的作战背景是参谋培训的客观要求。只有通过设置真实的战术情况、创设近似实战的作战背景,才能实现参谋培训训练与部队作战训练的对接。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注重复杂“虚拟情境”创设,加强真实战场环境渲染,通过宣布战术情况、变更战术任务、模拟敌方行动等手段,尽可能使参谋学员完成任务的过程近似真实。注重通过参与部队大型演习、演练活动,使学员体验部队演习、演练过程,积累组织实施演习、演练的经验。
4.3 构建学习情境,提升任职能力
学习情境是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学习情境是包括人员、装备、战场环境、战术情况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学员在这种环境中,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激发其运用一切手段、调动一切知识,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应对复杂的情况,形成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教员教学的重点是创设学习情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的创设和任务的创设),要把环境、任务和学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通过学习情境完成“作战任务”成为参谋培训教学的主要形式。
作者简介
武警指挥学院作战指挥系参谋业务第二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