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1-11 12:20冯硕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辅导员研究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工作逐步得到重视,但是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使高校辅导员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高等院校中承担着思政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自清华大学从1953年建立辅导员制度以来,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1 角色定位不清晰

辅导员首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但是由于高校管理机制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重心却是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当前,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学校各部门下发的工作任务,没有真正担任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角色。辅导员必须与学校多个行政部门进行对接,这样一来,辅导员除了处理常规工作以外,还要抽出大量时间处理其他工作,由此辅导员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一直在完成任务,没有真正做自己应该做有想要做的事情。

1.2 地位与待遇有待提高

高校对辅导员的定位以及职业发展不明确,造成“一人多用”现象时常发生,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宜,都会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如学校的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保障部、保卫处等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传达任务,甚至专任教师也会因为课堂上学生表现不好而对辅导员提出要求。在很多老师看来辅导员只是高级学生干部,地位远不及专业课老师。

辅导员收入跟工作强度也不成正比,手机24小时不关机,人24小时待命,“五加二”“白加黑”,几乎没有一天不加班,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是辅导员的工作常态,而收入却相对低下,远不及专任教师,大多数高校除了基本工资和年终绩效,没有其他收入,也没有加班费,辅导员的生活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此外,近几年开始,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取消事业编制,实行人事代理机制,虽说同工同酬,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完全实现,在目前壓力大、收入低的状况下,又没有事业编制做保障,辅导员很难安下心来认真工作。

1.3 考评体系不科学

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目前,大多高校对辅导员没有完整的考评机制,对辅导员的考评基本上由辅导员所在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委完成,考核的指标、标准等都不全面、不统一,各高校、学院考评工作参差不齐,加上辅导员工作本来就不容易考评,使得考评很难出效果,考核结果偏重形式主义,对考核好的没有奖励、对考核差的没有惩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4 队伍不稳定

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要达到1:200的比例,但是目前大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小于1:200,个别高校甚至低至1:1000,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眼下就业环境不乐观,找工作不是很容易,一些人把辅导员作为临时性的职业,一旦学历等条件成熟就会向教学岗位转变;二是有些辅导员考取了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就会离开辅导员岗位;三是有些高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往上很难发展,工资和待遇又不好,使一些辅导员既不能满足当前生活需求,又对未来看不到希望,选择辞职;四是辅导员从事的更多的是事务性的、被认为低层次的工作,成就性低、职业认同感低,又经常加班,容易造成辅导员离职。

2 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对策

2.1确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

高校的制度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与学校行政部门的分工不是很清晰,信息沟通的渠道也不畅通,工作思路不清晰,致使所有跟学生相关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上阵。辅导员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各种繁琐的工作,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来完成,检查宿舍、课堂考勤、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处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追缴学费、提高就业率等等,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辅导员不仅要担当思政教育者、学生工作管理者,还要充当宿舍管理员、创新创业指导者等其他角色,如此繁多、复杂的工作导致精力不充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就应该确定辅导员岗位职责,指明哪些是需要辅导员做的,哪些不需要辅导员做,这样才能使辅导员从更多的繁杂工作中抽身出来。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是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初衷,其它工作不应该也不能影响到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必须保证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本职工作,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提高地位,保证待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被赋予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思想教育也自然不容忽视,辅导员队伍也愈显其重要性,很多高校将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忽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辅导员队伍也被视为无关紧要。相对教师而言,辅导员的工资和待遇普遍不高,很多辅导员因不能满足生活需求,纷纷选择换岗或者辞职。辅导员队伍的上升空间很小,也没有专门为辅导员而设置的职称,其发展很难看到希望;多数人认为辅导员不是老师,只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保姆。对辅导员工作的错误理解,导致多数人对辅导员岗位存在一定的歧视,辅导员的地位也远远不及其他岗位,许多辅导员也就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辅导员岗位失去信心,没有工作热情,必然也不会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远大追求,往往会选择转入教学或者行政岗位,再或者辞职换工作。面对目前的状况,必须提高辅导员的地位。首先,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学校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提升专任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辅导员队伍,本着“教学育人、德育为先”的原则,保证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同时也要解放思想上,从行动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真正替辅导员考虑,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工资待遇,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改变其他老师对辅导员的看法。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一样,都是为学校、为国家培养高学历人才,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打杂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要正确地看待辅导员工作,改变以前片面的看法,给予辅导员工作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认同肯定,更多的崇高的敬意。最后,辅导员自身要转变观念。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做好这份工作,辅导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将辅导员工作当做一项终身事业来对待,以能成为一名辅导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并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提升工作能力,大胆创新,与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实施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明确专职辅导员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实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与岗位职级的双线晋升。辅导员既可以按照职称评定标准评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聘任相应的岗位职级。

2.3 完善考评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提高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对思政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创新创业等工作,进行全面地、规范性地考评。随之配套相应的奖励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结合考评结果在级别聘任、年终绩效、福利待遇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政策,尤其是在级别聘任方面,应该把辅导员按照考评结果,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4 加强队伍稳定性建设

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一是要配足人员,在目前不足1:200的情况下,大部分辅导员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导致工作不能高质量完成,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需聘任更多的辅导员,从而减少目前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二是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訓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尤其是新入职辅导员的培训,使辅导员专业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职业培训等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开设“辅导员工作坊”、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交流学习、鼓励辅导员进行课题研究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提供多种渠道,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以及自身的成就感。三是要建立单独的职称评聘机制,学校应开辟辅导员职称评聘系列,在辅导员职称评聘中实行单独评审,既要落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称序列,又要与教师职称序列相衔接。对那些想要在思政教育上专心研究的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条件,鼓励他们研修此类课程,必要时攻读思政类博士;对那些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要进行提拔,使其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对于那些想要上课、又有上课能力的辅导员可以考虑使其从事教学。为辅导员提供多种平台和渠道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3 总结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的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逐步得到了多方重视,但是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只有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辅导员才会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前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高质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宋克勇栾丽华孙彦.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2]张熙.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作者简介

冯硕(1991-),男,河南郑州人,汉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辅导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