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

2019-11-11 12:20叶菁华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未来智慧图书馆模式

叶菁华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全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推动着社会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发展层面。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也在社会的进步中,逐渐从传统纯人工操作的物理图书馆,进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时代,并慢慢走向未来在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图书馆,最终建立书和人之间的联接,实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最大化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文从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着手,分析建立智慧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探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和转型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未来;模式;智慧图书馆

1995年,比尔.盖茨就提出了“物物相连”的概念,1999年,物联网兴起并迅速波及全球,以此为基础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成为全球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从经济、流动、环境、人群、居住以及管理等6个维度对这一理念作出了更为细化及精准的定义,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城市“泛在、绿色、惠民”的发展韬略。与此同时,对智慧图书馆的探索应运而生,成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第二个十年的各项相关智能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推动图书馆向智慧化的终点不断迈进。

1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

1.1 智慧图书馆内涵

数十年前起,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就对这一概念展开了探索和研究。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的Markus Aittola提出了“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通过无线网帮助读者查找图书及各种资料。2004年,Mark C.Miller提出利用软件质量工程、科学计算,能有效减少图书馆使用开发中的错误,并提高纠错能力。Mohd Kamir Yusof在这一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引入机器人管理概念,Younghee Noh更是认为这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形态。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为这一新型图书馆纳入了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等内涵,并认为,“智慧”是所有数字化的核心,也是未来图书馆将发展成为的最高型态。

1.2 智慧图书馆要素

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一方面在于前文所提到的“物物相连”,包括书书、书人及人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在于图书馆服务打破了时空界限,并不局限于任何固定的形式。书书相联,即在不同类型的文献之间实现资料检索、阅览和传递;书人相联,是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提高读者、馆员和图书馆三者之间相互感知的敏感度;人人相联,则是图书馆界的人人相联,提高咨询效率,加强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从传统的在某一固定地点固定空间、固定开放时间的建筑,转变为网络虚拟的形式,在读者有需要的任何时间、地点均可以完成文献、书籍的阅览,让读者有“图书馆无处不在”的感觉。而阅览方式也从传统的纸质借阅,转变为多种利用方式,可看可听,也可以是非文字的影音形式。

1.3 智慧图书馆特征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的。随着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和完善,纸质资源逐渐被数字资源所代替,并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主要方式。英国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就与Google达成协议,实现18世纪至今的历史文献数字化,并提供它们的永久访问权,最大化的实现这些历史文献的利用价值。网络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加远程服务量,使图书馆服务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地域和时间。在这类新型图书馆的管理上,呈现了“集群化”的特征。不同地方的图书馆,往往都会有自身的特色文献和资源,但以往由于不同馆藏之间互通性差,使得不少文献都处于沉睡状态,而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的手段来将各类图书馆的资源汇集到一起,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也呈现出“集群化”态势,减少了因布局分散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明显提高了服务品质,节约了资源,也能让读者拥有更好的借阅体验。

2 智慧图书馆服务和转型发展的构想探讨

2.1 顺应需求加强战略规划

图书馆担负着知识传承和利用的重任,是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其服务和管理的水平反映了国家及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智慧图书馆构成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在本身性质、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新的价值,提供更高效的知识服务,还需要区分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功能定位,使其真正嵌入到智慧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方式中。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应立足于读者和社会的需求,需对此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当下及在未来可预见时期内的需求,分别作为图书馆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并结合当前发展阶段包括信息技术、馆员素质、读者水平等在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渐进性发展路线和每阶段合理的目标。

2.2 加强服务能力和技术开发

智慧图书馆的建立需要强大的服务能力和技术的支撑。在服务上,图书馆应实现人工向智慧、人力密集向知识密集模式的转变,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提供书籍的场所,而是一个智慧体系,其中拥有先进的智能技术,强大的图书情报能力,有涵盖各个方面、行业知识的海量信息库,包括了数据管理、出版、智库等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读者能享受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整个过程的全面服务,体验品质明显提高,服务也更加人性化。智能技术的支撑,更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图书馆需要不断了解国内外前沿知识和建设经验,提高对适合智慧建设的新技术的敏感性,建立技术研发、推广的相关团队,加强和技术公司的合作,提高自身的智慧化建设,尽快促进智慧化转变,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生存能力,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

2.3 提高对馆员和读者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

智慧图书馆中,人的要素主要包括館员和读者两大群体,智慧化建设和应用,都是和这两大群体的技术水平分不开的。馆员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展和运用,都需要通过馆员这个媒介来实现。所以,要建立智慧图书馆,更需要注重馆员的技术能力,需要规范准入机制,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充图书馆人力资源,在馆员的日常工作中纳入培训机制,定期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传递图书馆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信息,不断更新馆员工作观念,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并需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馆员自学、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提高服务能力。读者是新技术的受益者和直接使用者,但新技术同样需要和读者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相匹配才能得到充分的推广,确保读者真正获益。若读者自身的技术能力跟不上,缺乏足够的数据和技术素养,即使是处于再先进的图书馆服务中,也会感到不便,影响到服务满意度。因此,图书馆需开拓读者培养途径,通过线上、线下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增进读者对新技术的了解,熟悉图书馆各类新型服务设施和类型,帮助读者群体能更快的适应图书馆的转型,更好的使用各类新型服务,获得更好的体验。

总之,智慧图书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最大化实现知识的传承、开发和利用,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前进。图书馆需认识到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加强战略规划、服务能力和技术开发,并通过提高馆员、读者的技术能力,不断实现智慧化,为读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双双,马秀峰.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6(11):81-84.

[2]罗丽,杨新涯,周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OL]. 图书情报工作,2017(13):1-4.

猜你喜欢
未来智慧图书馆模式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