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伟
【摘 要】通过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评价学习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能学以致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终身负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理与复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23-01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线教师要面对的新课题。核心素养涵盖很多内容,但是小学阶段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型。下面结合《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整理与复习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回忆旧知,培养搜集、整理能力
在整理与复习前应先搜集资料,再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梳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课前,可要求学生把要复习的知识先回忆一遍,然后用复习日记的形式或以导学案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再分析要复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成网络图,要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或者针对重难点知识,编写一两道习题,在复习课中考其他同学。
如在《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中,要在40分钟的时间内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学到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任务量是不小的,为了提高整理与复习的效率,教师没有直接用教材第87页上的网络图,而是重组了教材,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图形有哪些,用学过的图形讲一讲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回忆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根据图形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份知识网络图。通过一份“导学案”,把三到六年级学到有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最后一步让学生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整理网络图,使学生初步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正式的整理与复习课做好知识准备。
二、合作学习,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写复习日记或导学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但其知识结构不一定是完整的,甚至还可能存在错误。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再次对知识进行梳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进行比较,理清脉络,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中,教师采取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一环节,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自整理的网络图,对各种思路进行初步的评价,商量选出一份最好的网络图在全班汇报。
第二环节,展示。教师再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网络图,让学生代表在全班汇报,请作者介绍整理的思路,特别要讲清楚概念间有什么联系、依据什么整理的。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第三环节,指导。教师从中点拨,指导学生归纳各种网络图的共同点和相异之处,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晰、更条理化。
第四环节,重组。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网络图上,结合别人的思路深入思考研究。在此基础上,内化别人的合理经验和思维活动成果,对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进行确认、修正或重新选择,最终实现知识的再次重组,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通过这一梳理、沟通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达到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课堂辨析,培养探究能力
儿童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经过上一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对所复习知识在结构上有了认识。但为了让学生对复习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应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作进一步的探究,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课,教师可要求学生看著整理好的网络图,根据讨论提纲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提纲是:(1)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哪部分内容是其他内容的基础?(2)你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哪一个公式是最难记忆的?(3)你能不能请组内的同学帮忙解答你的难题呢?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发挥自己见解的环境。小组内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商量讨论,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起探究,这样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真正达到了“在参与中求知、在参与中发展”的目的。
实践表明,通过对网络图的分析、比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使之对知识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综合运用知识,因此复习题的设计应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为主,通过复习课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能力。如在《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中,练习应遵循以下三点:
1.复习练习设计应着眼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设计以四道简单的判断题就能突出了所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若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比也是1:2。(3)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
2.复习练习设计应注重综合性。
如: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大小等。(图一)又如:运用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或者是组合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图二)特别是对于组合图形,学生在用公式求周长面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周长与面积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了运用公式计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练习设计应注重应用性。
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和巩固。如;要求学校操场最里面一条跑道的长度和草坪的面积,花坛的围栏长度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操场上量一量、算一算升旗台的面积、栏杆的周长或风雨操场上圆形柱子的半径等。这些练习,都是来源于生活,具有实用性,学生做起来饶有兴趣。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认识了数学的价值。
五、合理评价,培养评价学习能力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与学的评价做了详细的阐述,而在相当多的时候,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评价的有效设计、组织和实施。恰当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
课堂评价方式是多样的,但是要着重在纵向评价和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在《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收获。在课中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既是对全课的总结,更是教师评价的提问。此外,除了教师评价的提问,可以通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组长评或者教师课堂作业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他评的评价能力。
整理和复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然后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系统整理,在此过程中复习这部分知识。复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才能综合运用。同时,通过整理与复习从中查漏补缺,弥补新授课时学习的不足。在整理和复习课中,综合运用好回忆旧知、合作学习、课堂辨析、课堂练习、合理评价等几种形式,就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新课程标准资源库.数学卷[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