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困境探讨

2019-11-11 12:18阿衣努尔·吾买尔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阿衣努尔·吾买尔

摘 要:中医药学做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理论体系抽象、文化底蕴深厚、思维方式独特等特点,使得母语非汉语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过程吃力,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对这部分学生从招生开始分类规划,预科阶段精准强化,进入专业学习后重视专业教育并积极探索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医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医药院校;学习困境

近年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逐渐被提高,教育领域援疆措施的逐步实施,使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进入内地高校就读。我校做为中医药大学近年来招收了很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校学习,然而这些母语非汉语学生在学习中医相关专业过程中暴露出了学习吃力、兴趣低迷、考试挂科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教育途径及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中医相关专业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

1 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医学习效果的意义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优秀的医学观点和在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及养生学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1]。中医治疗疾病最大的优势在于简便易行,其业务开展不依赖高昂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医疗花费相对廉价,而且对大多数常见病、高发病有及其神奇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新疆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及农村极适宜开展中医治疗,尤其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很容易在乡镇级卫生院开展,能很方便的解决当地群众属地治疗的需求,能很好地让当地百姓感受到党中央医疗惠民政策的红利。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就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医药文化,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能进一步丰富我们传统的中医文化。这部分在内地中医院校受到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成归家后,尤其是那些来自新疆农村及牧区的学生,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的传播与发扬,能正真为新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中醫院校应重视并加强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2 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医困境原因分析

2.1 汉语知识水平薄弱

汉语知识水平薄弱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医的最大瓶颈问题。根据接受教学模式不同,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大致分为民考民学生、双语班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其中民考民学生以接受母语教学为主,双语班学生接受母语及汉语两种语言教学,民考汉学生则从小与汉族同学接受纯汉语教学,因此这三类学生汉语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民考汉学生汉语知识水平相对较好。然而,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大部分为民考民或双语班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在既往接受的汉语教学中只侧重于现代汉语基础教学,较少或从未接触过中国古代诗歌辞赋及中国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方面备感阻力,学习吃力。母语非汉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医过程中面临问题诸多:1)繁简汉字难以辨认,深层含义难以理解;2)对古汉语语法与修辞手法运用难以理解;3)对古籍阅读能力因字词的缘故而生疏;4)未曾接触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理解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倍感困惑;5)对中医药理、法、方、药的解释难以到位。因此,汉语水平尤其是古代汉语知识水平薄弱会严重影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势必导致学生要么选择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要么因语言文字的隔阂而听不懂、学不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理想,挂科率高等问题。

2.2 预科阶段课程安排欠合理

大部分考入内地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都要经过为期1-2年的预科教育,其目的是强化汉语学习力度,提高汉语水平,此期间的教学内容也以提高汉语水平为主要内容。而且这部分学生的预科教育大部分不在自己考入的高校,而是安排在新疆高校或者民族大学类高校。尽管这些开展预科教育的高校在语言教育方面存在优势,但所处地域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致使预科教育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不及所盼。而且预科阶段课程安排松散,使学生养成了散漫的习惯,致使中医院校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而出现极大的不适应。预科阶段教学也以学习现代汉语为主,对古汉语仍接触较少,在没有前期古汉语学习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医专业学习使这部分学生很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也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和自信。

2.3 专业学习阶段兴趣教学欠缺

由于既往缺乏古汉语、传统文化及哲学的学习基础,使母语非汉语的新疆籍少数民族进入中医专业学习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理论理解困难,如同听天书,自然会对中医产生思想上的和情感上的隔阂与疏远,也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和自信。大量的中医知识无法用语言、图像、表格等符号表述,属于缄默知识[2],故理解和接受起来较抽象。在日后的几年专业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因文字关难以跨越也很少主动借阅中医古籍书目;在进入技能培养阶段,由于临床实习中普遍存在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少,中医治疗手段的综合、合理使用不够,中医思维方法及理论体系难以在临床实践中还原,致使这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也依然对中医学兴趣低迷。中医院校部分老专家、老教授依然以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及好感激发,大部分中医院校也缺乏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提升课程。由于中医学特殊的知识体系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这些学生们往往呈现出专业学习困难、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效果不佳、专业水平不高的窘境。“专业”不“专”,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3]。

因此,笔者认为对母语非汉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从招生开始合理规划尤为重要,对民考汉学生可招入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但对民考民、双语班的学生,尤其那些来自广大农村地区和牧区的学生,适合学习针灸学、推拿学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或者西医临床学,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对这部分学生存在接受困难的巨大难题。此外,母语非汉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阶段应当在中医院校就读,及早接触中医文化、古汉语及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入专业学习,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医院校的校园氛围。医学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引领和普及的重要场所,当代医学类大学生专业的学习模式是中医药院校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4]。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应当积极探索对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及相关课程设置,如第一学期开展相关基础和桥梁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医思维方法》、《古代汉语》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及时进行思维方式调整;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更多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的实践性较强且较易掌握的技能型课程,使他们对专业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中医学习的前景产生更大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冉素娟,吴小玖,张茂.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难点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1):74-75.

[2]倜桂桐,李佳恒,于越,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传递中医缄默知识[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2-273.

[3]高静.提高中医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途径探究[J].医药前言,2013,26(2):127-128.

[4]赵立春,于今,冷静.对基于地方高校建构中医药产业智库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4):116-118.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深阅读”阅读推广研究——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经典案例分析
佛家思想在中医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