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2019-11-11 12:55张志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

张志博

摘要:“工匠精神”在民航服务专业的中职教育中地位突出,文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民航服务专业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因素,进而提出培育其“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民航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265-02

2017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民航运输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产业。民航业为客户提供旅客运输服务,随着世界航空自由化和我国民航业的迅猛发展,民航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和民航业培育专业民航服务型人才的社会使命。

一、“工匠精神”与中职民航服务

1.“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进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工匠精神”起源于尊师重道,以爱岗敬业为基础,以精益求精为表现,以求实创新为灵魂。王丽媛提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是属于职业精神范畴的,这种职业精神理念背后有着强大的根基,即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职业素养指的是职业人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爱国情怀指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技能报效家国,用匠心筑造“中国梦”。

2.中职民航服务。民航服务即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包括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类。民航服务品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在民航服务企业和机场中一般会设有服务品质部,为提升旅客品质提出意见和改进策略。中职教育培养的专业服务人才多集中在机场安检等一线服务人员,当中职学校民航服务专业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将直接与旅客发生接触,其能否为旅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直接关系到机场或者航空公司的旅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工匠精神”在培养专业民航服务人才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用“工匠精神”丰富民航服务从业人员职业精神的内涵,提升中职民航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成为合格且优质的民航从业人员。

二、影响因素——以民航服务专业为例。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从学生自身层面来分析的。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面对困难时更加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和决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缺乏严谨的态度;部分中职学生在与人交往交流的过程中个性突出,难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沉着冷静并且高效处理问题。以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为例,学生自身问题会影响中职学校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关系着中职学生能否努力且高效地学习民航相关专业知识和不断提升民航服务技能;耐心和决心关系着中职学生能否不断克服民航理论学习和民航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在困难中进步;严谨的态度关系着民航服务专业学生是否具有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求学态度和服务意识;个性如何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处理好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服务的根本,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可以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层面上来分析。首先,社会因素对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中职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提倡“工匠精神”,要求员工精益求精、执着专注、锲而不舍,这对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学生来说,从校园学习开始就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其能否进入企业工作,能否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无疑对其“工匠精神”的培育这项试验加入了催化剂。反之,倘若企业反其道而行之,只希望雇佣廉价劳动力,完成一线生产或者服务任务,那么学生也不会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其次,学校层面是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工匠精神”的传播者。中职学校是直接与民航服务专业学生接触的,学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关系着民航服务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学校利用较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会直接提升中职学生群体的匠心的孕育,追求高服务品质,拉长和增加其“工匠精神”的广度和宽度。最后,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方式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民航相关一线服务工作,服务意识的树立、专业服务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中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以民航服务专业为例

1.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航空服务的核心是服务,服务品质的高低决定着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等部门的收益,在我国民航发展的这几十年,民航服务是不断发展的,逐渐流程化制度化,从而吸纳更多旅客。接受中职教育的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应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树立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追求极致的服务品质,端正民航服务的职业态度,同时,认识自身与团队的关系,个体是团队的一分子,个人的荣誉与团队的荣誉密不可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光发热。

2.不忘初心,“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两手抓。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相对一般甚至是较差的群体,更应该不忘初心,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用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用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授專业知识。民航业与其他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壁垒,专业的知识和服务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从专职、专注、专长三个阶段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使学生树立民航服务的使命感,拥有工作责任心,以为民航旅客服务为己任,即专职;其次,使学生专心从事民航服务工作,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即专心;最后,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有一技之长,即专长。从传播途径来看,学校要将教学作为传播“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从理论课堂到机场、机舱的实训,教师都应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信念等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价值规范中,并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将“工匠精神”内化。

3.校企合作,全面弘扬“工匠精神”。日本被誉为“工匠国”,世界上存在超过200年的企业有5586家,其中,日本占56%,德国占15%,而中国超过150年的企业只有5家。企业是中职学生最终的归宿,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寻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校应聘请航空企业或者机场的专家来学校讲授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用“工匠精神”贯穿始终,令今天的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明天的民航服务从业人员将“工匠精神”作为自身学习工作的根基,内化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4.配合校企,家庭做“工匠精神”传播的坚实后盾。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终生存在的,学生的性格、习惯、态度与原生家庭成员密不可分。家庭需要配合学校和企业,通过家庭成员践行“工匠精神”来影响学生,鼓励选择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拥有优秀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民航知识、过硬的服务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理念与态度,应该被全社会认识、学习。处于中职教育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学习民航专业知识,提高民航服务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生涯的指导精神,重视中职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校园中就认识到对待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完美蜕变。

参考文献:

[1]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