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路径探析

2019-11-11 12:32蔡骁
今传媒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微媒体微时代创新路径

蔡骁

摘 要:现如今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微时代”悄然来临。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微媒体”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微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一系列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影响”;“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92-02

随着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微媒体”的普及,人类社会正式步入“微时代”。伴随着“微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所带来的便捷,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无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大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 “微时代”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时下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广泛、最频繁、最便捷的交流和阅读媒介。这些“微媒体”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段语音以及精炼化的文字就能轻松地完成信息的传达和阅读[1]。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讯与学生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传播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方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以班级为单位,受众面可以覆盖全校甚至全国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充分利用了学生课余碎片化的时间,一篇微信推送文章在短短几小时内可以有数以万计的阅读量、转发或点赞,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高效。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互动性

“微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微博、微信群聊、微信公众号等都是人们互动的平台。在“微媒体”的应用中,其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接受的师生关系,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可以在群聊、文章评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课堂上未解决的疑问也可以在群聊中互相探讨交流。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师生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强。

(三)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书本和传统媒体,“微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数字化的海量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还有数量宏大的线上课程。随着“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逐年成熟,学生的出勤、违纪、考核等都可以采取线上操作的方式,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行为方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2]。

二、 “微时代”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

“微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面对“微媒体”所带来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但又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于是网络上恶意散布的政治谣言、低级庸俗内容、诈骗等网络失范行为就非常容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危害大學生健康,甚至有些不法组织利用大学生散布和转发政治谣言,企图争夺舆论宣传的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微媒体”也成为了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战场。此外,近年来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而诱发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趋势逐渐攀升。

(二)“微媒体”信息可控性差

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信息来源除了书本之外,几乎都源自“微媒体”。在“微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引发严重的校园事件,校园网络舆情的防控和监管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高校都是在舆情引发较大影响、事件持续发酵后才被动紧急处理,最终因为网络舆情给学校带来恶劣影响的事件屡见不鲜。“微时代”对高校的网络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媒体”素养亟待提高

现阶段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尚未能将“微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微媒体”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微媒体”的使用还停留在QQ群、微信群的初级阶段,对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还不会使用,没能充分利用“微媒体”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动态[3]。

三、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一)将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学生的“微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微媒体”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网络习惯和喜好,利用“微媒体”与学生随时随地交流互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感染和影响学生。一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角色,在网络阵地中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学生的诉求,倾听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网络社交用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与学生的良性双向交流;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营造一个向善向上、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及时传递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信息内容,用健康、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了解问题、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能够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形成积极正确的网络舆论氛围[4]。

(二)利用 “微力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途径

“微媒体”已经成为学生们网络社交的主要渠道,若能将“微媒体”充分利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实现“口袋中的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更加生动、更加高效。一是搭建“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主题教育、第二课堂与“微媒体”结合,在线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二是不断丰富“微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用网络流行的方式引领学生,用学生认可的话语体系感染学生,不断增强“微思政”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三是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意见领袖的“微力量”,注重学生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培育,充分发挥学生榜样在网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微素养”

“微媒体”时代,面对“微媒体”媒介的运用,不少思想政治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虽然能够使用“微媒体”,但在参与媒介互动和内容制作方面还需加强。对此,高校的系统性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微媒体”素养培训班、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培养思想政治教师的“微媒体”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网络媒体法律知识教育,注重信息道德的培养,避免踏入网络道德规范的误区。

总之,面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微媒体”对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的深刻影响,紧扣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更迭,强化思想引领,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开辟新的教育路径,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彦平.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决策探索,2018(24).

[2] 丁成.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

[3] 徐露璐,王敏,周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8(23).

[4]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微媒体微时代创新路径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