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一个学科教学的重点。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把教材精髓深挖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材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深化推进和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课堂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是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切实锻炼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基于教材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活学活用、学有所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并且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完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们应立足于学科教材,把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运用的现状,重点分析如何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 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
(一) 树立创新观念,创设创新实践氛围
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充分运用教材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重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互助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创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分析、主动处理、主动实践、主动创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创新观念,创设创新实践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二) 注重知识传授,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地,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要知道,任何的创造力,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深厚的相关基础,创造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要依靠厚实的知识基础作为根基,才能构建创造的大厦,几乎是不可能存在无知识的创造,也几乎不可能存在脱离知识而存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可以看出,知识与综合能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其中一方偏离,必然导致另外一方成为空谈。故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对知识的模仿复制,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二、 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策略
数学是客观知识的融合,也是人们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规律、规则和习惯的共同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的数学化活动。从上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可知,要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必须要注意知识传授,立足课堂教学,而这些都离不开教材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进行全新编制,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材的运用为例,探索实施策略如下: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研究表明:当学习的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融会贯通,相互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北师大版的教材研究,其大部分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密切相连,并没有出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或物体,符合当前处于数学学习认知和情感发展阶段的初中生需求。而且在场景和物体的表现形式中,多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场景内容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安排,选用中学生大多会有切身体验的生活场景,如生日聚会、篮球比赛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以上册《反比例函数》一课为例,传统教学方法大多为在课堂上列举学生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知识、公式,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的概念描述,然后就是开展一系列的例题讲解、练习训练,往往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沉闷不佳,学生学得昏昏沉沉,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结合丰富的教材内容,可以进行优化设计,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开展学生的教学设计。
课堂开始可以引入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分给大家吃,请大家帮忙算一下,结合当前苹果市价为一千克五元钱。
第一个问题:买1千克、2千克、3千克到x千克的苹果,各需要花费多少钱?
第二个问题:老师买了x千克的苹果花了y元,那么x与y之间的关系式如何表示?
第三个问题:老师买了50千克苹果分给x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y千克,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又如何表示呢?
通过简单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重温函数的定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学习的是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
接下来,结合教材的示例进行生动优化:我们看舞台剧的舞台灯光效果很棒,为什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阳光灿烂的晴天变成乌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天呢?从而导出示例1: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數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让学生结合问题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当R变大时,I变小,灯光变暗,相反灯光则变亮,可以通过控制电阻R来控制灯光的亮度。抓紧机会多列举几个有共性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继续思考、互相交流,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反比例函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在教材中编排了应用章节,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现实场景和知识经验出发,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在数学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章节中,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一片烂泥湿地,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将如何变化?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运算、讨论、分析,特别是“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的,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扭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局面,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启发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积极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从而在探索中进行归纳推理,发现规律。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来逐渐培养。数学教材中也在体现这一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有机结合教材注重学生的引导。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一章节教学为例,学生已经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概念进行学习,因此,让学生先行先试,教师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p=600/S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学生通过图像的绘画,对前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图像特征的内容知识点进行重温,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同时,还能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真实反馈出来。反比例函数的难点和易错点就在于坐标轴上函数与自变量标注问题、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和单位长的选择问题。其次,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函数p=600/S的反比例函数图像自变量S的单位长为什么选择0.1?”“有几种不同的解法?”“本例问题可以用代数法和图像法解决,哪种方法更有意义?”让学生去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并且探讨不同解决方法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悟”出学习知识点,发现规律,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三) 注重教材的创新拓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材是实施教學的关键资源,同时教师要探索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由此可见,尊重教材、以教材为本,延伸拓展使用教材应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自觉。在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创新和拓展,结合当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章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例题中的设问顺序进行调整,让提问更有效,先让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唤醒学生知识点记忆再去解答后续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在后续问题的解答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其次,可以对教材内容中的例题进行拓展延伸,如可以在问题2中增设问题“在坐标轴上找一个点P,假设PAB的面积为6,求P的坐标”,简单的问题,把在函数背景下的几何图形面积求解问题带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贴合新课标教学要求,还能贴近考试热点。
三、 结语
在教材的深入探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例题、习题资源是丰富多彩并具有开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每道例题、习题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充分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的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再引导学生探索、实践、交流,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未喜宏.浅论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2]郎曙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
[3]李红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6(10).
[4]万毓令.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
[5]覃敏寒.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7).
作者简介:
杨淑玲,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平堡镇蒋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