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统计本科生国际化交流与学习心得

2019-11-11 12:57周佳薇倪森淼张慧慧谢璐赵杨杜牧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周佳薇 倪森淼 张慧慧 谢璐 赵杨 杜牧龙

摘要:加强本科生国际化交流与学习互动,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趋势。作者依据个人切身体会,结合生物统计学专业培养特点,从科研体验、课堂感受和学术活动三方面浅谈生物统计学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心得。

关键词:国际化交流;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05-03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专业自2012年起,每年面向全国招收30名左右的本科学生,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1]。2003年全国首创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方向,五年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自此,开创中国生物统计学本科生培养先河。十多年来,学系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反思,逐渐在生物统计本科生培养上摸索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经验。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生物统计本科生在前七个学期中完成四大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卫生课程、理学基础课程、统计专业课程;第八个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实习,进一步适应社会对生物统计人才的要求与期望[3]。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注重国际化发展,通过国际项目合作、暑期学校项目等形式[4],不断加强国际化培养,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5]。自2017年起,南京医科大学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建立合作关系,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的支持与资助。南京医科大学每年以公派本科插班生的形式,选派送数名本科生前往南卡罗来纳大学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短期学习与交流,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统计学的科研训练与专业实习。南卡罗来纳大学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6],其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专业自2017年起,前后共选派四名本科生前往南卡罗来纳大学进行生物统计专业的实习与毕业设计。表1展示了各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课题。笔者作为第三届前往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结合前人经验和自身心得体会,现将生物统计本科生国际化交流与培养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科研体验

三年来,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交流生在南卡罗来纳大学所参与的课题大致分为“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研究”和“基因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两个方向。具体课题内容分布面逐步拓宽,为交流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在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研训练中,美方学校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并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兴趣设计一个完整的课题。在一个学期的时间中,从最开始的课题规划、时间安排,到后期的逐步跟进、汇总撰文,均由学生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的同时,指导老师又对课题进度和质量实时把控。如图1所示研究课题,交流生调研相关研究背景[7],制订课题计划,将课题分为以下几步完成:(1)掌握概念;(2)熟悉数据性质,查找分析软件;(3)阅读文献,对比优势与缺点,不断补充和完善课题设计。

在整个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使其在目标化进度中迅速提升实践技能。此外,笔者对比生物统计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发现在前七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少接触英文论文写作;然而在境外研修过程中,大量的文献阅读和高质量的论文写作,使得学生的英文论文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从最初的专业术语模糊不清,到一篇完整的英文学士毕业论文,这期间的成长离不开美方指导老师的精心修改和学生的刻苦学习。同时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二、课堂感受

根据南卡罗来纳大学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建议,交流生有机会以旁听生身份参与美国大学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堂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切身感受了美国大学的课堂氛围,并与高校老师和同龄人零距离交流,开阔了视野。显而易见,这对提升中国学生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有幸参与了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学系开设的研究生《Advanced Biometrics》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其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专业本科课程《广义线性模型》。由此可见,国内的生物统计本科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能够顺利衔接国外高校的生物统计研究生教育,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然而,笔者在课堂中也遇到诸多问题,比如,对生物统计英文专业词汇不敏感,尚不能及时准确地对老师所提及的统计学概念做出反应。这提示在今后的生物统计本科生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国际化课程教育,尝试在本科生教育中推行双语教材和双语课堂,强调英语能力提升与专业知识技能并重。以此为实现生物统计专业国际化的本科生教育,全面建设国际化学科而不断努力。

三、学术活动

广泛的学术交流以及激烈的思想碰撞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8]。在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访学期间,指导老师为交流生提供了众多学术活动的资源。例如学系的系列座谈研讨会,涉及各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促使学生站在一个宏观视角去认识自己的学科,在繁杂的科研领域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笔者在交流期间参加了南卡罗来纳大学本科生最大的学术活动“Discovery USC”,并做了课题相关的海报宣传与现场演讲。在活动中极大程度地锻炼了英语表达和演讲能力,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学习风貌。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专业本科生培养一直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次邀请国内外高校知名的生物统计学专家授课,并注重和企业间的科研合作,例如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在本专业设立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統计奖学金”,旨在激发大学生从事生物统计工作的兴趣,锻炼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生物统计人才。同时,本专业也会在特定专业课程上,采取翻转课堂等全新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导,促使其自我学习,锻炼表达能力,提升专业认识,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四、讨论

生物统计国际化交流与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化思维模式[5]。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国际化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生物统计本科生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提升生物统计人才素质,是响应国家高等人才培养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丽萍,赵杨,于浩,等.生物统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2):364-365.

[2]李继海,仲子航,魏永越,等.从“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浅谈生物统计学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98-200.

[3]赵丽萍,赵杨,陈峰.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01):153-154.

[4]李辉,赵桂红.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导刊,2018,(04):72-77.

[5]夏辽源,曲铁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54-160.

[6]舒虹.美国大学新生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以南卡罗来纳大学“大学101项目”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8,(Z1):153-156.

[7]Fatemeh S,Asta L,L EL.Comparison of software packages for detecting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RNA-seq studies[J].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2013.

[8]袁泉.以国际化教育为背景的科研能力培养[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猜你喜欢
生物统计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Excel在《生物统计学》二项分布概率计算中的应用与探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配对设计t检验中的应用与探讨
水产类生物统计学课程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
注重统计思维培养与应用为主导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