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我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其中包含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内容,是我们珍贵的历史宝物。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字、词、句等语文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就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体现做出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华传统文化都会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被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所丰富。中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涉猎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古诗、散文以及小说等文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样,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将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相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被学生充分的认识,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 汉语的社会地位低下
汉语的社会地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没落以及外来思想的冲击开始明显下降。现在的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意愿,让孩子去参加各类外语培训班,而当下的中学生由于受到过大的考试压力,也片面地注重外语的学习,忽视了汉语的学习。此外,中学语文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语文课堂进行其他学科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数教师及学生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而忽略了对汉语练习的重视。但是,汉语毕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社会地位如此低下怎能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大任?因此,想要继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将汉语的社会地位提高,从彻底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做起。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情,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建立起尊重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汉语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
(二) 学生的文化素养欠缺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快餐式文化层出不穷,缺乏对阅读的耐心是现代人共同的特征。不屑于去咬文嚼字,一扫而过的阅读习惯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标题或者题目的吸引力,而不去关注文字本身的意义。使用手机和网络去简单地写下每天的心情以及感受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是现代人语言功能退化、语言贫乏的主要原因。中学生普遍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再加上网络文学的泛滥,很难受到纯正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一种巨大的局限。传统文化在景物的描写或者事件的讨论上都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写作技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通过传承已久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入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以及高尚情操的憧憬。现代社会由于受到大量的外来思想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没落之势。国人迫于生活压力无暇去了解传统文化,为了生活将赚钱作为第一原则,抛弃了传统道德和思想。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实社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出入,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流传下来高尚的道德情操、淡薄功利的思想以及传统的中华美德是当代人很有必要去学习了解,弘扬传承的。尤其作为中学生,正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時期,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接受先辈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尤为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给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极为有利的帮助,可以极大地净化中学生的心灵。
能够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能够给学生心灵上的熏陶,这是语文这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入,能够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带给学生,使学生弘扬传承下去。对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深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适当保持心灵上的宁静致远,帮助学生对社会进行思考。中华传统文化涉及的众多方面,是中华民族先辈流传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墨家的“兼爱非攻”是为了宣扬和平,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理念;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克己复礼”是宣扬礼貌待人的行为准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思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还有许许多多的至理名言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们先辈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沉淀所保留的珍贵思想精华,都值得我们去弘扬和继承,而将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思想,积极高尚的情操融入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出高文化高素质的当代中学生。
三、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体现
(一)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就是中学语文教学。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到了太多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往往会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没有充分重视语文知识中的人文内涵。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片面地注重语文知识的教学,认为自己作为教师就应当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中学语文知识。但是,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很少被得到重视,作为教师,应当从中学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有限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深远的传统文化。
礼仪,是中华儿女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构成因素,中华作为礼仪之邦近些年已经推行礼仪制度化。中国经典论著《论语》就是主要研究中国典章制度,作为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至秦汉年间的思想精华,礼仪制度就是其主题。在中学的教材中我们也能够见到关于礼仪的文章。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师生互尊互敬的礼貌关系,以及《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舍生取义”等等经典思想都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表述。借助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进行道德思想以及人身价值观的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基于传统文化开展中学语文教育,深化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大多数中学教材都会选用传统文化中较为经典的古诗文当做课文。在进行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渲染语文课堂气氛,正确引导中学生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上去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以及文章,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爱国主义精神适当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当学生学习到相关古诗文时,不但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思想以及智慧,在古诗文工整的文章中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倡导学生通过有韵律的朗诵古诗文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摒弃以往在教师言传身教下语文只是工具的错误思想,了解语文知识中豐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包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例如在《登岳阳楼》一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忧郁的情感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样绝妙的语句来侧面表述,即使学生对于作者背景知识并没有过多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岳阳楼上的所思所想。教师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意以及情感。“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中,洞庭水以及岳阳楼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景色十分壮观,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达作者与亲朋好友失联,自己又是孤身一人,在这样壮观的景色的映衬之下,作者显得更为寂寥。若教师通过诗歌上下文联系起来进行比对,这种壮观景色下孤单寂寥的画面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采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联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文所描写的内容。通过古诗文的渲染,学生的情感会代入诗文,能深刻地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
(三)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民俗的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民俗内容,民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正是有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民俗风格才将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民俗在传统文化中大多都以节日的形式体现,这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凝结体现,作为我国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民俗中蕴含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礼仪,这是各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谓民俗,大多都是约定俗成的文化,并且经历了上千年的积淀才形成当下的文化形式。例如在《离骚》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屈原给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学生虽然知道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但是对于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却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搜集端午节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学生查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但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地了解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伟大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国精神。此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自主地去了解其他传统节日以及更多的中国民俗知识,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
四、 结语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地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感知力以及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让中学生不断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赵芸慧.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251.
[2]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90.
[3]王小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7(21):32.
[4]刘丽群.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5).
[5]黄小英.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8(12):42-43.
[6]戴琳,江嫦平.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8):151-152.
作者简介:
李婷,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