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对怎样讲课研究得较多,对尊重学生差异、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的研究相对要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差异,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怎样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无法改变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以人为本,合作交流模式下的分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功能,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设计和“有限”的习题演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推动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以人为本;合作交流;分层教学
一、 引言
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在教学环节中逐步进行智育、渗透德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厚德载物的教育教学大智慧。
近几年的新课改,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在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纷纷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对于最终的受益者学生来讲,并不能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方式的改变,就形成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致。学生的学习差异仍旧是一个困扰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
二、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问题
教师研究的教学方法始终是应对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共性问题。新课改以来,一线教师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教学号召,从信息技术使用到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模式的改变,不得不说已经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研究热潮。可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和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德育教育,都没有如期实现教师进行课改时的预想目标。分析其中原因,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形成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对数学问题理解的深度不同以及接受数学知识的速度有别所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一个学习的整体,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时,其中涉及知识点的难度一定不是最低的,至少需要“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可能回答上来,而且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贯心理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就要把题目“多做”一些。结果,课堂的问题设计就逐渐为“少数”学生服务了,在高密度的新授课题目的演练过程中,许多中下等的学生逐渐把自己淡出了课堂回答问题和积极解答习题的思想意识之中。在访谈了几所初中数学教师之后,谈到的共同问题就是,在初二阶段知识难度大,培养学生压力大的过程中,越是急切地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越是产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反复研究中进行总结:不是教法不对,也不是学生不配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因材施教”落实到位。
三、 以人为本,合作交流模式下的分層教学
(一)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
教师的一切工作始终是要为每一名学生服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就是发现、发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精神支撑点。在学校里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同学之间的熟悉程度,可以为合作学习找准更准确的切入点,而且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和及时变更。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团队里固定的成员,对集体的荣誉感要相对于其他形式存在的班级更强烈,学习氛围的创设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合作交流模式下相互影响
合作交流是以分组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对具体问题的解答时发挥合作交流“交换思想”的优势,形成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上的互补。合作交流模式是建立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之上,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任课的班级人数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小范围的整合,划分出四至六人为一小组,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做到随时“聚散”的小型团队,而且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相互帮助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并且建立每一名学生在组内的“级别”,注明每一课学习的变化。这种根据性格和学习成绩的学习小组构建,是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级、中级和一级的搭配。在小组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性格互补和学习水平、能力上的互补。如,有的学生表述能力较强与有的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较强,这样的搭配可以在小的学习范围里,同学之间相互快速地启发思维,理清对新授知识的脉络并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思想后,进行准确地描述,彼此促进解题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自我总结的能力,以便对自己学习记录卡的填写,方便学生自己比对“进步了多少”、考查与教学目标“还有多远”等学习上的实际问题。
(三) 分层教学的创新应用
1.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真实的教学行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天生有学习数学的禀赋,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接受快、理解深刻,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应不是那么敏感,而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过程,同样能对知识掌握清楚,也有特殊的个体,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反应十分迟钝,需要通过外因和内因刻意地努力配合才能发掘出其中的学习潜能。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都是如此,教师如何培养数学思维敏捷的、适中的、迟钝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既不疏忽高能力学生的发展,又能促进数学水平适中的学生稳步发展,还能兼顾到思维迟钝的学生能够不断向前跟进呢?这不但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案设计,还要做好学生“共同进步”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无论自己的水平高低,都是团队里不可缺少的一员,以集体共同进步的学习思想鼓励数学能力低下的学生不要轻言放弃。
2. 分层教学的性格互补和能力互补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两种情况,即数学思维、数学表达。例如,教学相似图形。相似图形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相得益彰才能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等比例放大或缩小之后可以完全重合”,一部分学生在思维的构建上采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且在“默会”的前提下,完成了解题过程,这些学生大多是上等生,因此给老师的印象是“思维敏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困生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问题的提出做出解答,但是对问题的实质有着非常清晰的语言描述,实现了“从数学思维与表达的角度来看”,即“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重合”以及“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变式性质”。这些会做不会说,或者会说不会做的学习现象,实质上是等价的学习结果。只是后者往往是被老师忽略的,这个原因也是传统教学中出现“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不同的,在分层教学中的性格互补和能力互补不但是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能力培养。
四、 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 结合学习小组成员的级别设计有层次的问题
学习小组构建之时已经划分出三个级别,教学新知的问题也要有相对的难、中、易的设计。问题“难、中、易”的设计,一是为组内的三个层次的组员提供了可行性挑战的目标,二是为中级和一级的组员创立了“晋级”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不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争取晋级的一种精神鼓励,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相似图形的问题设计。可以为高级组员提供位置关系复杂的相似图形,是需要通过旋转后再等比例放大或缩小,以让学生直接判断;为中级组员可以先提供位置关系简单的相似图形,然后直接通过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方式,让他们观察到重合图形;为一级组员提供简单位置关系的图形,不变式,但要重复训练。而从数学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相关结论的表述,如“形状相同的图形是相似图形”“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概念,以及其后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这三种问题的设计可以同时出现在白板漫游空间里,而且需要标注出问题难度的等级,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挑战欲望。
(二) 学习小组内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交流
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合作交流模式下的分层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就是在解题之前对问题的类型和出现的方式进行数学角度的思想交流。也就是根据各自对题目的认知进行审题的过程,是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習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问题的讨论。在表达观点的顺序上根据题型的难度一般由中级组员和一级组员先谈出自己的认识,而高级组员在解题的最初阶段是保持对他们描述问题观点时的倾听,适当纠正他们解题思路上的偏颇。当一级组员在思路表达上不够畅通时,可以由中级组员和高级组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指导,这个环节是学生面对新授知识进行接受时可以相得益彰的过程,切忌在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有题马上做”。新授知识如“相似图形”一级学生已经有了最朴素的认知以后,小组成员才可以进行问题的具体选择和解答。教师在学生选择解答题目之前,要进行组间巡视,指导个别小组对问题的表述和理解。如提问一级组员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学生如果能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等比例放大相当于用放大镜看”或者“图形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的认识,就可以确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被打开,可以进行题目的演算了。赋予中级和一级组员更多的学习机会,是外因和内因的有效结合,不但可以发掘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内在潜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对高级组员也是丰富数学思维,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有效培养。并不会在课堂上因为“少做一道题”而造成学习知识上的损失,反而铸就了高级组员顾全大局的组织能力,提高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管理水平,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更深远意义的历练。
五、 结语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导思想,加强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合作交流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尊重了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舒缓的节奏中夯实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不搞“一刀切”,不去刻意追求“一节课多做了多少道题”,而是先给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即使在数学“分数”上可以一分高下,但是在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参与程度上永远都要争取并列第一。
参考文献:
[1]利冬梅.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2]余静.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习惯的“三维”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3]段青梅.有效的数学练习与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
作者简介:陈杰,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