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棵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对财会岗位人才专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中职财会专业就更应高度关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而对于中职财会专业而言,良好的数学意识,优秀的数学素质,是其综合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确保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作者从中职财会职业能力培育的角度,结合自身对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的走访实践,总结和归纳了相关的课堂经验,希望可以引导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朝着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042-02
中职数学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数学教育的方向和策略是有差异性的,也就是说要做到基于专业特色的中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便引导实际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教育教学诉求,进行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的塑造。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财会专业主题
中职财会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融合,是开展中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而财会知识的渗透可以对应具体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在交融的数学情境中,实现对财会专业主题的揭示,由此激发学生参与到对应中职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比如,在学习数列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设定了如下的故事情境:一位以农业立国的古印度国王十分喜欢下国际象棋,他希望与各种等级的象棋手进行对弈,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善于下棋的数学家,国王以为自己会一如既往地战无不胜,在比赛之前,国王夸下海口:“只要你赢了我,我就满足你一个请求。”,这位数学家说:“我赢了的话,我就要往这个象棋棋盘的64个格子上摆满麦粒,按照如下的方式来摆放:第一格摆放1粒,第二格摆放2粒,第三格摆放4粒,第四格摆放8粒,按照这样的规律,不断摆下去。”国王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后来国王输了比赛,请问此时国王需要给数学家多少麦粒?此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使用数字来罗列:1,2,4,8,16……,在罗列到一定状态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字中的规律,由此可以演变为数列1,2,22,23……一直延续到263,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来计算这样的数列,会发现整个数据就是一个首项是1,公比数是2的等比数列,最后一个数字就达到19位,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数学家的要求,国王不仅仅要输掉自己的粮仓,还需要持续50年以上的时间去支付这些债务。在得到这样的结果之后,很多中职学生都感到十分惊讶,原来看似简单的数列,其代表的数量却达到这样惊人的状态。
在上述案例中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应棋盘的麦粒摆放上,依靠这种趣味性的故事,得到最终的知识结论,可以加深财会专业学生对等比数列的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如此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在中职财会数学教育教学的阶段需要找到合适的契机,实现财会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融合,而情境创设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引入实况,激发财会知识体验
在财会专业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财会实况,创造对应的实践氛围,由此激发学生对财会专业知识的体验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当实际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深度状态的时候,学生關于对应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由此起到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创造对应的财会专业实践实况。作为职业理财师,遇到一个需要购新房的客户,客户将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首先,购买的新房价格是80万元,2018年年底客户手上有22万元现金。按照当前银行按揭贷款的要求,必须提供三成以上的首付才能够贷款,此时的贷款月利率为0.5%,客户觉得会选择不超过20年的贷款;现在客户每个月的收入为6000元,希望每年除了还贷款可以留下2万元的活动经费;客户说按照以往每月消费2000元,从2018年1月开始还款。请问:“如果客户选择的是贷款20年,能不能依照银行的要求办到贷款后满足上述的要求呢?如果可以,请说出实际还款额是多少?如果我们将贷款年限选为15年,此时的结果又是怎样?”
上述的案例中牵涉很多细节性知识,这些都是职业理财师在平时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提供了详细的限制性条件,在这样的框架中,引导学生依照自己学习到的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去理解和解答,可以形成从书本理论向实践应用的方向发展。对中职数学教师而言,要懂得在教学的时候处理好基础题与延伸题之间的关系,设定更加真实的财会案例情境,由此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财会思维,使其自身专业技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有着上述的知识体验,其在未来买房或者理财消费方面也会有着更加理性的认知。
三、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中职财会有效数学课堂的塑造,还需要教师懂得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其财会专业实践能力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以中职财会税法相关知识点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尝试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实践任务为要求学生以报税员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报税流程操作中去,要求依照实际企业的基本情况来进行纳税,确保申报纳税信息的有效录入,做好准确缴纳对应的税款,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地履行企业自身的纳税义务。在上述流程中,小组组长必须要做好统筹兼顾,确保每一位组员可以有对应的任务,比如,有的负责企业申报纳税信息的核对,有的去确定实际纳税的款项,有的去寻找与企业纳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应的企业信息中寻找对实际纳税有帮助的信息,这是实际报税纳税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为了确保实际纳税信息的完善性,还必须从纳税时间维度、纳税地点维度、纳税程序维度对实际任务进行界定,这样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方向发展,而税法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慢慢地消化在实际的行动中,基于这样的认知,实际的税款核算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的案例中,其可贵之处在于调动了所有的学生,大家相互协作、相互探讨、相互争辩,使得关于税法的相关知识、技能锻炼都融合到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相互协作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育,实际的任务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作为中职数学教师,需要在开展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能够巧妙地将小组合作元素渗透到任务驱动教学中去,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理想的知识交互中,掌握更加专业化的财会知识,学习更加贴近现实岗位需求的财会职业技能,由此才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对应岗位角色,发挥自己在对应岗位中的实际效能。
四、立足岗位就业诉求,实现应用性测试课程的优化设计
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课程之后,大多数会进入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而当前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不同的计算模式、不同的统计工具十分熟悉,需要能够准确辨识各种财务表格,并且绘制专业的财务数据表格。为了确保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财会数学课程开展中,融入更多的应用性能力测试内容,此时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以数学工具性来进行测试,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作为中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当前财会专业学生的岗位诉求,实现应用性测试课程的优化设计,引导实际的财会知识学习朝着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职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找到中职数学课程中与财会专业知识相互吻合的结合点,以实现全新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比如,在二次函数最值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可以融入财会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用料最省的相关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學习函数知识的时候,可以援引细胞分裂设计、生物繁殖等相关问题,由此确保实际的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再如,中职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工作内容,与相关岗位的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岗位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应财会数学特色课程框架的构建,这也是引导实际中职财会管理工作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最后,在确定实际岗位诉求之后,实际课程基本框架得以确定,此时就可以将应用性测试的内容融入其中,检验学生知识理论学习的成效,看看其是否可以熟练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财会问题上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将实际的操作结果作为重要的成绩评定,这样可以鼓励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性的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这对引导中职数学朝着实践性方向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当前中职数学教育的价值,尤其在面对各种专业学生的时候,实际的数学课程不能演变为基础性的课程,而应该是以专业课程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找到专业特色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契合点,结合当前岗位诉求来进行课程体系的重塑,来实现对应教育教学策略的调整。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实践活动的设计,抑或是任务驱动、应用测试,都是当前重要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对引导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朝着更高方向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者理论可以运用到实际中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去,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不断探索中,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以便引导实际中职数学教学工作质量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燕.如何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206.
[2]杨 静.中职数学知识与经济类专业融合的探索与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8):59-62.
[3]陈 刚.浅谈中职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职教通讯,2013(27):69-70.
[4]龚珊君.中职《财务管理》课程中公式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