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不断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拓宽就业领域、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日语;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81-0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1]。人才培养模式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适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随着人工智能、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有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式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做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研究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由于设立时间不一、各自条件不同,因此各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当前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传统的日语语言基本技能为主,以学习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知识及其他初步的旅游、教育等知识为辅的培养模式,一般称为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以培养日语应用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主要采取“日语+其他技能或专业”的模式,称为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大多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亦采用“日语+”的培养方式,但相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培养上更系统与专业化。三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为目的的创新型日语人才模式,亦称为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与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似,但比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及国际视野的培养。
有关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尹伟、刘宁[2](2015)认为中日联合办学是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陈宝剑[3](2018)认为单一化的日语人才已无法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日语人才已经由单一的语言型向应用型转变。为此,陈宝剑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对外交流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李星[4](2018)认为我国高校对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变革与改善, 要打破传统, 放眼国际, 最终培养出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学科交叉知识储备及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新型创新型复合日语人才。此外,白兰玉[5](2015)、芦立军[6](2016)、祁俊岳[7](2018)等分别就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课程设置改革、创新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采取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高校虽有差别,但总体上大都根据各校的师资水平、软硬件条件及各自的特色来决定采取何种培养模式,且培养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如处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吉首大学日语专业成立于2003年,在成立之初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主要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偏向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逐渐增加了一些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如开展“新生入门强化训练”以及每个学期开展两个星期的“实践周”等,逐渐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二、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存在以上三种模式,自高校日语专业设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日语人才,为国家与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出现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但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适应,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有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中存在时间最长,培养的人才最多,在日语专业刚起步阶段该人才培养模式因不受师资、硬件等条件限制,而具有培养优势。所培养的学生虽无特别突出的技能,但具有多面手式的能力,可以说是“万花筒”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刚起步时期,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日语专业人才。许多初次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也大多采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突出“应用”这一特征,主要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及某一方面的突出技能,该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注重“应用”,在其他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有所欠缺,但在工业高度集约化的当今社会较受欢迎。许多高校的日语专科专业及理工科高校日语专业大多偏向于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时代需要而开始设置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软、硬件要求较高,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限制,因此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仍处在努力探索与实践阶段。
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主要开设以培养听、说、读、写、译等为主的课程,如“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听力”“日语阅读”等,另会开设一些诸如“日本文化”“日本文学史”“日本经济”等课程以及“旅游日语”“商务日语”方向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缺乏新意,对提高当今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吸引力不够,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已经不太适应当前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亦开设上述“基础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听力”“日语阅读”等基本的课程外,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都开设某一专业或领域的系列课程,与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不同的是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具有系统性与系列性,而非蜻蜓点水式的粗浅课程,但相对于本专业课程又要简单。如,“日语+软件”,其所开设的软件课程虽然更具系统化,但相对于软件专业课程来说又欠专业化。此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提高有所帮助,但容易忽略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近年来才开始设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虽然各高校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千差万别,但是不外乎在提升课程方面做足文章,如适当增加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及一些国际性课程等。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巨大的吸引力,但也容易忽略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把握,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最后,在人才培養体系管理方面,传统的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较为成熟,也容易管理,因为课程设置等基本上在一个学院或系部内即可完成,无须其他专业的配合和支撑。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之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理难度要大,某些课程需要一个或几个学院或系部,几个学科来共同完成。一旦涉及比较强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与学科之间的互相配合。如“日语+护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知识,而且需要医学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纯依靠日语专业无法完成,因此还需要护理专业的课程支撑。创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前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创新与升华,其管理体系为开放性的,但对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属于需要不断完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一方面出现了生源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突出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在此情形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如何将信息化恰到好处地应用到日语专业课程改革上,是摆在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信息化的开展可以从一些适合开展的课程开始,如“导游日语”等,慢慢过渡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日语”学科,使日语专业的就业途径又增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按照该政策,在日语专业中开展师范类教育科目成为可能。因此,增加新的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不仅教育领域,在其他一些领域,如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大有拓展的空间。
第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高校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培养既懂日语,又懂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等的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第四,实施“日语+” 的培养模式,培养订单式的国际日语专业人才成为了解决学生就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2018年11月28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引进外国人才法案,将引进外国人才的具体行业扩展到建筑、农业等14个行业,突破了之前的人才引进仅限于医生等高度专业人才。在此形势下,“日语+”类型的人才更受欢迎。
总之,有关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并不是传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过时,亦非要全盘否定、彻底改革现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应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是走之前的老路,还是锐意创新?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抑或寻找其他出路?这是摆在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者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还是课程体系的改革等,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这才是适应时代的正确做法。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12,(3).
[2]尹伟,刘宁.中日联合办学: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必由 之路[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陈宝剑.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10).
[4]李星.“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3).
[5]白玉兰.IT日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东华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芦立军.“转型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课程 设置改革[J].大连大学学报,2016,(1).
[7]祁俊岳.创新创业型日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 函授大学学报,2018,(17).
[8]潘贵民.“钓鱼岛事件”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影响探析[J]. 新西部,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