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习得性无助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9-11-11 07:09曾立胜张卫东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认知疗法计算机专业

曾立胜 张卫东

摘    要:在选定计算机相关专业后,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智能特点、学习方法等把握不足,易造成学习困难,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有学习无助倾向的学生,采用认知疗法、分层教学、微课等方法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无能评价,恢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认知疗法;分层教学;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9-0046-03

由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学工部、高教研究中心和移动互联网实验室联合调查的《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专项调查报告》中指出,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占比如下:2014级为57%、2015级为55%、2016级为54%,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占比:2014级为43%、2015级为46%、2016级为48%[1]。特别是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中,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强,关键课程的学习困难,会导致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学习障碍,甚至导致学生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倾向。

一、习得性无助的内涵

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矫治专家塞利格曼提出,其定义为:一个人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得到的对行为结果无能为力、无法控制、自暴自弃的心态[2]。习得性无助感的人在行为上表现为:避免失败,无力改变失败,接受失败[3]。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的表现体现在四个方面:(1)缺乏学习动机:学生宁愿沉迷于游戏、手机、网吧等,也不愿意拿起书本。(2)对事物失去兴趣:对学校的安排、老师的作业、课外的活动等都没有兴趣。(3)认知障碍: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难以成功,甚至连简单的东西都放弃学习。(4)情绪问题:经常感到沮丧、绝望、害怕、退缩、抑郁等[4-5]。

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行为在初期不易被识别,容易被学生、教师认为是逃避和不求上进,偏见和指责可能使习得性无助行为更加巩固。这种心理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及时发现和干预学习困难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行为十分必要。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

知识的结构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部关系。其核心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1)整体性:结构是由诸多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的整体,元素之间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因此,结构不是各组成元素的简单累加,整体结构对其组成部分有相对的优势。只有研究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把握整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关联性:结构中的各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发生变化但并不改变结构的整体性。表面静止的整体下,其内部元素时刻在进行某种动态的转化。正如皮亚杰所说的:“所有的已知结构,都是转化系统。”(3)封闭性:结构具有某种守恒和封闭性,理解结构可以不需要考虑与本结构无关的因素。(4)颠覆性:结构中的某些元素发生本质的变化,可以导致整个结构的颠覆,可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封闭性会导致专业间的隔离和鸿沟,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要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完整的。

计算机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间关系和课程知识点关联中。如图1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层次结构。

在图1的课程结构中,入度和出度多的课程为关键课程,如“大学计算机”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出度多的课程如“大学计算机”课程可以促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同样“数据结构”课程会影响“算法分析”课程和“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入度多的课程,其前期课程的学习效果会干扰后续课程的学习。若“离散数学”课程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没有学好,会造成“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困难。同样,“数据结构”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没有学好,也会造成“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困难。

在同一门课程中,其核心知识点的学习也相互促进、相互干扰。如在图2的“数据结构”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中,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三个概念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都会干扰其他知识点的理解。

三、习得性无助的成因调查

针对选修本学期“编译原理”课程的大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了学习状态调查表,具体内容如下:(1)按照“编译原理”课程的顺序,你不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學习卡点)在哪里?学习卡点对你继续学习本课程有哪些影响?(2)若存在知识卡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你现在有挂科吗?(3)你碰到过学习无助的问题吗?请举例。你是如何走出来的或干脆放弃?(4)你觉得前期的哪些课程对学习“编译原理”课程有影响?简述正面的影响和反面的影响。(5)你对学习感兴趣吗?你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按点数打分的话(0点代表最低,10点代表最高),你对学习的兴趣度和本专业的兴趣度为多少?(6)站在你现在的理解角度,如果没有就业的压力,也没有生活的压力,只考虑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你最想学习什么?

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36份。结果分析如下:(1)学习卡点出现的章节各不相同,出现学习卡点的学生有119人,其中22%(26人)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影响,52%(62人)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进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26%(31人)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有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2)在学习卡点对课程学习有影响的93人中,42人有过挂科,占比45%。(3)在有过挂科的60名学生中,41人出现过学习无助的状态,占比68%。(4)在全体136名学生中,对学习的兴趣度为6.92,对专业的兴趣度为6.68,而有过挂科的学生中,对学习的兴趣度为6.55,对专业的兴趣度为6.20。(5)在总的136人中只有48人最想学的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相关,占比35%。

从调查结果可知,学习卡点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影响很大,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容易导致挂科。挂科多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无助的现象。在136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只有35%的学生真正喜欢和热爱本专业,这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长和个人兴趣有关。学习卡点、挂科、习得性无助之间的关系如图3。

四、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来发现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倾向。

(一)智能层面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数理、视觉、音乐、身体、人际、内省、自然、存在等九种能力。每个人的智能特点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的数理逻辑功能弱,本身就不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因此,高考时填写专业志愿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来选择,而不是根据专业的热度来选择。不少大学在大一期末允许学生申请转专业,还有每年面向全校范围内选拔的基地班、创新班、卓越班等,都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智能特点的机会。

(二)课程体系层面

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挂科情况,特别是培养方案中的关键课程,及时督促学生补修课程,减少对后期课程的学习障碍。如图1“离散数学”课程中的集合、树、图的概念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指针、文件、递归等概念都是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必要条件。

(三)课程学习层面

如图4的“编译原理”课程知识结构中,文法概念的理解是基础,将直接决定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文法概念上的理解困难,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

任课教师可以采取作业分析、学习调查表、QQ留言、微信留言、课堂讨论等方法发现学生的学习卡点并提供辅导和帮助。学生在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困难会导致作业无法完成、后续知识点无法理解等问题,容易引起沮丧、挫败感,甚至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累积或长期的学习困难,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无助状态,厌恶、逃避学习或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五、习得性无助的教学干预策略

(一)认知疗法

人的认知会影响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通过引导合适的认知策略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在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四个方面中,缺乏学习动机、对事物失去兴趣、认知障碍、情绪问题都和自我的无能评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采用“剥洋葱法”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归因,恢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6]。剥洋葱法的核心思想是目标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学生在征服小目标的进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提高自己的自信水平,从而促进大目标的实现。正如班杜拉说过:“一次小小的成功,胜过百遍的教导。”个体如果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的能力,往往能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与分层考试

分层次教学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积累等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大学分层次教学一般在宏观层面,主要采用:按专业分层,如“高等数学”课程、“大学物理”课程等,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分为A、B、C等层次;按教材分层,如“大学计算机”课程,根据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的深浅选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其实,在同一个专业的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不仅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尤其会存在前期课程的知识积累的差异。因此,同一个教学班的同一门课程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如在实验教学中,对同一个考核目标安排不同难度的考核题目,使得有能力的学生去拓展、去创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也能获得通过。在理论课程的考核中,可以用附加题的方式增加难度,既可以起到用考试甄别学习效果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作用,使他们在不断成功的考核中逐渐恢复对学习的信心。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翻转课堂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适合高效、系统化的知识传递,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前发布授课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提前预习、提前准备问题、提前发现学习卡点。翻转课堂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体意识。微课是以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方式将课程的知识点简短、清晰地展现出来,其特点是内容精、信息容量小,适合通过移动设备在线学习。微课程可以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加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一门课程的微课必须要涵盖课程的全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微课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方便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7]。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也适合有学习困难学生的碎片学习,即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等工具重复学习某个知识点,从而解决自己学习卡点的问题。

学习无助的学生,往往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以至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胜任,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的结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有学习无助倾向的学生,及时辅导学生攻克学习卡点,同时采用认知疗法、分层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认同以前的失败在于自己主观努力不够, 而不是自己无能,从而促使学生愿意做出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参考文献:

[1]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学工部、高教研究中心.西南科技    大学2016年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专项调查报告[R].2017.

[2]Maier,Seligman.Effects of incapable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learning[J].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1967,(63).

[3]Abramson,Seligman,E.P. & Teasdale.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78,(1).

[4]Fig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 Anxiety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J].Society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11,(1).

[5]Liwei Hsu.A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Occurrence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among EFL 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1).

[6]余鵬.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解释与教育干预[J].当代教育    科学,2004,(9).

[7]曾立胜.联结型微课程在知识展示与建构中的作用分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7).

猜你喜欢
习得性无助认知疗法计算机专业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如何避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