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丹
摘 要: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与自我价值的发挥,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国有企业应重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积极掌握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问题;措施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深化改革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改变生产力低下状态,提高企业经济价值。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财务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有效性的缺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步伐。对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提高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水平,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产保障。
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原因
新形势下,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劇,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某些国有企业走上了兼并重组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央与地方的资源,但是,委托代理关系却并未变动,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策下,国有企业的重组,进一步增大一股独大问题,拉大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总额等的距离。如:在中国500强,对制造业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企平均资产利润率仅有1.89%,而民企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3.89%;国企人均利润约3万元,而民企人均利润达到6万元。而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因缺乏实时的监督系统,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时,常因财务信息提供不及时、财务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了监督制度的落实,财务监督效率低下、流于形式。实际上,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一,因公司管理流程的影响,在某些业务开展前与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并不能够实时监督,多以事后监督为主,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并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人员普遍积极性不高,监督意识薄弱,在财务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相互沟通较少,信息获取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其二,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监管不足,导致监督机制未落至实处,并且,多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环节复杂,不能满足市场管理需求,信息传递效率受到影响,财务监督工作缺乏信息支撑,难以顺利开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国有企业的改革被提上日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然而,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因缺乏长期专业化的培训,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其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核算型会计上,并未向管理型会计发展,财务人员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其三,因缺乏激励措施,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积极性不足,加上缺乏对财务人员的有效监督,致使财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成为国企发展的重点。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与财务部门权责不明,难以独立履行监督职能,财务监督的公平难以保障。通常来讲,国企会计人员向最高行政领导负责,导致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间的监督管理链条合理性难以保障,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能够执行财务监督职能的部门有:内审监督部门、财务部门,通常,国企经理负责内审部门,会计目标与经理目标一致,财务监督难以得到保障。国企董事会对财务部门各项活动有监督义务,而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实行自我监督,影响了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落实财务监督工作
为避免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要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有效落实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国有企业应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效。为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明确财务监管内容,明确财务监督对象,如:企业资金、企业资产、财务报告、财会人员等都是需要财务人员监督的对象,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监督水平。其次,应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目前,多数国有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对企业资金流向、资金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当然,委员会要发挥职能,国有企业应积极配合,若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应及时上报,通过审核后方可执行,保障委员会财务监督的全面性。再次,应做好财务报告的监督。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紧密相关,因此,为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应加强对财务信息获取进行监控,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最后,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财务相关工作需要由专业财务人员执行,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监督意识、工作水平等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工作,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知识型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逐渐向人才竞争转变,人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再仅仅是会计核算,除了对企业有形资产账簿的检查与监督,还有对无形资产的全面核算。对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人才基础。具体来讲,首先,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障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其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使其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能够抵制诱惑、坚持正义;最后,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并通过奖罚制度提高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精神,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发挥会计监督效能。
(三)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
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不足,是影响财务监督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对此,对于国有企业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财务监督方面,应明确两者的责任,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同时,对于财务监督工作,应制定三方监督制度,使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国企监事会三者相互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另外,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资人、经营者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委托人运用过程不同,资金实际运用情况相应变化,从而财务监督工作的难度明显提升。基于此,应切实提高双方信任度,明确划分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提高经营者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增强资金的充足供给,保障财务项目的顺利运行,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财务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等,影响了财务监督的作用发挥。对此,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No.190(16):24-25.
[2]张睿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财会学习, 2018(8):54-54.
[3]王昕.关于加强财务监督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7):220-220.
[4]吴雅琴,王鑫.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20):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