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体制探析

2019-11-11 01:50陈如娟
中国民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陈如娟

摘 要:本文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从改善内控环境、强化基础保障工作、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审计监管四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现状

长期受计划经濟和行政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颁布了多项关于强化事业单位内控的制度规范,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其内控管理大多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或制度层面,内控的执行力度不强。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内控工作机制不健全、关于内控的基础保障工作不充足、风险管理体系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管等,财务内控不力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影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阻碍财务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加强财务内控成为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效益、保障业务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全面的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财务内控认知水平,积极引导并促进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加强对财务管理新理念、新技能的学习,改变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财务人员职能的转变,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内控氛围,鼓励单位全体职工自主参与和配合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活动,加快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其次,事业单位要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财务人员要深入到单位业务交易的各个环节,根据业务特点细化各项制度条例,并且时刻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对制度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可先进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管理工作。最后,事业单位要完善组织结构,改进工作机制。可通过成立专门的内控工作小组,主抓单位各个业务交易项目的落实工作。其成员是从单位各个部门抽调而来,与财务部门形成对接,构成矩阵式的管理结构,以此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逐步扩大单位财务管理范畴,强化财务管理功能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升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本身是个渐进式的过程,过程中需要不断开展集体性的研究讨论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可形成内控例会机制,通过定期会议总结各项内控工作落实情况,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把握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找准内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环节,通过精准实施内控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若单位各部门办公时间或地点存在限制,可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及时反映工作情况,提高财务内控信息的传递效率与传递质量。从以上三个方面改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环境,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强化基础保障工作

1、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加快业务及财务一体化建设,通过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务信息管理平台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水平,同时加大业财信息数据的有效披露,保正事业单位业务与财务管理活动的透明、公正,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质量和处理效率,促进各项业财管理活动的高效、稳定进行。

2、优化业务流程

在事业单位的各个业务流程加强财务内控是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法手段。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同的业务流程往往存在交叉重叠现象,而关于如何实现不同环节的有效衔接,强化单位各部门工作的协同配合,找出关键流程环节,精准实施内控,成为事业单位优化业务流程的主要工作任务。以政府采购流程为例,首先由各个业务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写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复核后报送给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统计,整合的采购申请单交由单位领导以及财政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采购,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审批管理。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授权审批管理制度,以此强化审批流程控制,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刚性约束。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置固定资产阶段时要以满足事业单位需求为根本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进行固定资产采购[4],将单位的预算管理同资产管理相结合。通过财务预算控制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规范固定资产的调拨、使用、转让、处置等各项管理行为;事业单位要合理地设置资产管理岗位,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计,区分会计管理岗位和资产管理岗位,实现固定资产价值与实物的分离控制,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分工,保障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工作,确保完整、准确的掌握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提升人员素质

人才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效。因此,加强人才管理内控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关键一环。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职工培训教育,尤其是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了解并掌握财务内控相关的先进的理念及方法,利用内控改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单位要定期对单位人员的财务内控水平进行评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其薪酬体系与职位升迁挂钩,以此提高单位职工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加快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进程。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根据《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一般涉及到单位及业务两个层面,单位层面主要为组织机构建设、制度体系完善以及财务信息表报等,业务层面分为预算、资产、政府采购、收支、项目建设以及合同管理六大板块,如下图1为某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内控关系图,事业单位的风险内控也应围绕这些方向进行展开。

为了更加科学的实施风险内控,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结合单位及业务层面的主要风险内容,分析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为根据设置风险指标,赋权给各项指标,量化风险评价内容,将量化后的风险标准嵌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一旦发现超出风控标准,立即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促进事业单位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体系,提高其风险内控能力。

(四)加强审计监管

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时频繁出现违规现象,但由于缺乏统一化的业务标准,导致监管难度较大。因此,当前强化监管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体系,指导各项内控监管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控制的权责划分,落实岗位责任管理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激励奖惩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单位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财务内控管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适当放权,减少单位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观干扰,审计人员不可存在兼职串职现象,审计工作的开展要覆盖全面,要加强对单位各财务内控管理岗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保障审计监管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事业单位要将监管重心前移,逐步从过去的事后审计监管逐步转变为事前的风险预防性监管和事中的业务流程性监管。通过强化全过程的监管控制,提升事業单位的财务监管水平,减少贪污腐败现象,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进一步促进其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服务水平,增强竞争优势,促进其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梅佳怡,马纯强.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175-175.

[2]许勤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246-247.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