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厚比对钛/铝复合板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9-11-11 01:15黄华贵刘禹彤孙静娜
燕山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复合板单向屈服

黄华贵,刘禹彤,孙静娜,季 策

(1.燕山大学 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0 引言

钛/铝层状复合板兼具钛良好的耐腐蚀、耐高温、抗冲击韧性、生物兼容性高和铝轻质、高导热性等优点,通过“以铝节钛”降低钛用量,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在航空航天、高端厨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两种组元材料显著的力学性能差异,使复合板在制备和后续深加工中变形协调性问题难以解决,往往造成加工工艺复杂化[1-3]。为解决复合材料的制备问题,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爆炸复合[4]、轧制复合[5-6]、固-液铸轧复合[7-10]等工艺,并围绕其界面微观组织和宏观力学性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复合板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关凌云[11]通过测定不同金属复合板中基材及复材纯组元材料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及显微硬度,建立了金属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与纯组元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式。Lee等[12]对钛/铝复合板进行了拉伸试验和维氏硬度测试试验,提出了用屈服应力与硬度的关系求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值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有限元分析中。徐卫等[13]对钛/铝复合板进行等温拉伸实验,发现钛/铝复合板在单向拉伸时,岀现翘曲现象,且伸长率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赵军[14]等用解析法推导复合板塑性失稳的公式,研究了失稳点与复合比的关系。刘洪伟等[15]建立了宽度方向应力与相对厚度比和拉伸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试样宽度方向应力与厚度比有关。夏琴香等[16]研究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拉深成形工艺的影响。Motarjemi等[17]利用传统混合法则,预测了钢/铝复合板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制备过程中诸多工艺参数有关,但在最终服役或使用时,主要取决于终态下的组元金属自身力学性能和组元层厚比。

作为新型结构和功能一体化材料,钛/铝复合板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化特性基础上应尽量减少钛的用量,而通过改变层厚比实现复合板综合力学性能的合理设计,可以满足不同领域需要。因此,研究层厚比对钛/铝复合板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实验法获得组元金属力学性能及复合板的力学性能,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层厚比的钛/铝复合板单向拉伸过程模型,探究钛/铝复合板的层厚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复合板及组元材料单向拉伸实验

1.1 拉伸试件制备

拉伸实验材料选用不同层厚比的钛/铝复合板,结合生产中常用规格,所用钛/铝复合板厚度与层厚比参数如表1所示。钛板牌号为TA1,铝板为3003铝合金,参照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8—2002》制备试件。为了获得组元材料的性能参数,需要对组元材料分别进行单向拉伸实验,但由于钛/铝复合板中钛层厚度只有0.5 mm左右,难以通过机械加工分离复合板,因此,本文通过线切割按图1尺寸获取复合板试件,用砂纸打磨切割边界,去毛刺。首先对钛层铣削获取铝侧拉伸试件,再根据强碱溶液与铝反应而不与钛反应的性质,将复合板放入NaOH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得到钛侧拉伸试样,组元材料试件如图2所示。

表1 钛/铝复合板厚度与层厚比参数

Tab.1 Parameters of thickness and thickness ratio of Ti/Al clad plate

序号总厚度mm钛层厚度mm铝层厚度mm钛层占比α%试件#12.4802.480试件#23.180.482.715.1试件#32.8670.52.36717.4试件#42.9250.5592.36619.1试件#52.3650.571.79524试件#62.10.5451.55526试件#70.5150.5150100

图1 拉伸试件尺寸

Fig.1 Tensile specimen size

图2 组元材料拉伸试样

Fig.2 Component material tensile specimen

1.2 实验结果

在INSPEKT TABLE100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实验,拉伸速率为2 mm/min,为更加准确地测量应变得到准确的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实验中夹装MFA 25应变式电子引伸计,标距为25 mm,得到表2为组元金属钛和铝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

表2 钛和铝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

Tab.2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and aluminum

材料E/GPaRm/MPaRp0.2/MPaTA1100492.36452.32300353.32112.12103.96

由单向拉伸实验得到图3为钛层占比α不同时钛/铝复合板及组元材料钛和铝的应变-应力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层厚比下钛/铝复合板的强度、均匀伸长率、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均介于组元材料钛和铝之间。

图3 不同层厚比的钛/铝复合板及组元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Fig.3 Tensil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i/Al clad plates and component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ratios

1.3 复合板拉伸断裂分析

拉伸变形过程中,一方面随着试样长度增加,根据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定律,横截面积均匀减少使材料的承载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使变形抗力提高,阻碍变形区进一步变形,使变形区不断转移,促进变形的均匀扩展。从屈服到颈缩的阶段是稳定的塑性变形阶段,在这一阶段,材料加工硬化的作用超过试件横截面积均匀减少的作用,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提高。加工硬化是由于位错的积累阻碍了其他位错的通道,拉伸过程中位错的湮灭、重新排列、交叉滑移都会降低加工硬化的程度,当加工硬化的作用与面积减小的作用相等后,最弱的截面处承载能力得不到提高,变形开始集中,形成颈缩,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直至试件断裂,拉伸断裂形貌如图4所示。

图4 钛/铝复合板拉伸断裂形貌

Fig.4 Tensil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i/Al clad plate

由于钛的硬化指数较小,稳定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较差,当复合板的拉伸变形量达到钛的均匀伸长率时,钛先出现颈缩趋势,但由于铝的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较强,且复合板结合性能较好,所以钛的颈缩和铝均匀变形相互抑制,导致复合板的均匀伸长率介于两种材料之间。

在断裂分离阶段,由图3可知由于钛的韧性比铝好的多,颈缩变形能力强,间接提高了铝的颈缩变形能力,使铝在达到断裂应变后能同钛继续共同变形。由于钛与铝的泊松比、塑性应变比等性能的差异,拉伸过程中钛侧在宽度方向的缩短大于铝侧,而界面的约束使试件在宽度方向出现附加应力,复合板拉伸试件产生图4(b)的向钛侧翘曲的现象。

同时,在拉伸过程中界面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断裂曲线平滑未出现阶梯,说明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

2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2.1 单向拉伸模型的建立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钛/铝复合板的单向拉伸过程进行弹塑性分析,由拉伸实验可知,复合板界面实现冶金结合,结合良好,建模时不考虑界面层对复合板的影响,将模型按层厚比分割为基体和覆层两部分,分别赋予表2的组元材料参数,在钛/铝复合板拉伸的弹塑性分析中,钛、铝层材料均采用Mises屈服准则,等向硬化模型,输入实验得到的钛和铝的真应力-塑性应变数值插值拟合塑性参数,如图5所示。设置网格为C3D8R六面体实体单元,将两夹持端约束为刚体,一端固定,一端以2 mm/min匀速加载,如图6所示。根据单变量分析原则,模拟中复合板总厚为2 mm、2.5 mm、3 mm,钛层厚度分别为0.3 mm、0.4 mm、0.5 mm、0.6 mm。

图5 TA1和3003的真应力-塑性应变曲线

Fig.5 True stress-plastic strain curves of TA1 and 3003

图6 单向拉伸模型图及边界条件

Fig.6 Tensil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2.2 模型的验证

参照表1的板料规格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做单向拉伸模拟,图7为17.4%层厚比复合板实验与模拟的载荷位移曲线对比,由图可知实验与模拟曲线的吻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层厚比对拉伸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图7 17.4%层厚比的复合板实验与模拟对比

Fig.7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plate with 17.4% thickness ratio

2.3 模拟结果

由于模型只考虑均匀塑性阶段,因此只模拟到复合板颈缩,典型模拟结果如图8所示,根据模拟结果中不同层厚比时的复合板拉伸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得到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复合板的拉伸力学性能介于两种组元材料之间,利用ORIGIN软件拟合模拟数据,分别分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与层厚比的关系。

图8 颈缩变形图

Fig.8 Necking deformation diagram

图9是不同层厚比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线性拟合的公式为

y=3.802 35x+111.801 06,

拟合度因子为0.999 99。图10是不同层厚比时复合板的屈服强度,线性拟合的公式为

y=3.144 59x+102.694 81,

拟合度因子为0.999 74,图11是不同层厚比时复合板的弹性模量,线性拟合的公式为

y=0.488 54x+51.306 11,

拟合度因子为0.999 98。

图9 不同层厚比的抗拉强度

Fig.9 Tensile strength of different thickness ratio

由拟合结果可知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均与组元材料性能和层厚比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拟合公式基本符合层厚比加权平均规律[18],

σm=σma·α+σmb·(1-α),

(1)

σp0.2=σp0.2a·α+σp0.2b·(1-α),

(2)

E=Ea·α+Eb·(1-α),

(3)

式中,σm为复合板抗拉强度,MPa;σma为覆层金属抗拉强度,MPa;σmb为基板金属抗拉强度,MPa;σp0.2为复合板屈服强度,MPa;σp0.2a为覆层金属抗拉强度,MPa;σp0.2b为基板金属抗拉强度,MPa;E为复合板弹性模量,MPa;Ea为覆层金属弹性模量,MPa;Eb为基板金属弹性模量,MPa;α为层厚比,%。

图10 不同层厚比的屈服强度

Fig.10 Yield strength of different thickness ratio

图11 不同层厚比的弹性模量

Fig.11 Elastic modulu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ratio

2.4 对比分析

结合实际复合板拉伸实验数据、层厚比加权平均规律与有限元模拟数据,对比不同层厚比的钛/铝复合板的拉伸力学性能,如图12~14所示。

由图12可知,抗拉强度的实测值、加权公式计算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在+0.15%~+0.7%之间,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和加权公式预测复合板抗拉强度的准确性。

图12 抗拉强度的拉伸实验实测、模拟与加权公式对比

Fig.12 Comparison of measured, simulated and weighted calculation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图13 屈服强度的拉伸实验实测、模拟与加权公式对比

Fig.13 Comparison of measured, simulated and weighted calculation values of yield strength

由图13可知,屈服强度的加权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均略大于模拟值,实测值、加权公式计算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在-0.15%~+6.73%之间,吻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和加权公式预测复合板屈服强度的准确性。

由图14可知,弹性模量的实测值、加权公式计算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在-5.9%~+7.14%之间,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和加权公式预测复合板弹性模量的准确性。

图14 弹性模量的拉伸实验实测、模拟与加权公式对比

Fig.14 Comparison of measured, simulated and weighted calculation values of Elastic Modulus

3 结论

1)分析钛/铝复合板断裂机理,发现钛侧先出现颈缩与断裂趋势,复合板的强度、均匀伸长率、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介于两种组元材料之间。钛侧在宽度方向的变形大于铝侧,界面的约束使试件在宽度方向出现附加应力,导致复合板拉伸试件产生向钛侧翘曲的现象。在拉伸过程中界面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断裂曲线平滑未出现阶梯,说明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

2)用ABAQUS建立了钛/铝复合板单向拉伸过程的弹塑性模型,分析其力学性能与层厚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钛/铝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基本符合层厚比加权平均规律,上述方法可用于预测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参数,并为实现复合板综合力学性能定量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复合板单向屈服
退火对TA1/5052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热处理工艺对爆炸焊接C276/Q345R金属复合板性能的影响
单向空间
热处理工艺对镍基合金/钢复合板性能的影响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