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精准帮扶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2019-11-10 13:27郭瑞玲杨景
科技风 2019年30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班级建设互联网+

郭瑞玲 杨景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新理念、新模式给高校班级建设带来了创新性,丰富了教育内容,同时给班级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班级建设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中运用互联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精准帮扶,最终实现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班级建设;精准帮扶

1 “互联网+”思维下班级建设的概念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订“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如今是社会热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方式。“互联网+”思维下班级建设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调动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改变传统班级建设模式,提升班级建设水平、可持续性以及实效性。

2 “互联网+”背景下班级建设现状

高校辅导员现在面对的都是95后的大学生,他们年轻,缺少社会历练;思维活跃,不愿意接受束缚和说教;有个性,难以建立归属感;好奇心强,容易被复杂局势迷惑。他们又身处强大的“互联网+”大背景下,网络教育、信息大量涌入,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班级建设工作的难度。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个体化发展差异突出,致使班级建设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导致班级凝聚力差。

3 班级建设最基本的有效途径

3.1 班团建设

一支能够严于律己、凝聚力强的班委,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新生入学初军训阶段,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以及训练场地,通过观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记录有过担任班委经验的学生,为后期班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班团建设中,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关心集体、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形成班级建设核心。其次,要对班团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对自己所担任职务能够深入了解,清楚知道应该如何更好发挥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注意培养班团干部合作意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团队伍。

3.2 班风、学风建设

通过主题班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奖惩制度、班会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班团干部例会制度,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3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要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了解就业情况,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树立学习目标。

4 精准帮扶概念

大学新生在经历了高考后压力的释放,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方式。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目标,而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又不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班级呈现出两极化现象。

5 精准帮扶对于班级建设的意義

科学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订相对应的引导对策,实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准帮扶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学生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对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6 精准帮扶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6.1 “学困生”帮扶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学习成绩差、不能顺利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培养计划内容,更甚者影响正常毕业的大学生。主要影响因素有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式适应性障碍、家庭教育缺失、就业压力过大引发的“学习无用论”、班级学风不良等。

要实现对“学困生”的精准帮扶,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其中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综合教务处及校园网提供的信息,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利用成绩分析系统,对学生的专业排名、绩点、集体活动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形成直观图表及分析结果。建立学业预警,增强学生危机感,从而将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学困生”的帮扶应以其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避免“灌输式”帮扶,效率不高且易引起学生反感。创建学生信息开放平台,以便家长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奖罚状况、学业预警等信息。

6.2 贫困生帮扶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真正的帮扶应该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从而彻底摆脱贫困对个人发展的束缚。为适应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需求,“互联网+精准资助”模式以其高效的信息整合、分析、跟踪能力,创建多元化的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

同样,精准识别受助学生也是开展精准资助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充分了解家庭经济较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消费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构建完整的资助信息数据库,并结合民主评议,对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以科学评估。之后,通过对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各项需求,运用互联网做到对资助学生的科学管理和精准帮扶。同时,在“互联网+”资助管理平台上,为受助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资源分享、就业培训、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在物质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将资助育人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6.3 心理问题学生帮扶

以往高校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屡见报端,由此更突显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开放性,高校可通过创建“互联网+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并在线上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答疑。另外,还可搭建心理健康问题筛选平台,根据线上测试结果建立每位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并进行动态监测。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精准帮扶与优良班风学风的养成是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结合“互联网+”去搭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形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精准帮扶,使其学习兴趣、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能有效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买雨佳.“互联网+”视阈下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阮飞,贾桂霄,包金小,郜建全.高校学困生成因及帮扶对策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3]王瑞斌,吴汇辞,解书华.新时期高校“学困生”“一对一”帮扶的实施[J].智库时代,2019(21).

[4]吕汶聪,林蓓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8,16(24).

[5]费葳葳,徐长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班级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8(04).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班级建设互联网+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