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
摘 要:开设大学思政课程的主要目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资源,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还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服务与奉献中。随着近年来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被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方式和更丰富的载体。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思政教育中,旨在促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保证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思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131-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整体素质也越来越高。社会大众对于年轻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也更加强烈,高校的教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给学生以单调枯燥的印象,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中,老师掌握着唯一的信息发布权力。传授方法主要为宣讲,灌输,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在单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积极主动表达自身想法的医院,也在长期的压抑中逐渐失去自我表达的能力。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不高,只把其视为获得学分的一种途径。要摘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签影响,还需要借助网络新媒体与现代化设备,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切实改变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既有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具体阐述了思政教育中运用新媒体的策略方法,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一、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新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中,主要以单向灌输课程理论与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思政教学中出现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学能够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这一特点,将课程内容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2]。借助新媒体媒介,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能得到明显增加,思政教育实现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
(二)开拓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新途径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留出了较多的宽松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方式。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普及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的生活,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在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检索到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即使是不需要的信息,或多或少的也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印象。在虚拟世界的社交中,年轻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更为强烈,顾虑也更少。在与他人的问答、争论、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框架逐渐树立并日益完善,政治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在思想政治信息方面会出现主动选择、学习、思维、控制等行为倾向。将这些新途径运用于课堂教育中,能够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变为有趣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三)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网络技术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既能够丰富教学方法,也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并且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海量化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们筛选信息,甄别是非的能力[3],思政教育在信息洪流中更具难度,教师需要考虑到新媒体技术对于思政教育中的风险,在实际教学中才能规避风险,迎接挑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新媒体应用于思政教育中应该坚守共同的主题
思政教学的目的与主题从来只有一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新媒体的应用也应该紧紧贴近这个主题,才能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目的。要运用好網络这一把双刃剑,就要充分发挥它有利的那一面,将符合正能量、主旋律的思想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加以弘扬和传播。并且争取这样具有良好思想政治氛围的新媒体网络覆盖到全体师生和干部职工中,新媒体出现和发展的时间不长,网络环境成为各种思想竞相争取的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牢牢守住自己的至高阵地,让广大的青年人尤其是学习状态下的大学生凝聚在高高飘扬的红旗周围。
二、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积极拓展思政教育中的新媒体渠道
传统的人际交往中带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新媒体环境中的交往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也没有身份、年龄、国籍、性别的限制。思政教育中可以凭借新媒体技术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平台。比如,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思政学习相关的终端应用程序,并加强管理与维护。在高校网站上建设专属红色板块,专门解答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疑问,展示学生的红色作品,建设红色高校网站,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答疑、表扬、作品展示等。课程的考核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完成社会调查或者社会实践,根据完成的情况予以考核,或者使用微信公众号线上投票功能予以考核。实际教学中使用允许学生通过虚拟身份进入课堂,比如通过课堂弹幕、面对面建群等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此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课后辅导答疑、布置作业使用相关的线上小程序或者手机APP给予及时巩固。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虚拟网络空间进行传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耳濡目染的增强思政文化影响。
(二)提高思政教育团队整体水平
作为思政教育者,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渠道众多,接受更多不同立场的信息,质疑能力也更强,这就需要教育者有扎实广博的理论文化知识。不仅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要对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有所涉猎,比如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管理学等。社会各领域要对现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加专业与系统的培训训练,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能力的切实提高。新媒体的深入渗透,已经成为思政教育不容忽视的大环境,教育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使自己具备甄别有效信息、真实信息的能力,掌握制作传播信息的方法。在新媒体的客观环境下及时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模式,寻求思政教育工作上的创新。
其次,要增强教育者的工作能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相了解,才能使思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而新媒体时代中信息的交互性能够促进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平等地位,教师可通过社交平台去了解教育对象,做到教育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学生仍然可以使用虚拟身份能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表达自己。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新媒体媒介,提升自己信息整合,电子排版以及制作视频的能力。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使用新媒体海量信息中的相关素材,让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整合信息,编辑排版、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从新媒体海量信息库中吸取营养搜集素材,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影音、图像、动画等新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教师的网络素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方,第一责任是教书育人,重点有在于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能力、以及塑造积极的精神品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特殊身份,一言一行会引发更多的关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对于教师思想以及言行的引导。让教师的网络行为更加规范。比如选择一些教育能力较强,思想素质较高的教师加入“网络名师”的队伍中,对于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5]。
(三)引导学生群体的思想积极发展
大学生作为对新事物新思潮接受程度最高的群体,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信息巨浪中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稂莠不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阴谋论、反社會思想、封建迷信思想、分裂思想等负面信息,大学生年轻气盛,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诱拐走上歪路。对于政治教育存有抵触情绪,不信任感强,加剧了大学思政教育的难度。因此,要将培养大学生思想中理性、成熟、自律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这就需要高校重视思想建设,紧密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对于出现异常的要及时教育,避免不良思想影响更多的人,挑选一些文笔好,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网络评论员或者网络纠察员,以当下热点问题为主题撰稿发文,引导校内舆论,是思政工作中一项较为有效的策略。
(四)增强公众的新媒体素养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从出现到发展不过十余年时间,所吸引的受众是传统媒体数百年才能拥有的,新媒体对于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十分惊人的影响力。在思政教育中,不仅需要相关教育者加强新媒体的功能运用,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片纯净的新媒体环境。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让网民的言论自由控制在法律范围之内;新媒体行业应该更加自律,遵守并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网民要具有强烈的制度意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并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全社会的协同努力之下,才能从源头上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五)加快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与新模式的融合
将新媒体手段融入大学思政教学中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一些弊端需要依靠新媒体来改善,但一些合理之处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教育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在新媒体环境下仍然具有价值,促进传统教育模式与新模式的融合亟待解决。在使用新媒体方式传播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模式中一些具有实用性、有效性的内容与方法。尽量做到师生之间面对面、一对一的效果。
(六)增强教学中的网络语言思维
新媒体环境下,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网络用语以及网络词汇。这些网络文化在年轻人之间十分盛行,将网络语言适当的应用进入思政课堂之中,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有比较强烈的网络语言思维,将教学内容转变为适合学生接受心理以及接受能力又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7]。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教育效果。
(七)应用好新媒体中的实际案例
新媒体媒介打破了信息传递时空上的限制,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许多热点事件与政治问题。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许多具体案例,这些案例由于具有真实性,远比教材案例中的某单位、小明、小华更为深刻[8]。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会损耗学生的学习耐心,降低课程的参与度与趣味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进具体案例之中,锻炼学生们使用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向老师表达想法,与同学交流意见。促进课堂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的形成。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们在这些关于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
结语:在思政教育中应用新媒体,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增强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质量,符合学生的思想情感特点。才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持续有效的影响。网络世界是学生重要的交际圈,也是他们的第二精神世界。新媒体的运用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的关怀,关注他们思想情感上的需要以及变化,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疏导。因此大学思政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中融入新媒体的应用,还需要注重新媒体平台的课后交流。在更加深入的发掘下,相信新媒体还会为大学思政教育提供更加深刻的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徐佳文,薛晶晶.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7,(11):159-159.
〔2〕李高杰,杨卫红,卢明臣.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05).
〔3〕宁江,吴欢.浅析新媒体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2017,(10):250-250.
〔4〕黄东桂,吕晓凤.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结合模式探析——以思政课堂“手机现象”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02):76-79.
〔5〕婁敏.基于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8):109+111.
〔6〕王慧慧.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及评价的思考[J].传媒论坛,2018,1(18):131+133.
〔7〕王利民,刘昀,姜尧.谈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7,(32):7.
〔8〕王辛.以新媒体为契机的大学思政教育发展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16):190-19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etwork New Media in Coll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WANG Ming-hui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off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good moral character, moral accomplishment and correct outlook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 As an important talent reserve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our motherland, Yuan not only needs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skills, but also needs to know how to be a ma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Yuan's new network media has been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Yuan also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ways and more abundant carrier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 to apply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ew Media;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