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的现实维度与发展趋向研究

2019-11-09 06:02裴明慧
关键词:文艺创作群众文化

裴明慧

摘 要:群众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艺团体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落地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者、生产者。赤峰市近年来调整思路,致力于发展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文艺创作、培训演出、品牌培育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全面考察赤峰群众文艺的发展情况,必须重视四个方面的维度建设:一是政府的主体作用,二是放手发动群众,三是艺术支撑能力建设,四是注重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关联结合。面对今后的发展问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文艺思想,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巩固发展群众文艺的创作力量,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艺团体;文艺创作;文艺演出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061-04

群众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艺团体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落地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产者、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总书记的讲话,从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阐明了文艺的地位与发展方向,指明了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取向。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人口460万,是一个典型的边疆中等不发达地区。但是通过调整思路,创新理念,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文艺群众化的发展路子。群众文艺风生水起,生机勃勃,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补充和壮大了赤峰专业文艺的实力。

一、赤峰群众文艺发展的现状描述

赤峰是一个中等城市,现辖12个旗县区132个苏木乡镇,2089个嘎查村,总人口达到460万,城市化率接近50%,城镇常驻人口达到24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5万人。几年来,赤峰文艺事业通过调整思路和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从专业化文艺向以专业化为引领的群众性文艺转变,高耗资大制作的奢华演出向接地气的广场演出转变,剧场化演出向街头社区的群众性演出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群众性文艺团队建设风起云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贯彻落实;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乡村环境的变化,在市旗两级专业文艺团体的引领下,赤峰市掀起了各级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的建设热潮。在农村牧区,先后建起了2196个群众性的演艺团体。这些演艺团体以地方戏种、民族歌舞、广场舞为主要演出形式,演员以本地群众文艺爱好者为主,吸收返乡大学生和在乡教师、干部、农牧民参加,以文化室、文化站为阵地,形成了日常排练自娱自乐,节日演出走村串乡的生动局面,构成了农村牧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力量。在城市社区,建起了330个演出团体,演出内容更为丰富,演出形式更为多样,演出水平更为精良,辐射了城镇各个社区,其中赤峰中心城区发展演出团体就达到120个,拥有演职人员4500多人,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

(二)群众性文艺创作如火如荼

赤峰的群众文艺创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满足各级各类演出团体对文艺作品的需要,市县两级文化部门包括专业文艺团体采取专门培训,下乡辅导的办法,从最初的模仿演出、照搬排练开始,逐步向改编演出,向自己组织创作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村镇社区文艺创作的领军人物。这些土生土长,群众身边的创作人才,用群众身边事,用群众身边人,用劳动生活的场景,编自己的舞蹈,讲自己的故事,鲜活生动,朴实可感,群众在演出的欢声笑语中,享受了文艺创作和演出的快乐。2018年,赤峰各级各类演出团体原创作品达到510个,其中乡村广场舞110多个,群众自编自演的小戏小品230多个,好来宝、相声、快板等曲艺作品70多个,展示了创作实力,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群众性演出精彩粉呈

近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群众文艺的作用,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社区文艺展演和全市广场舞展演。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发动群众,为群众文艺的繁荣提供了组织保障。具体组织形式是由嘎查村委会组建演出队伍,排练节目,由苏木乡镇组织各嘎查村初赛,由旗县区组织复赛,在完成所有赛事的基础上,以旗县区为单位,选拔优秀节目,由市文化部门组织决赛,并分别对农牧民综艺类节目、广场舞和社区原创节目予以表彰奖励,极大调动了农牧民和社区居民参与演出的热情。仅以2018年为例,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共举办3960场次,其中以嘎查村演出3400场次,苏木乡镇560场次。此外,各旗县乌兰牧骑惠民演出1300多场次,社区组织演出3200多场次。高频率、大覆盖的演出织密了群众文艺的网络,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展和繁荣群众文艺的现实维度

在见证群众文艺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有必要从赤峰群众文艺生长发育的空间维度上,对群众文艺的发育繁荣进行逻辑考证与确认。

(一)群众文艺是对公共文艺资源的补充,要发挥政府的主体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致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但由于公共文化资源的局限性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条件的制约,均等化和标准化服务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文艺首当其冲,成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实现形式的突破口。特别是农村牧区,剩余人口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几乎已经失去了文化的创造能力。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只能是被动的情况下,换位思考,又恰恰为送文化下乡,送演出到基层创造了机会,为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团体提供了平台。对此,赤峰市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要求市旗两级以专业文艺团体為龙头,以文化志愿者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发动组建群众性演出团体,开展各类艺术形式的辅导排练,帮助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举办各类演出,用公益单位牵引群众文艺的发展。。政府的决心,是群众文艺前进的动力;政府的政策,换回了各级各类演出团体的决心。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群众文艺积蓄了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二)群众文艺是群众活动的自组织形式,必须放手发动群众

群众文艺首先是群众的,无论是作为传播形式,还是服务对象,都必须十分注重塑造群众文艺的生成模式,营造良好的文艺氛围,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常态。从赤峰的经验来看,放手发动群众是群众文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业余向专业不断进军的致胜法宝。2012年,赤峰市群众艺术馆一发动全体员工到社区去,到企业和学校去,把文艺服务向下延伸到群众身边,开始了职能职责和服务方式的转变。2013年夏季,赤峰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广场社区文艺展演、演出时间达到了23天,参演社区达到了18个。到2014年—2015年,赤峰中心城区各个社区都动起来了,而到了2016年,每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演出团体,都能编排一个整场的演出晚会,居民以自己的团体为骄傲,演职人员以自己的团体为家,群众文艺团体,成了社区和谐共建的重要力量。

(三)群众文艺的规模化专业化是发展的关键,必须形成强有力的艺术支撑

一个地区,群众文艺沛然兴起,必然带来演职人员水平低、创作队伍落后,甚至编导力量奇缺等现实问题,而且群众文艺的规模越大,这些问题就越突出。赤峰市在发展群众文艺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对此,赤峰市一方面发挥现有群众艺术馆、旗县区文化馆的人才优势,采取干部包乡镇、包社区的办法,既負责发动,又要负责包教包会;另一方面,为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市旗县区两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大批量地招募志愿者,主要是老文化工作者、学校音乐教师、社会尚未就业的艺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据统计,市县两级招募的志愿者达到了1300多人,仅市群众艺术馆就达到110多人。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到基层社区到农村牧区,手把手地培训声乐、舞蹈和编导人才。赤峰籍一些有名望的艺术家也纷纷回到家乡举办各类培训,无偿培训学员。赤峰市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形成了创新性的服务模式,激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力量,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应该予以高度评价的宝贵经验。

(四)群众文艺在技术创新层面二次激活,必须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关联结合

群众文艺的兴奋点在于展示和演出,没有展示,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在群众文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演出活动的组织,演出场地的建设。为加大宣传力度,赤峰广播电视台和多家平面媒体随后跟进报道,市文化主管部门还专门在城市晚报购买了版面,专门用于报道演出情况,尽可能让各类演出进入官媒的传播平台。对大型且具有相应艺术水准的群众性文艺演出,官媒特别是赤峰广播电视台都要集中连续报道,有的现场直播或者录播。随着两微一端的普及性应用,传播速度的大幅提升,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赤峰文化网经过深度开发,除动态性新闻报道外,专门开设了群众文艺演出频道,各级各类演出汇聚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演出广场,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化赤峰公众号吸引粉丝数量达到8万多人,成为赤峰市部门网站位居第二的公益性网站。这些粉丝除了日常的热心观众外,80%都是来自各级各类演出团体的演职人员。通过线下的演出、线上资源的整合,群众文艺获得了更大的演出空间和更多的传播渠道,对于引导群众文艺的发展,扩大群众文艺的影响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群众文艺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艺是群众的创造。群众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群众文艺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生产方式,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演出活动,在丰富而多样的艺术实践中,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展示了超越群众文艺本身的巨大功效。

(一)群众工作的组织化功能

群众是需要组织的,这是多年来党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但在新的社交常态和生产方式下,无论是农村牧区还是城镇社区,群众的组织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日益分化的利益关切,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从赤峰情况来看,每个社区的文艺演出团体都呈现为社区群众的自组织形态,他们既是一个演出团体,也是一个有组织形式、有纪律约束的群众组织。各个社区,群众演出团体在邻里和谐、公益活动、扶危济困、物业管理多个方面,发挥了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带头示范的作用。即使在农村牧区更为松散的群众状态下,演出团体的一次排练,一次演出,也在化解矛盾纠纷、扶贫帮困方面发挥了民间调解作用。群众文艺在强化群众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已经引起了赤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并已经成为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载体。

(二)民间正能量的传播平台

群众文艺的要点就在于群众性创作,群众性观赏。群众自己创作的作品,来源于群众对日常生产生活的审美体验,因此,群众性文艺作品相比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更接地气,更能留得下,传得开。特别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意识形态校正的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化的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通过线上线下演出平台的推送与传播,传递的是积极健康的文明信号,弘扬的都是正能量。文艺通过艺术的形式能改变人,也能感染和带动一个群体,团体传播正能力,对于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文化的补充力量

群众之中有艺术,民间文艺有奇才。从赤峰的情况看,近年来,市县两级专业文艺团体演职人员通过公开考录方式,录用了一批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毕业生,但受编制和政府资源的制约,专业文艺远远满足不了群众和社会对文艺的要求。有了群众文艺,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赤峰群众文艺从最初的草台班子开始向相对专业的方向发展,也涌现了一批优秀歌手、优秀舞蹈演员。每年的农牧民文艺汇演结束之后,获奖的演员都要与赤峰市县两级乌兰牧骑签约,成为编外演员。赤峰几个专业剧团也因此实施了剧目制,剧目立项后,对缺口的演员面向社会聘用,基本都能解决演员不足问题。

(四)演出市场的主体力量

赤峰是人口大市,演艺市场仍然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样的局面,可以归结为文化市场的创新能力不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是演艺市场发育不够,观众主体没有形成,一方面,文艺爱好者非常踊跃,另一方面,谁也不想花钱看节目。这就说明,我们的文艺爱好者规模不够,质量偏低,尚未形成对艺术审美的生活依赖。如果观众量足够,如果观众对各类艺术达到痴迷的程度,演艺市场的主体客源就能迅速壮大,消费市场就能迅速打开。从赤峰的情况看,虽然目前演艺市场缺少活力,但从群众文艺的繁荣程度上分析,潜在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仅以文化赤峰网站八万多粉丝的拥有量预测,随着群众文艺演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演出规模和演出频次的增加。特别是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公益性演出观众必然向消费型观众发展,给未来的演艺市场创造不尽的活力。

四、群众文艺的发展趋向

赤峰的文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业余到专业的发展历程,表明群众文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人民。群众文艺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人生面貌,也带动和改变着人群的精神风貌。

从赤峰的情况看,通过几年红红火火的艺术实践,群众文艺具备了进一步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落实,随着党和政府民生领域政策的逐步落地,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可以预见的是群众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已经到来。考察赤峰群众文艺,今后的发展路径非常明确,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加强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培育德艺双馨的群众艺术家,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把群众文藝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纵观赤峰群众文艺具体发展路径和实现形式,一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参与人群,培育群众文艺的主体力量,开发潜在的演艺市场。二要创新管理模式,由面上开花,全面发动向重点支持,培育主体转变,由自由发展向自觉发展转变,由业余性质的自娱自乐向专业化水平演出转变。三要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性刻画的行动逻辑中,加强文化互动,注重政府与市场、社会共同协作。政府应放大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效应,将资源宽裕度纳入政府服务的考量范围,加大对群众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尽快将群众文艺培育成文化主体和市场主体。四要不断巩固发展群众文艺的创作力量,广泛挖掘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活事例,结合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围绕弘扬正能量,强化意识形态,不断推出接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优秀作品。五要发展和培育群众艺术家,树立典型,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领会总书记关于繁荣文艺创作、推动艺术创新的指示,让群众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推动群众文艺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2015-10/15/content_36814015_2.htm,2015-10-05.

〔2〕冯守仁,鲍和平.群众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光文.乌兰牧骑演艺产品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Dimens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ss Theatrical Art

PEI Ming-hui

(Chifeng Cultural and Tourism Bureau,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Mass theatrical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Mass literary and artistic organizations are not only the landing carrier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but also the practitioners and producers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In recent years, Chifeng Cit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djusting its thinking and devoting itself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literature and art. Team building,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and brand cultivation have been widely praised by the masses.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feng's mass literature and art,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four aspects of dimensionality construction. The first is the main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 second is to mobilize the masses freely, the third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support capacity, and the fourth is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linkages. In the face of future development problems, we should imple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new era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further implement the Party's mass line, innovate management mode, innovate service mode, constantly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creative power of mass literature and art, cultivate a group of artists with both virtue and art, and do someth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new era. Make new contributions.

Keywords: Mass Culture; Art Organization; Art Creation;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群众文化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中国文化如何真正为国家形象代言
以人民为本位与当代文艺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