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成
[摘 要] 教育的实践表明,拥有积极的心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条件,而消极的心境往往伴随着教师不当的行为的出现。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中学教师的心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不少中学教师由于调节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变,产生了一些消极心境,强度虽小但对教育教学的消极影响不小,我们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关键词] 中学教师;消极心境;自我意识水平;调节能力
一、中学教师主要的消极心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外界环境的巨变给中学教师的心境带来了很大影响,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值得我们警觉的是,不少中学教师由于调节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变,出现了一些消极心境,强度虽小但对教育教学的消极影响却不可低估,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消极心境。
一是基础教育价值偏社会性所带来的失落感。在市场经济特有的价值规律作用下,加之较高的知识修养及所处社会地位,中学教师普遍关心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昌盛,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渴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价值偏重于社会性,着眼于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对中学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关注相对不够,使得不少中学教师对从事基础教育认同度不高,以为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工作热情有所降低。
二是应试教育机械性所带来的倦怠感。时下,学校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常常是学生成绩,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所任班级成绩在年级中的名次,将本应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割裂为一种简单、划一、机械、乏味、寡效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中学教师为考试而教,中学生为升学而学,一切都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序化教学明显,中学教师的个性难以得到弘扬,他们也变成了教书匠,这使其精神和身体疲惫,想干而又不愿干。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增大所带来的焦虑感。在中学教师心目中,教师这一职业应是很具稳定性的,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相对稳定的学校组织环境中,他们早已习惯照章办事,按部就班,存在着求稳怕乱,不愿担风险的心理。然而,中学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诸如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学生评教及自己对职称和学历的要求等打破了中学教师的心理平衡,使他们的压力骤然增大,以往其所熟悉的学习生活规律不复存在,风险与挑战明显加大。于是,不少中学教师失去了原有的自信,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担心出现差错,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中。
四是中学生期望值过高所带来的无助感。市场经济提升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中学生也开始考虑自身价值的实现,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中学生又缺乏全面的素质培养,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与他们成才上的高期望存在着巨大差距,由此增加了中学教师施教的难度,过去他们所熟悉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发挥作用,但又找不到更有效方法来圆中学生的成才梦。于是,不少中学教师处于尽了最大努力教育效果却不佳的境地,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无助感。
五是市场经济特有的重利性所带来的浮躁感。在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极度膨胀,各行业均呈现一定功利化倾向的大背景下,社会上不少人出现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中学教师也产生了浮躁、投机取巧的心理,追求名利意识也有所显现,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于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一些中学教师急“升学之功”、近“分数之利”,为教改而教改,为创新而创新,追求的是教改创新的形式之风,轻视对中学生细腻而深入的心灵照应,缺乏对中学生人性关怀的足够坚持,出现了一定的浮躁感。
二、中学教师消极心境的主要特点
1.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所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积极的心境可使人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和工作绩效,而消极心境对学习、工作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从性质上讲,中学教师消极心境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虽不会剧烈影响教育教学,但却较长时间影响他们的言行,对教育教学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比如,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进取动力获得,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等,这将降低教育教学的质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确不可低估它的危害。
2.外界环境巨变是刺激源。外界环境的巨变打破了中学教师原有的心理平衡,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调节不好消极心境就易出现,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肯定功利价值追求的合理性,在全社会都注重个人利益的背景下,易诱发中学教师投机、趋利意识,一旦追求个人利益动机强烈而又不善于调节,消极心境可能随之出现。二是人事制度的改革。中学各项人事改革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一些教师会出人头地,另一些教师则会被边缘化,两者巨大的反差给自尊心很强的中学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消极心境可能随之出现。三是新课改的推进。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知识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一些中学教师由于知识结构的老化,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感到紧张与慌乱;但同时新课改的渐进性又让他们产生一定的侥幸心理,出现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出现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心态。
3.职业素养不同导致中学教师心境间出现巨大差异。同样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不同,中学教师间心境会出现很大差异。一是教育信念的状况。每位中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区别仅在于教育信念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是成熟稳定的还是未定型的,尤其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有无,对心境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二是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意识水平高的中学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能有效进行自我监督,克服消极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心境大多较正常,而自我意识水平低的中学教师情况就不同了。三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教育教学能力强的中学教师由于知识渊博,經验老到,有能力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一般不会出现消极心境,而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的中学教师情况就不同了,出现自卑、忧郁等消极心境的可能性较大。
4.折射出中学教师自身普遍存在诸多的不足。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一种普遍的反映形式,它是以个体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从现状来看,中学教师消极心境的产生除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复杂环境外,与其自身主观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心境现状折射出中学教师自身的诸多不足。比如,自我认知不准确、适应环境能力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心理素质不佳等,尤其是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减弱,一个小小的外部刺激就会带来情绪上的混乱,且存在的不足越多、越严重,消极心境也就越严重。
三、中学教师消极心境矫正的对策
1.提升中学教师的自我意识水平。心理学实验证明,对自我认识与评价和本人实际情况愈符合,其表现的自我防卫能力就越少,自我适应性就越强,就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消极心境自然就会减少。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教师存在的一个潜意识是“屏蔽”心理较明显,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追求完美的心理明显。当然,中学教师追求目标高一些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应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个人的需要,更要考虑个人的实际能力,一味强调高目标不仅无益,反而会加大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心境。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忽视,一些中学教师成就感不强,追求的目标不高,心理压力自然也小,但这又易出现不思进取,无所追求的消极心境。因此,关键是要提升中学教师的自我意识水平,使其抛弃幻想和浪漫,既不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也不被一时的失败而吓倒,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适当的期望目标。
2.优化中学教师的认知素养。心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境界,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决定心境的重要变量是信念,信念的确立又是基于认知水平,哲学素养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受哲学思想的指导,比如,科学认识主体与对象,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另一方面,我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上的,只有掌握唯物辩证法,中学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和处理教育教学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当然,中学教师仅具有哲学素养还不够,还要将这些理论转变为教育信念,形成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其心境才会真正积极、健康,因为思想健康的人易处于积极的心境之中。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中学教师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民族的安危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自己对国家、中学生、社会肩负的历史责任,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3.注重中学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面对社会的竞争、个人得失、进退的取舍等诸多的困惑、苦恼、压力、焦虑和担忧,由于调节能力不佳,不少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滑坡,甚至人格扭曲,出现消极心境也就成为必然,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意义重大,尤其是心境的自我意识水平,不仅使中学教师对自己的心境有明确的认知,知道什么样的心境是积极的、什么样的心境是消极的;而且要引导中学教师了解自己心境的弱点,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引导他们学会对消极心境进行自我控制。此外,适应课改的需要,中学教师除了需要精通所授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知识与技能,这同样需要有与认识具体对象,开展具体活动和研究所必须具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更需要有以正确运用智力为特征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此外,学校也应关心引导消极心境的中学教师,可通过使用活动转移法,注意转移法等帮助他们控制、调节消极的情绪,不可急于向其提出要求,更不可对他们指责呵责。
4.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不良的从教环境易导致中学教师心态失衡,消极心境出现也会明显增多,良好的从教环境可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产生轻松愉悦等积极情绪,对心境调节十分有效。一是工作环境。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课堂讲授要求高,升学压力加剧,工作时间长,在业余时间和休息日也要加班加点补课,超负荷工作导致身心疲惫,减轻其过重的教学负担十分必要。二是心理环境。成才是中学生的最大期望,但中学生心目中的成才是考上名牌大学,因而社会、学生家长对中学教师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营造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三是教学条件。不少中学教学条件不佳,多数中学教师面临缺少培训进修机会,缺少必要设备和必要教学资料、班额大、学生能力不齐、学生难管理、教学空间狭小缺乏等问题,教学条件不佳不利于中学教师履责,易产生挫折感,消极心境自然会出现。
5.改善中学教师的福利待遇。情绪是与人的低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中学教师消极心境产生与其物质需要的满足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必须看到,在我国全社会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时下的中学教师“乐教”,但不再崇尚“安贫”,他们有理由、也有条件去追求丰裕优越的生活条件,虽然对物质生活条件较高的追求更多是体现其心理上而非物质上的诉求,但问题在于,缺少较高的福利待遇,易使他们出现失落、挫折感等消极心境。事实上,一个人选择教师职业,不管他个人有着什么样兴趣与爱好,前提都必须是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保障,对于中学教师也是如此。我们要提高中学教师的福利待遇,讓他们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使其心境变得更为平和、稳定,为他们搞好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动力。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