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体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教师地位也随之而改变,班级德育的有效实施成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挑战。文章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班级德育共享、共生、共创的实践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班级德育;多维对话
中图分类号:G434;G6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28-02
一、师生共享中创建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
1.更新班级德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共享平台
全媒体时代因为知识获取方式的迅速丰富,教师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教师地位的下降,也为搭建师生民主平等的平台创造了可能。韩愈在《师说》中陈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民主平等的共享平台的搭建,倒逼传统课堂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班级德育需要受教育的个体主动参与其中,主动思考,在思辨中明理,在体验中践行。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主动把全媒体运用在教学理念中,变革教学方式,把自己的地位从传授型转变成引导型。不仅如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更利于接受和掌握新生事物。学生对全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弱于教师。教师要通过继续教育、校内外培训、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时代要求及其发展需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1]。教师不仅要认可全媒体对班级德育有积极作用,并主动使用全媒体来提高班级德育的有效性,还要掌握全媒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办法,提高使用全媒体的技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教师在使用全媒体的时候,要以身作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开放德育主题,打通多维对话的通道
班级德育一般都是通过主题学习来实现。教师在确定讨论主题后,应该放宽主题的范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讨。全媒体环境下,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取很多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学习的主题越宽,学生思考的角度越广,让每个人都有想说的话,都有想讨论、探讨的角度。共享不同学生从不同的媒体方式或不同角度获取的资源,能打通多维的对话通道。除了《品德与社会》中的话题外,教师可以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关切的话题作为德育的内容。把社会热点话题放在德育中,既可培养学生从小关心时事的意识,又能借助社会力量(国家主流意识的导向和专家解读与解答等)提高德育的实效。
3.巧用网络信息,丰富体验内化的共享资源
全媒体链接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学生需要巧用全媒体来获取信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主题的关键词,提供一些可能用得上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App、主题网站等。从小学中年段开始借助信息课程培训学生高效使用全媒体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弱,目前在使用全媒体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偷偷地浏览一些无用的信息,或者玩一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等。但是,不能因此而拒绝使用全媒体来学习。因此,教师要主动干预学生使用全媒体的行为。干预有三个层面:获取途径、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共享获取资源的途径,一起确定出大家都认可的主流途径;技术层面则可以建议家庭安装绿色上网路由器软件,通过关键词过滤网络通道。制度上可以师生一起讨论制订大家都要遵守的上网约定和监督措施。培养学生健康文明上网的信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因为这也属于德育。
二、师生共生中形成积极和谐成长场
1.提炼关注点和兴趣点,创建资源库
课前,教师要提前查看所有学生通过全媒体查找到的资料。为了能长期地进行德育跟踪、反馈和评价,教师要有收集大数据的意识,创建班级德育的资料数据库。教师分门别类地整理学生查找到的资料,统计分析,哪些资料过多重复?哪些资料不足?还需要哪些资料?及时向学生反馈共享资料的情况,针对性地建议学生查漏补缺和删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这些共享资料,整理提炼出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关注才会专注,抓住关注点就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大兴趣点就会让学生乐于参与。
2.发现学生德育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他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因为它能使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分析学生共享资料,梳理归纳出学生所关注、感兴趣的角度、内容,整理出他们达成的主流认识和存在的偏差,能找出学生当前的最近发展区。
3.确定教学相长的主题活动
只要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就能让学生乐学于其中,使班级德育事半功倍。准确找出学生最近发展区,方能帮助教师确定学情。学情准确,就可以根据班级德育目标确定准确的学习重难点和搭架学习支架,制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相长的主题活动。班级德育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它不仅仅需要学生不断成长,也需要教师不断成长。教师与生俱进的成长,才能使班级德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理想中的班级德育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场。
三、师生共创中实现师生生命新体验
1.开放讨论,激励对话
开放带来丰富,激励才能突破。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共享平台,学生自我参与的意识增强,积极充分地利用全媒体查找资料后,平等讨论,学生自我展现的愿望强烈。在讨论中,教师及时去激励学生敢于表达所想,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德育课程的对话教学是师生间以构建平等、民主的合作为前提,以尊重、信任的情感纽带为保障,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展开对话,师生在生命交流和经验共享中通過“精神的相遇”和“视界的融合”达成意义的构建和道德的成长[2]。不仅是学生,教师一样在讨论和对话中能获得新的成长。
2.诊断学生存在不足,促进新的成长
评价促进反思和提升。班级德育需要及时的评价。班级德育评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诊断功能(诊断包括修正和提升)。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处于低层次,他们在讨论、对话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认识偏差。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和肯定,而要及时诊断,学生认识不到位或者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评价,及时拨正。教师的正确评价是学生需要纠正的信号,也是提升认识的导向。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转型的契机。只要教师更新班级德育理念,搭设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充分利用全媒体的优势,就能促进班级德育水平获得更加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轶,石纬林,崔艳辉.“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
[2]张莉莉.走向对话:德育课程的有效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作者简介:陈正清(1975—),男,广东湛江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