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就是说说写写

2019-11-08 01:15陈婷
求知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口语交际语文

摘   要:一直以来,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棘手、令学生头痛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笔者试着从学生说与写的兴趣入手,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说、自由写,进而让他们明白:语文并不可怕,就是说说写写。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0-02

引    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解决学生“无内容可说、无材料可写”这一教学难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地投入语文课堂中,并体验语文的乐趣,积累生活素材,做到敢说乐写。

一、激发兴趣,有趣才会乐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驅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开始。

例如,在教学《我读书我快乐》中的“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上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可是,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课让笔者十分尴尬,不少学生非但没有借到或购买到《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交流心得体会更无从谈起。本想改变教学计划,但转念一想,何不把这当成一次口语交际课来指导呢?口语交际不就是最鲜活的语文吗?这时,笔者说道:“各位组长,你们要全力以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两分钟内保证小组内至少有一本《鲁滨孙漂流记》。”教室里有轻微的动静,两分钟后,还是有两位组长没有完成任务。笔者请两位组长上台来,然后问道:“为什么你们小组现在仍然空空如也?”一位组长嚅嚅地说:“我找别人借,他们不肯。”其他几位学生也咕哝了几句,意思是自己已经努力过了。笔者说:“所谓全力以赴,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用尽所有力气;第二,想尽所有办法;第三,利用所有资源。你们,全力以赴了吗?”这几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承认自己并没有全力以赴。笔者接着说:“要知道,你找别人借书,别人并没有义务借给你。别人借书给你,一是因为别人心地善良,二是因为你人品不错,帮助别人在先。”之后一名组长向另一位学生走去,说了几句话,顺利地借到了一本书。

之后笔者面向全班说道:“找别人借东西,要以情动人,说明自己的难处。谁来试试?”小王同学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请你借一本书给我,我现在没有书,就像黑夜里行走的人一样孤独无助,而你的书,就是我的光明!你能够借书给我,我感激不尽!”笔者顺势问了一句:“你要不要再加上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说完,全班同学哄然大笑起来,这虽然在笔者意料之中,但笔者仍追问:“你们为什么笑?”“幽默!”“夸张!”学生说道。笔者提示学生:“这种幽默的方式,我们在课文里面学过的哦。”“大词小用!‘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学生七嘴八舌地背诵了《童年的发现》的结尾,用重音强调了“驱逐”和“迫害”,我们相视而笑。笔者喜欢课堂上这样的心有灵犀。“找别人借东西,还要让别人无后顾之忧,如承诺不弄坏东西;或者让别人觉得借东西给你值得。”就这样,笔者引导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到语文与生活的水乳交融处。

由此看来,语文就是说话。“激发兴趣,灵活引导,积极参与,敞开心扉”真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剂良方。

二、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积累是说话和习作的根基,没有“量”的积累就难有“质”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源”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充实丰富学生的积累,才能使其厚积薄发。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从文本中积累语言,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名人传记,都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1]。

例如,在指导五年级上册《习作3》时,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秋天树叶的作文。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大自然的草草木木了解得不是很清晰,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真是少之又少。指导课开始了,笔者兴致勃勃地说:“昨天,我们组织了秋游,一起观察了秋天的树叶,你们都观察了哪些树叶呀?”学生兴致很高,纷纷举起手中的树叶,就像一面面小旗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喜爱的树叶呢?”刚才的气氛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笔者一时手足无措。是哪里出了问题?笔者开始思考,难道是问得不够细致?于是,笔者接着说道:“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提出了哪些要求,还记得吗?”班长站起来大声地说:“弄清楚它叫什么名字,它的外形、颜色等方面都要搞清楚。”笔者随即表扬了她,并顺势叫她按这个顺序来介绍。“我喜爱的这片树叶叫枫叶。这片枫叶好像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之后又是一片冷场,笔者有点始料未及,继续鼓励她:“还有吗?”她无奈地摇摇头,笔者示意她坐下,然后说道:“刚才班长说得很精炼,句子呢也比较形象,只是内容少了些,有谁要补充吗?”台下静得出奇,似乎找不出一个主动述说的人。“同学们,你知道枫叶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笔者继续寻找突破口,有学生说:“叶柄和叶片。”“很好,知道的真多!”笔者鼓励了他,随即出示课件:“叶片和叶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叶脉有什么作用?枫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枫叶为什么越到深秋越红?”问题被一个个抛出来,学生陷入深思,并低声地讨论着。这时平时并不爱表现的一位学生自信地说:“到了深秋,叶子的叶绿素不断减少,叶子的绿色褪去,而花青素却不断增加,红色增强,于是就变成鲜红、可爱的树叶了。日光越强,植物产生的花青素就越多,温差越大,叶绿素降得越低,叶片的颜色变得越红。”笔者很诧异,也很高兴,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有些不好意思,挠着头说:“我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中读到的。”笔者立即夸赞了他,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多看课外科普书籍。接下来,笔者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枫叶标本说:“刚才我们了解了枫叶的许多特点,谁再来按照顺序完整地介绍一下呢?”话一说完,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并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来。

为了把“说”牵引到“写”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曾经积累的“宝库”。于是,笔者继续追问:“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自己喜爱的树叶,虽然特点方面都交代清楚了,顺序也没有多大问题,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真切的感受,你们认同吗?”大多数学生不置可否,仍是一脸茫然。“好的,就拿刚才小赵同学重新介绍的,虽有进步,但是缺少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还有,一叶知秋你知道吗?由一片树叶能不能想到满树红叶,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老师,我明白了。看着这片火红的枫叶,我想到了浓浓的、密密的枫叶林,远远望去,宛如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笔者继续引导她:“大自然的奥秘原来可以从一片树叶里窥探到,大自然将会有多少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啊!”写作指导课到此就接近尾声了,课堂上随处可见学生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铺开稿纸奋笔疾书呢!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语文就是说话。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情而说、乐于为文”,切不可让学生“为说而说、为分而文”。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与爱好,使其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只要学生享受到乐趣,把说和写当成“人生乐事”,何愁学生不会变成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文” 的“文痴”。

[参考文献]

黄婷.优化口语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浅谈小学语文口语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85.

作者简介:陈婷(1991.9—),女,安徽东至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曾获东至县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口语交际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