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华 刘勇
(1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危害人类的一种主要疾病〔1,2〕。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发病会导致急性脑血管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组织损伤,继而出现认知、吞咽、言语功能障碍或肢体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3~5〕。因此,针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尤为关键〔6,7〕。本研究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1.1临床资料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均为首发,且表现为偏瘫;②均为单侧肢体偏瘫;③年龄65~80岁;④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以往存在脑部器质性损伤;②患者沟通交流障碍;③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73〔平均(69.83±3.27)〕岁;卒中类型: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偏瘫部位:左侧18例,右侧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6~75〔平均(70.31±3.81)〕岁;卒中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偏瘫部位:左侧19例,右侧1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训练4 w。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包括城市驾车和小径遭遇训练程序,持续4 w。具体如下:①城市驾车:双脚与肩同宽分开站立于侧立板中间,面向屏幕站立,双手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场景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有迎面驶来的其他汽车,高楼基础设施等。汽车行驶主要由患者人体压力中心进行控制,虚拟汽车加减速主要通过人体压力中心前后移动,汽车左右转弯由患者通过左右移动进行控制,控制过程中需注意迎面驶来的其他汽车,注意避让,防止出现碰撞而造成停止。此外,要求患者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可能远的行驶距离。②小径遭遇:首先指导患者将鞋脱下,站立于侧立板中间,双上肢前伸与肩同宽分开,面向屏幕站立,Bobath握手。让患者双手背各戴可被摄像机捕捉的球形标志物。其中以条蜿蜒曲折及高低起伏的森林小径上行走为虚拟显示场景,能够让患者健康手带动患肢换手把击落迎面飞来的鸟和虫子;并且嘱咐患者需保持平衡,以尽可能多击中鸟和虫子为目的,同时还需通过减少球的大小及场景视觉干扰的增加而提高游戏难度。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变化,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包含14项,总分56分,平衡功能与评分呈正相关;②观察两组康复前后上肢肢体功能变化,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和Fugl-Meyer(FMA)上肢功能功能评分对患者上肢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其中STEF评分100分,FMA评分66分,评分越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越好;③观察两组康复前后手功能变化,主要包括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最大屈曲角度及最大伸展角度;④观察两组康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变化,采用ADL评价,ADL量表评分100分,ADL与评分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行χ2及t检验。
2.1两组康复前后BBS评分比较 康复后,两组BBS评分较康复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前后BBS评分比较分,n=30)
2.2两组康复前后STEF评分和FMA评分比较 康复后两组STEF评分和FMA评分较康复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8.490、9.724,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前后STEF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分,n=30)
与对照组康复后比较:1)P<0.05,下表同
2.3两组康复前后手功能比较 康复后两组AROM、最大屈曲角度和最大伸展角度较康复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8.248、6.523、7.596,均P<0.05)。见表3。
2.4两组康复前后ADL评分比较 康复后,两组ADL评分较康复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康复前后手功能比较
表4 两组康复前后ADL评分比较分,n=30)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不同阶段存在痉挛、弛缓、运动控制以及正常姿势反应丧失,并且患者伴有社会环境、功能形态及能力等多方面的障碍〔8~11〕。因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尤为重要〔12,13〕。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使近年来新型的一种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手段,该训练方法能够为脑卒中提供3个重要的技术手段,分别为动机维持、重复训练和结果反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在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方面虚拟交互与反馈,可让患者感受到处于仿真的虚拟环境中,并且患者体验式完成能够控制的操作或者运动,进一步发挥重建或者恢复功能的目的〔14~16〕。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的目的主要是系统改变传统治疗的枯燥乏味、单一重复的治疗模式,通过虚拟游戏的一种形成,提供生动有趣的训练项目和治疗场景。虚拟现实康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17〕:①场景真实、内容丰富:应用虚拟现实康复的技术最主要是仿真,尤其结合三维动画,能够模拟出真实及现实生活基本接近的游戏环节;②画面清晰、色彩丰富:能够让患者通过视觉对神经系统进行有效刺激,提高治疗的注意力;③变化多样、难易适中:按照患者功能受限的程度设定游戏的模式及难易程度,且按照患者功能改善改善情况逐渐提高游戏难度,从而避免了枯燥和单一,更容易使患者集中注意力。本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