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永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加快推进体育学科建设与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2014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确定了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方针,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贯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1]。篮球项目是学校体育学科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但传统的篮球课堂重教轻学、内容枯燥等问题阻碍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学生学习篮球运动技能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是如今学校篮球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议题。篮球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篮球技能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劳动创造性的表现[2]。本研究将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深入贯彻于篮球教学中,通过对篮球单元教学的重新设计,进而努力实现篮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所谓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学习体育知识和强健体魄的过程中,道德的升华,内在修养上的提炼[3]。每项体育运动根据它的运动属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教育价值,对于体育精神的培育价值也略有不同。体育运动赋予了竞争精神,也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内在含义的重要体现。此外,中国古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等均体现了承担责任是一个人的自觉意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篮球课堂应该以培养敢于竞争、敢于承担的人为宗旨,彰显篮球运动在体育精神素养上的育人价值。篮球是一项有规则、有对抗、有团队配合的体育运动,篮球获取胜利的方式离不开双方之间身体和心理上的博弈,竞争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对抗,也不是敌我悬殊的随意较量,而是面对对手时奋不顾身的态度,展现个人在比赛中无所畏惧、不放弃的精神。胜败乃兵家常事,篮球比赛也如此,输者不以怪罪队友,推卸责任;赢者不以吹嘘自己,居功自傲。对于比赛的输赢,善于找到不足敢于改正,保持自己长处并继续提升,懂得谦卑礼让,历史长河告诉我们成功总是赋予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因而对于篮球教学而言,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这项技能,也是通过运动的本质价值塑造学生精神文化的过程。
改善学生运动能力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已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在12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尚未真正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学生12年的体育课程中都在重复着简单的模仿练习。因而不会学、学了不会用的现象在当今学校体育教学中时有发生。篮球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时不充分,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碎片化,缺乏实战情景的磨炼等问题。篮球课堂的转变应以学生会学、会用为目标,从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习效率,加快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能适用于今后的学习当中。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为自己所用,学了不能用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让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所学篮球技能是篮球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传球、投篮、三步上篮、运球、防守、封盖、抢断等基本技术,还能有效结合这些技术运用于不同强度的篮球运动中去,实现篮球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需要坚持学生会学、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才能发挥篮球教学的意义,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篮球这项体育运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健康行为是改善健康状态的基本前提,是指人们为了健全体魄、维护身心健康而从事的各种身体活动。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体育技能,还应该在学习中强化健康知识与运动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健康。笔者认为主要从常动常防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通过篮球单元教学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学会科学正确的锻炼方式,促进身体机能与体质状况不断改善;另一方面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篮球运动中学会规避自己和对手的身体损伤,及时采取处理损伤的措施,并且在参加其他体育锻炼中懂的如何规避受伤的风险和掌握处理运动损伤的健康常识,进而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经常规避运动损伤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落实在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离不开该项目的单元教学设计,它是体育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指引,是教师在体育课堂进行教学的指南针。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是什么?学者冯杰指出教学设计是由“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已到达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组成[4]。因此篮球单元教学应围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研究根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篮球课堂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设计教学评价(表1)。
表1 篮球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制定篮球单元教学目标。篮球单元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抓住体育精神、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三大素养为关键点。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篮球本质教育价值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因而学生通过篮球单元的学习,获得敢于竞争、敢于担当的篮球精神,进而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素养的发展。提高篮球技战术能力,并且可以运用于日常体育锻炼中,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掌握篮球运动相关的裁判知识和预防损伤相关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养成经常参加运动的习惯,进而促进健康行为素养的实现。三大目标的确定要适当结合不同学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让目标更加清晰化。
在三大目标的引领下,将篮球单元教学目标分化为6个小目标,分别为:1)教师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快乐的篮球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能表现出不放弃、不畏惧的竞争精神。2)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快乐的篮球氛围,让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输赢,能表现出不抱怨、以团队荣誉为己任的担当精神。3)通过篮球游戏与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运球、投篮、上篮等基本技术动作和挡拆配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等基本战术,具有参加篮球比赛的基本运动能力。4)通过整个篮球单元教学,让学生懂得篮球技术、战术的学习方法与使用方法,善于反思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通过游戏与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大多数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篮球运动和体育锻炼中。6)通过实际生活中出现运动损伤及危害健康行为的案例,规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危险行为,懂得如何进行运动防护的健康知识。
单元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篮球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得能力与知识的重要根源。教学内容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适合于体育精神环境的创造和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并有益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不能只针对于学生单个维度的发展,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分析,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与篮球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体育精神并非教学内容,是在通过篮球教学中游戏与比赛过程中获得的。基于此篮球课堂主要分为篮球基本技战术、游戏与比赛和运动健康知识三个方面,安排以下教学内容:篮球竞赛规则、篮球球性练习、运球和突破技术、投篮技术、传接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运传投基本组合技术、攻防技战术、教学游戏与比赛、常见的篮球伤病及防护等。
日常单元教学中内容要根据单元具体的课时进行合理划分,篮球项目的学习一般不少于1个学期40次课时的教学,以40次课时为例,在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基础阶段,运用20次课时进行篮球球性练习、运球和突破技术、投篮技术、传接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运传投基本组合技术,主要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主。在熟练与巩固阶段,运用10次课时通过模拟真实运动情景进行篮球比赛与游戏,主要以培养体育精神、篮球兴趣为主。在运用阶段,运用10次课时进行正常分组比赛,主要以培养体育精神、运动能力为主。同时在整个单元教学中,适当地融合篮球竞赛规则、篮球伤病及防护等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篮球课堂的发展策略,选择教学方法。体育课堂的发展策略是达成体育教学要求和任务对教学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宏观上的调控过程,而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教学任务所实施的具体方式和措施,它是一种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任务和要求而施行的手段,体育教学发展策略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提供了参考的凭据。根据核心素养在篮球课堂的发展策略,篮球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创造真实运动环境,以比赛代替练与学,发展学生兴趣,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四个方向为主,因而在篮球单元教学中可以选择类似于情景教学法、运动竞赛法、运动游戏法、案例教学法四类教学方法。并且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是针对于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是针对某一堂课,而是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综合的使用。
以学生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例,从课的准备部分开始,运用运动游戏法代替学生的热身环节,游戏需要针对运球的基本动作,球性练习而设置。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首先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讲授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结构,以便建立学生对动作的正确认识,再通过运用运动竞赛法加强学生动作结构练习,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初步体验,然后运用情景教学法,模拟比赛的真实环境,以比拼速度、加大难度巩固技术工作,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错误,运用提问法、辅导法,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通过表扬法、批评法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室内课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法等方法进行比赛规则、伤病预防等知识的讲解。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对教学发展策略调控过程重要的表现,进而促进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实现。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篮球课堂提出的新要求,设计篮球单元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单元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上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上的判断。以往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单个技术动作水平、健康知识的记忆情况和教师外部评价来判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技术动作的运用和参与程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体育教学评价需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作出新的转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变,第一,评价的内容符合核心素养对篮球课堂的新要求,学生在经过篮球单元学习后,需要针对健康行为、体育精神、运动能力上作出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以判断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二,评价的方式多元化,针对同一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具体分为口头评价、量表评价、技能测试、知识考核、学生互评五个方面。第三,评价的标准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之间身心上的差异。
教师在日常篮球单元教学评价中,因围绕学生敢争敢当、会学会用、常动常防三大标准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可以及时发现篮球单元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总结性评价,反映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自身水平,便于教师总结在单元教学不足的情况下形成反思,进而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正。在体育精神上通过口头评价、量表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围绕学生在竞争与担当两个方面勇敢的程度上作出评价,在运动能力上采用技能测试、口头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围绕学生在篮球技术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熟练的程度上作出评价,在健康行为上采用量表评价、学生互评、知识考核的方式围绕学生在运动习惯和健康知识频率的程度上作出评价。同时在设定评价标准时,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相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所设定的标准要高于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衡量每一名同学,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努力学习成绩却不好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因而在整个篮球单元教学评价中,需要合理选取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以及评价的标准,才能充分衡量核心素养在单元教学中的培养状况。
随着体育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需要篮球课堂进行适当的转变无疑是必然的。篮球单元教学设计是篮球课程转型的枢纽,是对课程标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也是课时计划行动的指南针。研究在基于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篮球单元教学应以践行体育精神、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三大素养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篮球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任何的教学设计板块都不能脱离实际,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探讨。诚然,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对篮球教学板块的改革需要敢于尝试,以期为篮球教学变革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