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芳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华文化。来华留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文化与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来华学习期间比较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汉语的进修,但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且存在着诸多的跨文化不适应现象。因此对他们的体育素质培养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笔者查阅通过文献发现:目前研究我国体育素质教育的文章较多,而研究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文章较少,约有30多篇文章,积极心理学对来华留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要把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因为人的身体发展先于智力发展,身体发展了,心智才能发展。因此,笔者提出研究积极心理学对来华留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这个课题是很必要的。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于1998年在美国的心理协会会议上提出的。其实早期的人本主义流派的马斯洛、罗杰斯等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关注的是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积极心理学不是从心理矫治的层面去关注人[1],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内在积极品质和美德,从积极的角度去探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关注人的积极性层面和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从人性的层面去关注人的潜能发展和幸福生活[2]。积极心理学包含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有智慧、勇敢、热爱、友善、责任和创造力等,涉及人性的深层面,具有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素质是在英文词典里的解释有physical quality,sports qulity,或者physical education quality ,主要强调的是“physical”,即生物属性层面。而我国学者认为体育素质是包含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体育智力与能力、体育道德和审美、体育学习动机与兴趣、体育运动感知能力、身体健康及适应意识等[3]。积极心理学是教育者经过体育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体育文化意识,提高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和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行为倾向,其教育目标是使教育者能够有自主、自我掌控的能力,朝健康幸福方向发展。从中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的取向与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4]。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与体育素质的培养目标有着本质的相同,两者都关注人的健康与幸福,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教育的内容有着共同的交集。受教育者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社会属性为体现,也就是说受教育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心理,才能去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良好的美德与优秀的内在品质,积极的生活理念,良好的情绪感受,勇于积极体验生活和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这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比如Brawley、Brawley和Brawley等人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较强;Roy、seligman和Abrammson研究认为,具有积极情绪和善于缓解压力的人身体健康状况也较好。
国外对学生体育素质培养非常重视,比如法国对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功能为评价的,德国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5],美国认为青少年每天至少要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完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的性格和友善的积极品质[6]。我国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体育课程中具有积极导向作用,能够使学生建立积极心态,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7],特别是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适应和自我意识有明显改善[8]。这都说明了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培养体育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立德树人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体育素质的培养是树人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只有身体和心灵是统一体时才能感受到人的存在,只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育素质才能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是我国对外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项目,对“政策沟通、贸易互通、促进民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素质培养不仅含有智育,而且含有德育,德育是上层建筑,能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培养他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因此,通过积极心理学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体育素质,使来华留学生培养体验体育课程的积极情绪,感受中国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健康心态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去应对来华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素质,融合甚至认同我国的文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情感,促进他们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助力。
首先,学生缺乏体育意识,体育修养不够。留学生来华学习,一方面注重专业知识或汉语知识的学习,对体育课程或体育赛事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他们因从小在外国的文化背景下成长,所以比较关注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健身作用,对通用的体育技能如踢足球或打篮球等比较喜欢,但对体育文化知识学习和运动会等活动缺乏兴趣,对学校、班级等集体体育活动不关心,特别是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认识不够,比如龙舟竞技、中华武术和扭秧歌等。其次,是来华留学生需求的体育设施与项目得不到满足。来华留学生对体育设备和项目要求很高,特别是他们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要求很强,需要比较高端的足球场、健身房和篮球场等。他们认为基础设施的质量会影响他们体育实践的情绪与结果,所以比较富裕的留学生会经常花钱到校外的高端健身会所锻炼。在项目层面,来华留学生虽然喜欢中国武术和龙舟竞技等传统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由于教学设施、场所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这些项目满足不了留学生的需求。比如龙舟竞技的项目场地与设施的成本很高,不仅需要水域场所,而且设备需要精益求精。最后,跨文化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影响力不足。由于来华留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观、评估标准和行为模式与我国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留学生的教学需要跨文化的师资力量才能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与需求,但目前我国高校还大量缺少这样的体育师资队伍。据教育部数据,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在2020年来华留学生将会突破50万,而沿线国家的语言有64种,目前我国还有18种语言未开设课程,截至2015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才12万,师资力量根本就满足不了留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与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社会环境相关。来华留学生从小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成长,他们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形成了他们国家人际沟通的模式,运用他们的价值体系去评估他人的行为。他们来华学习虽然接受的是我国教育体制下的教育,享受的是我国的教育资源,但语言不同、文化差异、教学模式和评估标准等影响着来华留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第一,语言不同的影响。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汉语水平较差,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为零基础,各自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近几年来华留学生不断增加,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5年来华留学生数397,635人, 来自202个国家;2016年的来华留学生人数比2015年增加45,138人,来自205个国家,2017年来华留学生数为60.84万人,比2015年增长11.74%,来自204个国家。语言是人类基本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语言不同则会产生很大的沟通障碍,这为留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带来很大的挑战。第二,社会规范与制度不同,我国体育课程对自己来说是必修课,但有些高校将体育课程作为留学生的选修课,这给留学生带来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失去了留学生培养体育素质的主阵地。在体育课堂上,留学生时间管理观念不够强,经常不顾整个班级课程的整体规划而只顾做自己喜欢的事,如他们认为的排队就是站在那儿,没有形成整齐队列的形式,这影响体育课堂氛围与体育课的有效性。第三,教师的教学模式影响。留学生比较喜欢体验式课堂,他们经常进行自主组合形成团队选择体育项目,而我国的体育课程经常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锻炼,这对来华留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项目选择带来局限,不利于他们体育素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师开拓教学视野,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9],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运用[10]。当然,积极心理学运用体育课堂教学,通过提高教学的影响力和有效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体育文化和体育技能,培养健康的体魄,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培养留学生的体育素质。
留学生来华学习遇到跨文化心理适应、学术适应和社会适应是很必然的现象。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培养积极情绪。所以在对留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跨文化适应不良现象,探索跨文化的影响因素,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缓解他们跨文化学术适应的不良现象,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体育教师不懂得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不了解他们文化的差异,不懂尊重他们的文化,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懂得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交流,引发留学生不良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这就会影响体育教育的目标,无法完成体育项目的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要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因此,要加强留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首先要加强跨文化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培养他们能懂得用国际的视野去教育学生,不断学习跨文化知识和管理技能,设身处地地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象着想,运用跨文化沟通技能与留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友好情感。同时,发挥教师跨文化潜能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培训模式加强跨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多让体育教师参加一些国际化的体育项目的考察与学习或者到国外传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在国际化的氛围中体验对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懂得在培养留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中渗透跨文化教育,使留学生更能接纳教师的体育教学模式与训练方式,促进留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理取向,能自主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探究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思想,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若留学生在教师的命令或强制下学习体育,则留学生内心必然会出现反抗的情绪,不想参加甚至逃避体育项目的体验与锻炼。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运用积极心理取向的体育拓展训练。因为积极取向的体育拓展训练符合留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体育训练、人文素质和趣味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与平时的体育课或专项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能促进留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从各种文化背景的成员团队中了解自己与他人,借用团体的力量在体验中自主培养自己的责任、勇气和毅力,从而培养自身的体育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拓展活动,调动留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团体拓展训练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训练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积极品质,挖掘他们身上具有体育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制定培养体育素质的目标、体能锻炼的计划与方案,学会自主学习体育文化知识、锻炼体育技能,提升体育心理素质及审美意识等。
积极心理学非常强调自身的体验和品质培养,认为有规律的运动能增强人的积极情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中国高校与沿线国家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来华留学生来华学习,可享受中国的教育资源,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拥有优秀的文化因子和独特的文化特质,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行为模式,具有深奥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经过不断的实践,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比如中华武术、扭秧歌和龙舟文化等。这些文化可呈现和展示给留学生,让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领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蕴含的美德。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因此,要积极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引导留学生积极参与,不仅给留学生传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技能,而且与留学生共同交流世界体育文化,保持中华体育文化的自信,探索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所注重的仁义、伦理、道德为重的思想体系和和谐、中和的价值理念,从而让留学生感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觉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感,提升他们的体育素质和积极品质,促进他们完善自身的人格。